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文明、网络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涌入到人类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本文纵观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后发现:农业经济和信息经济具有同质性,只要将二者衔接起来,实现快速“三级跳”,那么农民的“直接经济”因网络出现而会产生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14,(4):36-37
在人类进入短短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之前,人类就是在乡土社会中生活了数万年。在城镇化工作会议所说的“记得住乡愁”,会令你有一丝的疑惑和不解吗?原来只是城市小资的一缕乡愁,为什么要记住它?其实这是我们试图让这一缕乡愁转化成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记得住乡愁”是乡土社会的生态文明复兴,是人类在工业社会走不下去的时候,及时提出把工业文明转变为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的基础不是工业,是农村,是广大的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3.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观的一次跃迁;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现代性危机”反思的的必然选择,是理智的人类做出的理智的选择。同时,生态文明与当前我国的三大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继之而来的是人口、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压力,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比较,从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观、动态的经济优势观、竞争优势观、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制度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构建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论证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根源,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和谐论的精华,同时对西方文化中“人类中心论”和“生物中心论”进行了扬弃。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天人合一——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和谐共存”的变化过程,即可理清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及成熟的哲学历程,并揭示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是人类最终渴求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消费观”,从建立在工业文明时代消费无限提高基础之上的“消费合理性”开始,通过对资本主义流行的“异化消费”模式的批判,最终向生态文明消费观的研究立场开始转变。在此过程中,马克思否认了作为工业文明时代推动资本主义社会作永久性运行的文化价值认同体系——“三大拜物教”,提出实行共产主义“自由劳动”模式,并从人类、社会、个体三个角度,阐述生态文明价值认同体系的存在条件,生态文明消费观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8.
农具的分化与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富 《农业考古》2005,(1):167-175
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精神文明的建设成为当代社会人们一大重要的 需求,自从十八大以来,我国更加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青山不老书为本,绿水长流是源,森林作为陆 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有着维持生态自然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能,那么对于森林的保护也就更 加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森林,当然,森林也更需要人类的保护,现代社会中,毁林开垦、乱砍滥伐现 象使得我国本就不具有优势的森林环境雪上添霜,森林资源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 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意识和能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12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火地塘实验林场,连续开展“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基本上形成了“五个一”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包括:一个功能完备的教学基地、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一套探究体验式现场教学与考察线路体系、一套精品化的课程体系和一套优质化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并因此成为学校特色化的品牌社会实践课程,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和公平性。走生态文明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政府、企业、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要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必须大力加强林业建设,为经济建设打牢基础,助力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机遇集中期、转型重要期、发展关键期。在新时期中,锦屏县电视广播如何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宣传、舆论、新闻、教育、娱乐的社会功能?本文从突出“三个文明”宣传上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快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生态学成因,总结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概念提出30年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生态整合的内涵、方法和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科学基础、系统方法和整合技术,指出新时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正从组分到关系、从物质到信息、从结构到功能、从学苑到社会转型;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正从测量向测序、寻优向寻适的方向演化.提出社会小康、生态中和、科学大智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美丽中国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机遇集中期、转型重要期、发展关键期。在新时期中,锦屏县电视广播如何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宣传、舆论、新闻、教育、娱乐的社会功能?本文从突出“三个文明”宣传上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李科 《新农村(黑龙江)》2012,(1):208-208,214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生态危机正使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摆脱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态危机,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当今生态文明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而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技的主体,应当肩负起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责任,从而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不致成祸害,从而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绿色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保证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统筹协调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就农业领域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进而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初步阐述了生态文明与绿色农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分析了推进绿色农业与生态文明的融合“要做什么”,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怎样才能做得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意义非常重大,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之后,人类的生活必然要求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商代江西的农业经济与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明瀚 《农业考古》2003,4(1):56-63
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是农、林、牧、副、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而古代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一般称为狭义的农业 ,我们在本文中谈的农业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农业 ,即利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门类。人类要生存 ,社会要发展 ,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 ,要解决吃饭问题 ,就得发展农业。我国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 ,从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 ,都是以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为前提。正如恩格斯所云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 《论语》云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说明古代的部族首领只有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创新的核心是新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 ,创新的基础是信息 ,创造是创新的形式 ,创新是指社会生产实体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 ,创新包容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创新已成为现代社会活力的源泉 ,更是经济发展、生产率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驱动力。 1995年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曾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我国 ,从创新工程的提出 ,到“国家创新系统”的构建 ,直到“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提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 ,则意味着知识的倍增、传播和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