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黑龙江省番茄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寄主抗性遗传规律、番茄根腐病的病症与识别、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4,(5):6
番茄斑枯病又称“鱼目斑”病、“白星病”,是种植番茄时常见的一种病害,而且大多在结果期发病受害,有的甚至全部枯死,危害率极大。  相似文献   

5.
番茄斑枯病又叫白星病。发生比较普遍,多在结果期发病,造成早期落叶,影响产量。1症状识别整个生长期都可以为害,但多在结果初期发生,一般以下部老叶先发病,然后由下向上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渍状小圆斑,以后叶子两面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  相似文献   

6.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非常普遍的蔬菜之一,因其在栽培过程中易受多种病虫害的为害,给生产上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失,本文仅对番茄斑枯病、叶霉病从发病到防治以及发病后的一些症状、发病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以便发生为害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治,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7.
最近,山东省章丘市高官寨镇三山村100多个大棚西红柿长了一种怪病。叶片从下向上,叶的正反面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果实上也散生了,许多黑色小斑点,呈鱼眼状。有些叶片已退绿变黄。  相似文献   

8.
番茄青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不同抗青枯病水平的番茄品种(品系)进行5×5双列杂交的遗传分析表明,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至少由3对基因控制;在抗性遗传效应中,加性成分占主导地位;广义遗传力为97.0%,狭义遗传力为69.0%;抗病对感病为不完全显性;湘引和亚鲜具较多的正效基因,对于加强它们杂交后代的抗性水平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区组间F=2.110,表明5×5完全双列杂交的25个遗传型间Q值差异很显著。可作进一步分析。2.1协方差(Wr)对方差(Vr)的回归分析5个亲本家系的方差(Vr)及各亲本家系F1与其轮回亲本间的协方差(Wr)列于表2。据表2的资料,求得Wr随Vr的回归直线为Wr=0.34+0.95Vr,回归系数b=0.95,达到极显著水平,很接近Hayman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期望值B,表明本研究符合Hayman模型。以Wr为纵坐标.Vr为横坐标,作回归直线Wr=0.34+0.95Vr及抛物线Wr=为亲本的表现型方差,其值为18.5),该抛物线为限制各亲本家系的(Wr,Vr)点可能出现的区域,它给出了任何Vr,Wr的最大值(图1)。2.1.1各亲本的基因分布沿着回归直线,携带最多正效基因的亲本最接近原点,携带最多负效基因的亲本离原点最  相似文献   

9.
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感病材料98TL-1(P1)、L-402母本自交系(P3)、高抗青枯病自交系LS89(P2)及抗、感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和回交世代为试材,进行番茄抗青枯病遗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基因对感病基因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LS89番茄抗青枯病自交系的遗传是一个基因,或者一个基因起主导作用。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受核基因控制,细胞质基因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以南方根结线虫的抗病亲本P2(0897-2-1-2-3-1-2-1)、感病亲本P1(9905-1-2-1-1-1-1-1)及 F1(P1×P2),F2(F1自交后代),BC1P1(F1×P1)和BC1P2(F1 × P2)为试材,以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为虫源,进行苗期二龄幼虫人工接种鉴定和病土盘栽自然发病鉴定,研究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鉴定的植株在接种15 d左右,感病植株开始发病,接种45 d后感病植株已充分发病,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变黄,部分植株下部叶片黄枯,有的枯死;病土盘栽自然发病鉴定的植株较苗期接种鉴定的植株迟12 d左右发病,病症相似.卡方检测表明,F1、F2、BC1P1和BC1P2群体中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分别符合1∶0、3∶1、1∶1和1∶0基因模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认为该试验所采用的抗性材料P2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为该材料的利用奠定基础,也为抗南方根结线虫番茄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蓼褐斑病的病原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蓼上壳针孢引起的两种褐斑病症状研究,发现蓼壳针孢Septoria polygonorumDesm.引起的褐色病斑较大,而待定种Septoriasp.引起的灰色病斑较小.蓼壳针孢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分生孢子萌发温限为5~35℃,最适25℃,室温下萌发率为25.2%;孢子萌发需有液态水存在,100%相对湿度萌发率为7.6%,低于100%则不萌发;pH值4.53~9.18均可萌发,最适pH为6.47;对光敏感,连续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牛粪浸液、土壤浸液、蔗糖浸液对孢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红蓼叶榨出液对孢子萌发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白芷斑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显著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3%以上孢子才能萌发,以RH100% 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在最适条件下,病菌孢子8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到90%以上。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 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大豆种质对大豆灰斑病的抗性,是大豆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2009年在大豆灰斑病病圃,对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单位近期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为抗病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大豆R3~R4阶段,采用孢子悬浮液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鉴定出10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新品种,宝交04-4036、钢0027-3、九...  相似文献   

15.
越橘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辽东地区越橘叶斑病发生严重的种苗繁育圃场采集病叶标本,经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真菌,用涂抹法回接健康植株的叶片,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根据该病原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以及对其ITS和-βtubulin的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确认辽东地区发生的越橘叶斑病的病原菌是柯氏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colhounii Peerally)。  相似文献   

16.
叶斑病是近年黑穗醋栗栽培区危害比较大的一种病害,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提前脱落,从而影响树势和产量。分别从黑龙江省海林市、桦川县、宾县和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实验站采集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斑,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纯化、形态观察和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黑穗醋栗叶斑病是由壳针孢属(Septoria)真菌引起的,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etes)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该病原菌的适宜生长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试验研究主要是确定了导致黑穗醋栗叶斑病的病原,以期为黑穗醋栗的抗叶斑病育种及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简要报道了吉林地区 2 0 0 1年和 2 0 0 4年柳十八斑叶甲和柳二十斑叶甲发生的特点、危害时期、寄主范围及危害症状 ,并简单分析了这些害虫发生的原因和下一年的发生预测情况 ,介绍了这些害虫的常用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茄子菌核病、棒孢叶斑病、拟黑斑病、赤星病、煤斑病和褐色圆星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指出防治这些病害应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苯醚甲环唑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5%苯醚甲环唑稀释2000~4000倍防治香蕉叶斑病,在发病初期使用,平均防治效果最高达70%。施药3次后,25%苯醚甲环唑稀释2000倍、3000倍、4000倍及25%丙环唑乳油稀释1500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0%、69.5%、62.6%、73.0%,25%苯醚甲环唑稀释2000倍、3000倍的防治效果与25%丙环唑乳油稀释1500倍相比,差异不显著,可作为香蕉叶斑病防治中的轮换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