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品种抗蚜性综合决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套作物品种抗蚜性综合决策体系,其三级决策指标体系包括累积存活率、平均发育历期、平均产仔率、内禀增长率、种群干扰效应、自然感蚜量及品种耐害性;给出了模糊隶属函数和模糊综合决策模型的建立方法等。其决策结果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作物品种的抗蚜特性,不仅在品种抗蚜性决策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在作物对其他害虫的抗性研究中亦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戴长春  赵奎军  迟德富  商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75-5476,5505
[目的]明确供试大豆品种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mura)的抗性。[方法]6月中旬大豆蚜在大豆田出现后开始调查,至9月初大豆蚜消失止,每5d调查一次有蚜株率、大豆蚜种群数量、年龄结构和天敌昆虫数量,并进行蚜害指数统计。[结果]nf58、hobbit和冀豆17均具有一定抗蚜性,其中以冀豆17的抗蚜性最优。品种早5241经过多种筛选,未发现其具有抗蚜性,并且与对照品种黑农51相比更感虫。[结论]冀豆17具有较好的抗蚜性,为品种自身抗性,但属非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3.
我国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84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有苗头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小麦品种表现为感蚜虫。比较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上麦蚜的蚜量比值可知,对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及混合种群表现感虫性的品种(系)分别占供试小麦品种(系)的86.90%,57.14%和86.90%。麦蚜的消长曲线也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不抗蚜虫。  相似文献   

4.
小麦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量上升速度、高峰值和主要危害期维持较高数值的时间不同。后期麦蚜种群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小麦品种的适应性。郑州地区早期以麦长管蚜为主,后期以禾谷缢管蚜为主。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虫优势种群变化不同,不同种蚜虫对品种及在麦株上的分布有一定的选择性。瓢虫在抗蚜性强的品种上的上升时间,晚于抗性弱的,  相似文献   

5.
6.
蚜虫Aphidoidea危害严重影响忍冬属Lonicera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培育忍冬属植物抗蚜性品种是解决忍冬属植物蚜虫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通过适宜忍冬属植物抗蚜性的评价方法,优选出忍冬属植物高抗蚜性品种和种质资源,用于忍冬属植物蚜虫的治理。采用感蚜指数法、改进后的感蚜指数法、创新的蜜露指数法及聚类分析法对27种忍冬属植物抗蚜性进行评价。忍冬属植物抗蚜性差异明显,百玉一号、羊角、台尔曼Lonicera×tellmanniana为高抗品种,占比为11.1%;北花一号、紫茎子、红银花、四季花为高感品种,占比为14.8%;小鸡爪花、线花子、野生金银花、九绿一号、封丘大毛花、巨鹿大毛花、长针子、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小毛花、九丰一号、山花子为抗性品种,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小针花、中金一号、秧花子、大毛花、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imiles、麻针花、金丰一号、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为感性品种;在4种评价方法中,蜜露指数法的评价效果接近最终判定结果且直观层次分明。蜜露指数法简便易行,适宜于忍冬属植物品种抗蚜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抗蚜性田间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麦类作物抗蚜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麦类作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抗蚜性,已被大量实验证明,而且利用品种的抗蚜性已逐渐成为麦蚜综合防治的一个基本手段。小麦抗蚜性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美国于1947年就有研究报道。我国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评价了8个马铃薯品种Cardinal,Ultimus,Cosima,Mansur,Monaliza,Ajax,Diamant和Desiree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抗生性。结果表明在所有品种中,Cardinal对桃蚜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抗生性,用其繁殖的桃蚜具有最低的内禀增长率(rm),其次为品种Ultirmus;在品种Cardinal上繁殖的桃蚜其内禀增长率(rm)比在最敏感的品种Desiree上小1.6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去雄方法,利用抗蚜×感蚜、耐蚜×感蚜、感蚜×感蚜等组合的杂交后代和回交后代,对高粱品种抗蚜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粱的抗蚜基因对感蚜基因表现显性,受主效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1.
棉花温室内单株抗蚜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来源不同的13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单株抗蚜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系)抗蚜性都较差,公开发放的抗蚜品系抗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按简便、快速、高效的原则,对抗蚜性鉴定方法的四要素实行优化配置,接虫方式为叶片正面接蚜,接虫途径为搭叶接混合蚜,接虫期为棉苗二叶期,单株接虫量40头。提出以棉苗真叶畸形和新生叶卷曲为棉花蚜害的特征性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了解小麦次生代谢物与其抗蚜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抗蚜水平不同的4个小麦材料的次生代谢物与抗蚜水平的关系.[结果]小麦的单宁、总酚、酚酸、木质素等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都因材料不同而各有差异.小麦的单宁、总酚、酚酸含量在麦蚜危害中期达到相对较高的值.选育的4个小麦典型品种中,除高抗品种0923外,其余感虫品种的抗蚜性越弱,单宁、总酚含量也越低,而酚酸、木质素含量与抗蚜水平的关系没有明显的趋势性.[结论]试验结果为探索小麦抗蚜的生化机制及选育优良的小麦抗蚜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现状与展望东北农业大学苏少泉21世纪被誉为是生物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网络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是70年代初期在重组DNA及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近10余年,生物技术已引起农业中若干领域的重大变革,其中最突出的是外源基...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取抗蚜水平不同的4种小麦材料,对其形态指标与抗蚜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的株高、旗叶面积和芒长均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长;蜡质含量在麦蚜危害的中期达到最大值;抗性越强的品种,其蜡质含量越高,穗密度越小。不同时期小麦的形态指标与蚜量比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初期和中期,蚜量比值与蜡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高峰期,蚜量比值与蜡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穗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各个时期,蚜量比值与株高、旗叶面积、芒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燕麦抗蚜性和抗BYDV病毒病鉴定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燕麦品种对蚜虫和BYDV的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一批广谱抗性的品种以确保燕麦生产安全。【方法】用等行距开畦条播方式种植鉴定圃。于灌浆期分别用模糊识别法和目测法调查圃内自然感染蚜虫和人工接种饲毒蚜虫的数量和病叶级数,计算蚜害比值和平均严重度后进行抗蚜性和抗BYDV性评价。【结果】72份燕麦材料中,无免疫蚜虫和BYDV材料。抗蚜性评价结果表明,14份材料抗蚜、58份材料感蚜;抗BYDV性评价结果表明,自然接种后,9份材料抗病,63份材料感病,而人工接种后,6份材料抗病,66份材料感病。【结论】燕麦抗蚜和抗BYDV材料较少,抗蚜性与抗BYDV性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人工接种BYDV较自然感染BYDV易增加病害严重度。QO245-7和白燕2号对蚜虫分别表现中感,对BYDV一致表现抗病,是优质的抗蚜和抗BYDV材料,在今后大面积推广中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小麦品种(系)在孕穗期和灌浆期的田间抗蚜表现,本研究在自然感蚜的条件下,于2010/2011和2011/2012年度分别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对148份小麦品种(系)进行田间抗蚜性调查,采用蚜量比值法对品种(系)抗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孕穗期抗蚜性表现为高抗水平的小麦品种(系)有:衡6632、农大3432和京冬8号,占品种总数的2.03%;灌浆期表现为抗性或中抗水平的品种有:漯麦4号、邯6228、邯4015、KOK1679、烟农23、京花1号、临抗15和扬麦158等8个品种,占5.41%;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均表现为中抗水平以上的有:08P20、KOK1679、衡6632、冀38、临抗15号和漯麦4号等6个品种,占4.05%。本研究可为下一步抗蚜(耐蚜)亲本材料的筛选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棉蚜是新疆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棉蚜危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增加棉纤维糖含量,严重影响棉纤维品质。长期以来人们主要致力于化学防治,大量地使用农药不仅增加了植棉成本,污染了环境,杀死了天敌,而且使棉蚜抗药性增强。九五以来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消灭虫(病)源,保护天敌,提高抗性"为中心的棉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措施中,人们对棉花抗虫性的应用寄予了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的抗性,应用每株麦苗上接1头蚜虫的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对禾谷缢管蚜在10个小麦品种(系)上的5个生物学参数发育历期DD、成虫与幼虫的体重差DW、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产仔数F、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RGR和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日均产仔数Rm进行了测定,并以此为基础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多目标综合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这10个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结果表明,在试验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中,小偃22、Astron、Ww2730和Amigo最不适于禾谷缢管蚜(R.padi)在其上取食,抗性最好,98-10-35和Xanthus次之,98-10-32、186Tm和98-10-30处在中间水平,Batis对禾谷缢管蚜(R.padi)的适应性最好,抗性最差。证明Astron、Ww2730和Amigo可作为抗蚜育种材料在我国使用。  相似文献   

19.
20.
以高抗蚜虫材料‘黄金艾蒿’和不抗材料菊花脑为材料,比较分析两者叶片解剖结构及蚜虫接种对防御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抗材料‘黄金艾蒿’栅栏组织厚度(77.3μm)、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0.9)大于不抗材料菊花脑(57.3μm、0.4),而海绵组织厚度(93.6μm)和层数(2.9层)小于菊花脑(139.8μm、6.2层)。接种蚜虫后,2种材料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抗虫相关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所提高,且高抗材料的上升速度比不抗材料快、幅度大,并在接种后期保持较高水平;2种材料的酶活性变化均比相对应的基因表达量变化滞后。抗感材料叶片解剖结构和蚜虫接种前后防御反应与抗虫水平相关,可以作为其苗期蚜虫抗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