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测交获得的151个水稻F0杂种进行种植,通过考察各组合和结实率、单株重和竞争优势,来评价其恢复力强弱,结果可恢复性组合占99.34%,证实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恢复系来源十分广泛。恢复性主要集中在强和较强范围,加上特强恢复性共占组合数的79.5%,表明选育强优组合的机会多。较有希望的组合有611S/159×7424等4个,多属于亚种和亚亚种间组合。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所选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温敏为主的的秋不育型“湘糯粱S-1”糯高粱两用不育系,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已在生产上应用。1991年试种25亩。1992年试种200余亩。1993年试种示范2500亩。全国十余省试种示范结果,亩产一般4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可达650公斤以上,表现出较广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杂种优势,本文重点对该两用不育系稳定不育的光温条件,育性转换敏感期,温度临界值及分子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南宁的自然条件下,对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表现,及其与光、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是: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的天数有差异,同一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不同年份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天数也有差异。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KS-9,在南宁只有一个转换期,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和农垦58S在南宁有两个转换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1991-1999年8年期间引进全国各地20个两用核不育系在天津地区自然条件下的育性情况及农艺性状表现,筛选鉴定出LS2S,培矮64S,108S三个不育性稳定有效高利用价值的两用核不育系,为两系杂交稻技术在天津地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光(温)敏核不育系及广亲和恢复系花培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比较了152个光敏核不育系及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材料的花培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材料花培效果不同,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材料优于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材料;含02428血缘材料优于其它广亲和杂俣材料;低代光(温)敏核不育材料优于高代光(温)敏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6.
选择4个不同生育类型的粳型二系不育系.在上海浦东和海南陵水两地进行不同光温条件的试验。结果表明:粳型光温敏感核不育系在上海本地繁种产量低、成本高、风险大.不宜在生产上应用。在海南陵水县于11月25日左右播种.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在次年2月10~25目.能达到较高的繁种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粳型光温敏感雄性核不育系农垦58S转育的粳型光温敏感核不育系为试验材料,经人工气候箱不同光温反应测试证明:适应上海地区粳稻光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光周期为日照长度13.5h,临界日平均温度为23.0℃。在自然环境下,通过观察不同时期抽穗扬花后不同不育系的结实率,提出了适合上海地区粳型不育系育性转换期与在本地制、繁种的时间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13个新不育系为材料,采用在海南省三亚市、湖北省武汉市和贵州省贵阳市等3个地理生态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所获得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和温度、日照长度资料,用光温因素分级和育性量化模型等两种分析方法进行育性转换的生态条件鉴定。结果证明,有5个温敏类型不育系的转育温度在24℃以下,有2个光敏类型不育系在12.4h以上,具有较彻底的不育性;有1个光温互作型不育系无论在高温或低温下,转育日照长度均较短。它们均具有较高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光温反应敏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温敏核不衣系的育性因光温因素的变化而有敏感程度的差异,敏感程度大的不育系育性转换期较短,育性转移较彻底。因此,对光温反应的第三度也应作为选育生产实用型核不育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粳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61S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61S为粳型光温互作型核不育系,起点温度为24℃,光长13.5h,不育期长(上海地区30d左右),可育期结实性好,可恢性好,穗大粒多,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强,制种和繁殖产量高,测配组合有较大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1.
供体植株的生育状况对籼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温条件能直接影响供体水稻花药的生育状况,从而导致花药培养力的明显差异。温度偏高或偏低,日照缩短都不利供体花药的正常发育及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因此正常季节培养的供体花药培养力明显地高于异季培养的花药培养力。高温促使籼稻花药早衰、药壁开裂,这可能是籼稻花药培养力低的原因之一。采用延缓衰老剂6-BA(6-苄基嘌呤)有利于增加籼稻花药培养力。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栽培的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a)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对影响其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三叶木通生长的第1位因素;光照是影响三叶木通生长的第2位因素,充足的光照能使其果实性状变优,而适度的郁蔽则使茎藤生长加速;降水量对三叶木通生长的影响仅次于光照,多光少雨果实性状变优,多雨少光茎梢生长加速.  相似文献   

13.
加强内蒙古林草业建设 构筑我国北方生态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邻近北津,境内民族众多,资源丰富,是我国北疆的天然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及“三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改善。确保内蒙古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先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内蒙古最大的基础建设。目前,内蒙古局部的生态环境治理成线卓然,但全局仍在恶化。作为生态防线重要组成部分的林草业,存在着资源不均、对资源利用不合理、破坏严重及种苗和种子工作滞后等诸多问题。本文立足内蒙古林草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林业和草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林草业建设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解决好“一带两河三源四山五区六大工程”,抓好种苗和种子工程,加大科技转换,示范和推广工作,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培训人员,实施“软硬”件配套,构筑我国北方生态防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办好自然科学学报是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者从长期实践经验出发,分析了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主编的任务、职责、质量生命线、学报编辑部的构成、编辑人员自身素养以及经济支撑等问题,提出了切中时弊的看法,言简意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中,Liapunov稳定性基本定理中的V函数是一个定号函数,且它关于时间t的全导数dV/dt的正负号要求与V相反。本文论述了在零点稳定及一致稳定性的两个充分性定理。从而表明Liapunov稳定性基本定理中的V函数的正定性,可用在一同心闭曲线簇上的正定的V函数来代替,因此V可为变号函数。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在深圳市茂隆菜场,初步查明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有25种,明确了主要种和次要种。简述了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重点分析了菜蛾发生严重的原因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从实践上总结了综合防治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调查100株落叶松,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越冬幼虫和早春第四龄幼虫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规律是:由下层向上层虫口密度逐渐变小;下层虫口密度通常为上层的2倍以上,最多可达3.2倍。在枝条上的水平分布规律是:当年生枝段上虫数最少,前一年枝段上虫数最多,前二年枝段上次之;前一年枝段上的虫数常为当年枝段上的3倍以上。据幼虫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讨论了以下问题:①冬季或早春调查虫口密度时,顾及树冠形状,应用“加权法”原理在树冠的上、中、下层调查不同数量样枝,所得结果会更接近于实际;②样枝长度如过短(如:10cm、15cm),所得结果不应用于测报。  相似文献   

18.
棉杆的贮存和棉皮的使用是影响棉杆碎料板发展的两个大问题。本文通过实验认为:棉杆刨花中长而卷的棉皮纤维会影响板的性能,棉杆适当地露天存放有利于板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刚竹属植物地下茎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茎是竹类植物的主要营养器官和无性繁殖器官,也是竹类植物主要的分类依据之一。通过对国产刚竹属36种、2变种及16变型的地下茎的比较解剖观察,对刚竹属的系统分类作了初步探讨,并根据解剖特征将本属划分为3个群体:刚竹类、紫竹类和水竹类  相似文献   

20.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