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不同自然生态条件下对编号为Ms-3,Ms-7,Ms-8,Ms-9的4份水稻温敏不育系分期播种,进行育性观察、差异性分析及稳定性研究,从而鉴定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是否彻底以及育性是否稳定.结果表明:4份水稻温敏不育系在元江可以繁殖,同期播种品种间育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播期对育性的影响较大,以3月8日播种水稻温敏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最高;建水不同播期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影响不大,但品种间育性差异显著,除Ms-7外,其它几个温敏不育系在不同播期不育度达99%以上,育性转换彻底,自交结实率的变异系数小,不育性稳定,可以制种.  相似文献   

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5S和GD-9S育性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5S和GD9S的周年播始天数的变化动态、育性转换规律、光温临界值和开花习性等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1 )GD5S和GD9S为典型的早熟核不育系;从他们播始天数变化看,它们的穗分化感温性较强,感光性弱。 (2 )GD5S在广州自然条件下的稳定不育期长达146天,比培矮64S长21天,而GD9S为122天,比培矮64S少3天。 (3)GD9S经人工气候鉴定结果为 :雄性不育临界光温指标为13.5~14.5h/24℃左右,比较适合在日照较长的稻区制种应用。(4)GD5S和GD9S均具有较好的开花习性和较高异交结实特性……  相似文献   

3.
两个新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新育成的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H61S、H69S的育性转换特性,于2005~2006年在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结果表明:(1)温度是引起两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最主要的原因,光照时数对不育系育性影响不显著。(2)H61S、H69S的育性温度敏感期分别为抽穗前19~10d和20~10d,最敏感期均为抽穗前17~13d,与对照培矮64相似。(3)当不育系由不育转为可育,可育花粉率达1%时,H61S、H69S和对照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2℃、25.3℃、26.1℃。(4)两个不育系在湛江自然播种条件下都有较长的稳定不育期和较高的自交结实率,育性转换期均比对照培矮64S短,可以安全制种,也可繁殖,但适宜繁殖的抽穗期范围窄。  相似文献   

4.
奥龙1S具有早熟,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彻底,不育起点温度低,一般配合力强,可繁性好,异交结实高等优势性状,2006年11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号为闽科鉴字[2006]第160号。本文简述了奥龙1S的育性与特征特性表现,并对奥龙1S的利用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稻;核不育系;奥龙1S;光温敏;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5.
丁军  余显权 《种子》2016,(5):115-117
为增加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多样性,同时为优良不育系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2014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对贵州大学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稳定的10个水稻新育三系不育系田间特征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对所观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育成的10个水稻三系不育系播始历期为77~84 d,抽穗历期6~8 d,主茎叶数均为13片,株高为56.33~69.00 cm.单株颖花数最多为504 A,最少为510 A;不育系单株颖花数与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9*,与单穗颖花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8*.  相似文献   

6.
刘圣全  邬玉成 《种子》1999,(4):76-77
通过对5088s育性转换情况观察得出:5088s在8月份花期不育性较为稳定,根据本地气候特点,该不育系应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花期安排在8月10日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2004年度登陆浙江的4个台风"云娜"(RANANIM)、"艾利"(AERE)、"桑达"(SONGDA)、"海马"(HAIMA)产生不同程度的降温效应,"桑达"和"海马"导致杭州日平均最低温度低于25℃,并持续数天,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产生了明显影响.台风侵扰期间在杭州自然条件下观察攀定了11个温敏不育系花粉育性的转换特性.在持续<25℃的低温2 d下,不育系育性并无影响,但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25℃持续4 d以上时,则会导致不育系育性转换.台风到达后10~12 d,多数温敏不育系会出现正常花粉比率高峰,将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琼香-1S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国外优质旱稻资源选育出来的优质籼型香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琼香-1S在海南稳定的不育期较长,从5月至10月下旬具有稳定的不育期,制种安全可靠,繁殖敏感转换期适宜在11月中旬至3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温敏不育系PK3-12S育性转换机制,本研究以白菜型冬油菜温敏不育系PK3-12花药为材料,采用2-DE和LC-MS/MS质谱鉴定等差异蛋白组学方法,分离鉴定了PK3-12在不育/可育条件下花药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而采用RT-PCR检测了PK3-12在不育/可育条件下花蕾发育进程中差异蛋白编码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高温不育条件下, PK3-12花药形态瘪小,药室有少量败育花粉,育性转换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表达变化量在2倍以上差异蛋白质点31个,其中增量表达蛋白质点6个,减量表达蛋白质点11个,表达完全抑制蛋白点12个,不育花药特异表达蛋白点2个。质谱鉴定出15个差异蛋白质,参与信号转导通路、二羧基乙醛酸代谢、糖酵解代谢、次生合成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分支酸生物合成、碳代谢途径等细胞过程。Rubisco亚基连接蛋白编码基因BrrbcL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度为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与可育花蕾相比,发育进程中不育花蕾BrrbcL基因、膜联蛋白基因(ANN)、BetVI过敏原家族基因(BetV...  相似文献   

10.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光温敏感度对两系杂交水稻的繁殖与制种有重要影响。为了定位影响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低温敏感度QTL,以冷繁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的2个温敏核不育水稻N38S和N727S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人工气候箱的低温处理和SSR标记技术,结合Mapmaker 3.0及WinQTLCart 2.5软件分析,检测低温敏感度QTL位点。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个低温敏感度QTL,其中QTL1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的PSM12与RM583之间,QTL2和QTL3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的PSM194与RM273之间和RM273与PSM103之间,它们加性效应均为负值,对育性转换的贡献率分别为7%,16%,3%。基于分子标记的位置信息可知,3个QTL位点与已定位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相关基因不等位。综上,QTL1、QTL2和QTL3可能是新基因位点,N727S携带的等位基因起到提高繁种产量的作用,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时,应选择N727S的标记类型。这3个低温敏感度QTLs的定位可能对于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易于转育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