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合理地建立立地类型与造林模式应用系统,是将立地类型与造林模式研究成果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必要途经。论述了山西省立地类型与造林模式应用系统建立的目的、意义、原则、编制方法,并简要说明了《立地类型适宜造林模式检索表》和《造林模式适宜立地类型检索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省通道沿线荒山造林现状的分析,在深入调查各种地貌类型和立地条件的基础上,从模式配置的原则出发,对不同地类的主要造林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模式配置的对策,为大规模实施通道沿线荒山绿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对晋西北盆地丘陵立地亚区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各个立地类型小区的治理技术,共配置造林模式27种,并对其中12种主要的造林模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宜昌市夷陵区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5a来,通过对全区退耕还林造林模式的研究与运用,筛选出了符合夷陵区实际的、先进适用的5个造林模式。调查结果表明3a后造林面积保存率达100%,造林株数保存率达80%以上,生长状况优良。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介绍中南部盆地立地区立地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立地区生态治理的思路,为其选择了50余个造林树种,并以立地类型亚区为单元配置了造林模式,共配置造林模式132种(每个立地类型亚区66种),最后举例对造林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介绍东部土石山立地区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对该立地区提出了生态治理思路,为其选择了70余个造林树种,并以立地类型亚区为单元配置了造林模式,共配置造林模式215种,最后举例对造林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晋西地区乔灌混交、针阔混交造林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模式适宜条件、技术思路、造林技术措施、配置规格、造林效果5个方面,对刺槐+紫穗槐混交造林模式、侧柏+刺槐混交造林模式、油松+刺槐混交造林模式、侧柏+紫穗槐混交造林模式、油松+柠条混交造林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油松、柠条为主的乔灌混交造林模式,在成活率、保存率及其它各方面明显优于其它的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的实施,总结出中条山林区植被恢复较为成功的主要造林模式和造林技术,并提出设计编制和营林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中条林区的生态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山西省立地类型划分,吕梁山土石山立地区被划分为管涔山、关帝山山地立地亚区和吕梁山南部山地立地亚区2个亚区,在对吕梁山土石山立地区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各个立地类型亚区的治理技术,共配置造林模式60种。  相似文献   

10.
章古台固沙林更新造林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章古台自然条件,在平缓固定沙地上开展更新造林模式的研究,建立了3种更新造林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杨树林农复合林是更新造林的适宜模式,可为三北类似地区迹地更新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宁县位于山西黄土高原、吕梁山区,造林绿化潜力巨大。介绍了大宁县的主要立地类型、造林模式设计原则及不同立地类型主要造林模式,以期为今后大宁县造林绿化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省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以造林项目科技推广为对象,结合中国国情和云南省情,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构建云南省造林项目科技推广模式为核心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引建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构建了以造林项目科技推广主体为中心,风险控制体系、实施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全方位结合的云南省造林项目科技推广模式;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造林项目科技推广是市场行为,必须在生态经济、资源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实施,将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行为与项目受益者的利益取向进行趋同化引导,形成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项目管理与科技推广相结合、推广者与受益人相结合的协调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西按照生态与民生兼顾、兴林与富民并重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实践,创造和推广了一系列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升林业整体效益的成功模式,对北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简要介绍吕梁山东侧黄土丘陵立地亚区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对该立地亚区提出了生态治理思路,划分了2个立地类型,并为其选择了40余种造林树种,确定了50个造林模式,最后举例对造林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结合立地类型和环境因子,研究塬区、台地、川道、荒山荒坡、废弃矿山、缓坡地6种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模式,对于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成效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隆回县退耕还林造林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回县5年来的工程实施过程中,结合不同的立地条件,将全县退耕还林区划分为4大类型区,确立了4类各具特色的造林模式。本文针对各类造林模式,从立地条件特征、治理技术思路、主要技术措施、模式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分析,指出了退耕还林造林优化模式的特点,为隆回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典型的沙漠化区域-黄羊滩不同造林模式植被类型的固沙效果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乔灌草造林模式林间有机土壤层平均厚度为14.6mm,起沙风速为24.8m/s,为固沙效果最好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杰 《山西林业》2021,(3):20-21
推广应用科学的造林模式,不仅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还可以加快成林进程.介绍了太岳山林区以油松、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以刺槐与连翘为主的阔叶林和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运用恢复生态学、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理论对辽宁西部沙地造林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提出10种沙地造林技术模式,期望恢复和建设一个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以森林为主体的陆地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大量调查湖南省退耕还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坡度、地形、习惯、经济、市场、加工企业情况等,研究了现有湖南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布局与配置,并对湖南省退耕还林典型造林模式进行了总结。据此提出,造林模式设计时,应优先考虑由本地地带性植被构成的稳定性自然顶级群落,再考虑人为优化设计和精密结构布局,充分利用不同时空环境资源(光线、水份、营养互补),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单位空间的植物生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