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蓄水保墒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机械化工程技术,将天然降水存于耕地土壤,并减少水分蒸发的一项机械化技术措施,它主要包括深松蓄水技术、镇压保墒技术、集水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目前,吉林省应用较多的是深松蓄水技术和镇压保墒技术两种形式。一、深松蓄水技术土壤深松是工程技  相似文献   

2.
在旱农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不足。发展旱作农业,重要的是要加强旱地主要的自然水资源——大气降水和土壤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蓄住天上水,保好土中墒,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旱地水资源在农业增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常常由于缺水而出苗不齐、后期减产。因而,应用不同的蓄水保墒土壤耕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试验1987年在屯留县进行,结果表明,在冬麦播种前0—200厘米土层内,麦茬伏深耕25—28厘米,比普耕16—18厘米和耙茬10—14厘米多蓄水30.6—33.7毫米,各种耕作方法加麦秸覆盖(每亩300公斤),土壤含水量会有更进一步提高一直持续到越冬前,从产量结果看,在不同耕法中以深耕为最高,在麦秸覆盖与不覆盖中以覆盖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常常由于缺水而出苗不齐、后期减产。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蓄水保墒土壤耕作技术。 1.“保二水”耕作技术由于近些年常常出现的季节性干旱,特别是春旱,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克服春旱带来的困难;采用“保二水”的土壤耕作技术是抗御旱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旱作节水农业是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补充灌溉两种基本生产类型的总称。代县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总耕地面积38.3万亩,其中:水田水浇地16.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3%。旱地21.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7%。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是代县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特别是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严重影响农作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气候干旱,地质环境恶劣,土质贫瘠,不利于树木的生长.为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造林杨活率,进行蓄水保墒尤为必要.随着近年来辽西地区蓄水保墒造林工程的实施,基本上解决了辽西干旱地区造林困难的关健技术.  相似文献   

8.
宁夏旱作区面积大、比例高,蓄水保墒是缓解农业水资源紧缺的主要途径.对宁夏旱作区蓄水保墒技术措施进行了探析,包括秋季覆膜技术、早春覆膜技术及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3个方面,为宁夏旱作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的实施地点在天市武清区、静海县.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大面积推广实施旱地耕作蓄水保墒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配套完善县、乡农机服务机构;增强农机推广服务手段;强化项目区机械化作业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增强各环节机具保有量和作业面积;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生长成本,减轻环境污染,促进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免耕补充灌溉和传统保墒耕作 3种方法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留茬少耕秸秆覆盖增加了夏闲期农田的蓄水量 ,为旱地小麦播种出苗提供了水分保证。小麦收获时的土壤水分含量 ,0~ 60 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 6.4mm,免耕补充灌水的为 6.7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 1 5 .3 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 ;60~ 1 0 0 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 3 0 .9mm,免耕补充灌水为 2 0 .3 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 3 3 .5 mm,也是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比传统耕作保墒技术增产 6.7%~ 5 4.8%。留茬少耕秸秆覆盖技术 ,提高了小麦播种时的底墒、灌浆时的土壤水含量 ,是一种有效的蓄水保墒、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区南果梨秸秆覆盖蓄水保墒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西半干旱区,南果梨树盘覆盖秸秆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果树产量。随着秸秆覆盖厚度的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逐渐增强,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厚度超过25cm后,作用效果不再明显增强。在5个水平中,覆盖厚度为30cm和25cm与其它三个处理相比,增产显著,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南果梨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厚度为25cm左右。  相似文献   

12.
北方旱区防旱保墒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总面积约为46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45%,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内蒙及青藏高原在内的15个省(市、自治区)。这些地区资源丰富,是我国林业,牧业、煤炭、石油等重要基地,唯有农业生产因受旱灾的威胁发展比较缓慢,党中央列出的贫困县多在这个区域内。因此,探讨我国北方旱区防旱保墒经验与存在问题,不仅能使这些地区尽快富裕起来,而且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同市地处山西北部,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史上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导致该区植被破坏,降水减少,水资源缺乏,旱灾频繁发生,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旱灾频繁,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等。对此,提出四条对策,即大搞节水农业,发展旱作农业,秸杆覆盖保墒技术,增加植被覆盖等。  相似文献   

14.
浅谈深松耕整地联合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耕作角度来讲,土壤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创造一个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的土壤耕作方式基本上以垄上带状灭茬为主.并且灭茬机具也多为与小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的灭茬机。多年的单一垄上带状灭茬作业,造成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土壤表层团粒结构破坏严重,土壤板结进一步加剧,径流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尤其化肥利用率显著下降,发达围家化肥利用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北魏的《齐民要术》正处于我国历史上气候大变化的时期,气候无常,干旱连连。加上人口迅速增加和不合理地开垦土地,我国北方旱作农业面临着旱灾的巨大挑战。为了保障农业生产,面对天灾人祸,《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6世纪以前的北方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标志着我国北方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初步成形。作为精耕细作技术体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防旱保墒技术体系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齐民要术》中的一套完善的防旱保墒技术体系可以很好地做到"天旱地不旱",保证北方旱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探讨《齐民要术》中的防旱保墒技术体系,对于现代农业生产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65-66
选择适用的抗旱保墒农业技术措施,既可以保证小麦粮食生产在干旱情况下夺取丰收,同时还能够培肥土壤,有利于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分别从优良品种选择、整地措施、播种、施肥以及节水灌溉等方面,浅议小麦生产抗旱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旱地农业,在传统的耕作制度下,既不能解决干旱威胁,又难以高产稳产。改进耕作技术,实行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新技术,对解决干旱、获得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年降水量在200~450mm,且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蒸发量平均在2750mm,是降水量的10倍。冬春两季降水稀少,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往往造成春播季节干土层厚、土壤墒情差,春播难以进行。特别是2000年以来,受全球气侯变暖和暖冬暖春等因素的明显影响,这一地区干旱持续加重,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解决春旱严重,春播无法下种的问题,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2002年以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山区各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了秋覆膜、早春覆膜、一膜两季、地膜玉米留膜留茬…  相似文献   

19.
<正>全方位深松技术是通过全方位深松机对土壤进行深松的一种土壤耕作技术,是增加土壤蓄水保墒及排涝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较之铲(凿)式深松、小犁铧深松具有牵引阻力小、消耗动力少、深松范围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深松机具。一、全方位深松整地技术的优点:1、全方位深松有效地打破多年来犁耕或灭茬所造成的坚硬犁底层,有效地提高土壤的通水、透气性能,利于作物根系深扎。全方位深松作业是通过侧刀上抬力来松动土壤,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通讯》2006,(11):57-58
保护性耕作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士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