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河河口湿地植被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方法]结合黄河三角洲实际,根据2009~2010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样地调查和相关环境因子监测分析的数据,分析了温带地区河口湿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很少有地带性植被,植被种类分布受环境的影响明显。植被结构来看,潮上带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草本植物的重要值远大于灌木和乔木,在潮间带,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为灌木层与草本层2层结构;多样性方面来看,潮上带的物种多样性高于潮间带。主成分分析发现,所选出第一主成分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盐分信息,第二主成分能代表养分信息。回归分析表明,各样地中柽柳的重要值与全盐和电导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全盐和电导率的升高而升高,而多样性指数则随着全盐和电导率的升高而降低。[结论]该研究为植被生态保护和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结合室内分析,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荒漠植被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石羊河下游人工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荒漠植被群落以耐盐碱的湿生物种为主,包括24个植物种,其中灌木8种,多年生草本8种,1年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6.67%。白刺、芦苇、梭梭、黑果枸杞、盐爪爪、猪毛菜、盐生草生态位宽度较大,对生态输水后青土湖人工湿地生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湖区土壤水分均值为9.85%,黏粒含量均值5.25%,粉粒含量均值为21.22%,砂粒含量均值为73.52%。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1.8 g/kg。TN含量均值为5.8 g/kg、速效磷含量均值为0.2 mg/kg, pH均值为7.39,电导率均值578.31μm/cm。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粉粒和极细砂为主。CCA排序表明土壤水分、速效磷、电导率是人工湿地植被群落空间分布的关键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
张颖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83-10684,10758
在森林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微生物作为其主要成员,在维持林内养分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能量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森林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作关系.因此,研究二者的关系能够为森林的保护和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从森林植被多样性特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角度进行了综述,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对未来的研究目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连续多年对红碱淖尔湖和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浮游动物调查方法依据《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数据处理采用软件SAS 9.0。结果表明,离子系数([K+]+[Na+])/([Ca2+]+[Mg2+])、总硬度、钙镁比值([Ca2+]/[Mg2+])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分布的主要水环境指标,其3个指标都受到[Ca2+]、[Mg2+]的影响,水环境因子[Ca2+]、[Mg2+]是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分布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植被与土壤因子关系冗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在研究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植被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设置研究样地、观测植物群落特征、采集土样、分析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依据数量生态学基本原理,利用退化草地植被—土壤因子数据矩阵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群落莎草科高山嵩草、禾本科垂穗披碱草优势度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杂类草黄帚橐吾、豆科黄花棘豆优势度则呈相反变化趋势;RDA排序图中,第1排序轴反映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及土壤温度、容质量、土壤含水量、全氮等因子的综合变化;第2排序轴反映土壤机械组成的综合变化。第1、第2排序轴解释74.5%的植被变化和83.2%的植被—土壤因子关系,并表明退化草地植被与土壤因子间极显著相关;莎草科、禾本科植物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含水量等极显著正相关,与容质量、土壤温度极显著负相关;杂类草及豆科植物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含水量等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容质量、土壤温度极显著正相关;13个土壤因子边际作用检验表明,土壤温度、容质量、有效氮、全氮等与退化草地植被的关系更密切。利用退化草地植被—土壤因子数据进行冗余分析反映出退化草地植被与土壤因子间关系密切,不同土壤因子对草地植被分布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湿地类型地表植被、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退化湿地恢复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表植被和种子库的组成、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塔里木河上游各湿地类型地表植被物种数在6 ~14种,人工湿地单位面积物种数、植被盖度、植株密度均比天然湿地有明显增加;各湿地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在10~13种,处于较低水平;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普遍较低,人工湿地中多浪水库坝外研究地和入水口研究地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和0.538,天然湿地中塔河沿岸和牛轭湖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21和0.235.[结论]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湿地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组成均较匮乏,二者之间相似性系数不高,相似性系数表现为人工湿地高于天然湿地.  相似文献   

7.
通过样方调查,使用TWINSPAN及DCCA分析方法,研究了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233种,隶属于89科、168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1种,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73科、146属、207种.(2)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8类TWINSPAN群落类型.(3)土壤pH、海拔及土壤厚度反映了DCCA第一轴的环境变化,坡度和坡向反映了I)ccA第二轴的环境变化;总体体现了植被类型的变化梯度,即从上向下,伴随着由光照充足的大坡度环境向光照一般的平地过渡的同时,阔叶林群落向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过渡.  相似文献   

8.
高寒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海沙珠玉地区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因子性状的研究表明:人工植被恢复对干旱区土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随着流动沙丘被固定,土壤逐渐出现结皮层,颗粒组成中砂粒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粉粒质量分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逐渐增加,pH值有降低的趋势。由线性回归分析可看出,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与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粉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干旱沙区的土壤要恢复到自然的水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对于荒漠化地区土壤保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样方调查,使用TWINSPAN及DCCA分析方法,研究了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233种,隶属于89科、168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1种,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73科、146属、207种.(2)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8类TWINS-PAN群落类型.(3)土壤pH、海拔及土壤厚度反映了DCCA第一轴的环境变化,坡度和坡向反映了DCCA第二轴的环境变化;总体体现了植被类型的变化梯度,即从上向下,伴随着由光照充足的大坡度环境向光照一般的平地过渡的同时,阔叶林群落向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过渡.  相似文献   

10.
化学元素P、Ca、K、Mg、Mn、Cu、Ni、Ag、Zn和Pb的含量在红松、落叶松林下土壤中有显著差异,本文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化学元素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坡下部含量明显高于中部和上部,海拔不同,大量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由于土壤水分的渗透作用,坡度对易流动元素有明显的影响。就土壤而言,大量元素与有机质,表层厚度和枯枝落叶层厚度的关系密切,而微量元素则与土层总厚度,石砾含量有关,这说明,大量元素受土壤生物小循环的作用要比微量元素强烈得多,因此在相关程度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信叶高速公路沿线湿地土壤状况,选择6个研究地并对其土壤物理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各研究地土壤含水量、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粉粒及黏粒变化范围分别为16.83%~18.54%、1.15~1.40 g/cm3、28.47%~33.06%、5.40%~8.76%、47.13%~67.31%和18.43%~42.14%.在垂直分布上,多数研究地土壤含水量、容重上下层变化幅度小,随土壤纵向深度增加,各研究地土壤孔隙度和机械组成变化复杂,不同研究地的土壤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显著,容重、毛管孔隙度、粉粒、黏粒差异极显著;土壤层次对容重、粉粒、黏粒有显著影响,对含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宁夏盐池沙地土壤水分条件与植被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盐池沙地为对象,研究了沙地水分条件与植被分布格局的关系。通过对2002年和2003年样地调查数据的分析,运用烘干法和L 520型中子仪对不同坡位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植被覆盖地段的30 cm和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比裸地低约10%,其变化幅度也由于植物不同生长阶段耗水量的不同而比裸地剧烈,特别是植物根系密集的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决定了该区域的植物种类。选择的10块样地中,只有耐旱能力很强的苦豆子生长在含水量较少的沙丘顶部,主要伴生种只有沙蓬和赖草,赖草、沙蒿、猫头刺和柠条6块样地均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沙平地,主要伴生种有10种。土壤含水量与地表植被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沙地的水分条件决定了植被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红花荷天然林、桉树人工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5种不同林型林下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在珠三角地区设置47个样地进行林下植物调查,运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探讨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林冠开度、林下光照等环境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随机森林分析方法预测各环境因子的重要性,采用第四角分析方法来检验林下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的显著性,揭示林下植物功能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林下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格局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林下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格局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各因子作用的重要性存在差异,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林下植物个体数和Simpson指数主要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而坡向、坡度和林分类型对林下植物物种数起到重要作用,林下总光照对林下植物均匀度指数起到决定性作用,海拔和林分类型则对林下植物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起到主导作用。对于同一环境因子来说,不同林下植物功能群对其的响应和适应策略存在差异;生境异质性和植物自身生物学特性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消落带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消落带植被恢复,该恢复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国内消落带植被恢复相关研究及工程实施提供参考,综述了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及特点、消落带类型的划分、植物的选择及配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消落带类型的划分和植物的选择及配置是决定消落带植被恢复成败的2个最关键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植被作为影响生态平衡的因子,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综述了植被水土保持的作用机理,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研究状况,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塔里木河沿岸湿地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河流域河流湿地地表植被组成、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河流湿地地表植被物种数有23种,土壤种子库共计萌发物种22种,伴生种少,稳定性较低;土壤种子库密度为240~933粒/m2,属较低水平,并且随着流域呈衰减趋势;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系数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高,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相似性系数低;以土壤种子库恢复地表植被的潜力较小,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与调控。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以该流域典型水土保持植被为研究对象,探究水土保持植被的生长特征及其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1)砒砂岩区典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植被种类相对单一,沙棘和柠条林生长发育状态相对稳定,油松,山杏林的生长发育状态受立地条件影响较大;2)各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45~6.23 g·kg-1,土壤容重在1.51~1.71 g·cm-3,土壤含水率在10%~18%,研究区土壤紧实,肥力条件较差;3)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为限制砒砂岩区人工林生长发育的直接限制性因子,坡度和坡向因子为间接限制性因子。研究砒砂岩区水土保持植被的生长发育特征,建立其生长特征与环境因子的联系,对于深入解读生态恢复过程,减轻入黄泥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沿海沙地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式变化,且大头典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绿竹林;地表温度和5cm土温对绿竹林和大头典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影响最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沿海沙地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