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选育高产、高纤、多胚特征亚麻新品种,本试验对7个利用多胚亚麻获得的品系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全麻率、多胚性等4个指标进行了测试,并采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出1-6Ha-3为参试品系中的最佳多胚亚麻品系;H06116为高纤多胚亚麻品系;H08014、H08015为高产多胚亚麻品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ays 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行小麦分子标记研究和QTL分析的重要遗传材料。本文对DH群体创建过程中影响单倍体胚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形成等因素以及双单倍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技术、2,4-D处理、玉米花粉和小麦柱头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诱导单倍体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亚麻双胚实生苗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同时进行了亚麻染色体加倍技术的深化研究,确定了现蕾期用0.05%秋水仙碱24小时处理单倍体亚麻苗的最佳时期,并获得了多份加倍材料.本文阐述了双胚亚麻无融合生殖的意义和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庆华 《中国麻业》2004,26(3):110-113
本试验对亚麻双胚实生苗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同时进行了亚麻染色体加倍技术的深化研究,确定了现蕾期用0.05%秋水仙碱24小时处理单倍体亚麻苗的最佳时期,并获得了多份加倍材料。本文阐述了双胚亚麻无融合生殖的意义和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麦玉米杂交中麦穗小花穗位间的成胚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单倍体胚的成胚率和小麦双单倍体的产生效率,以小麦不同穗位小花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进行探讨。利用同一玉米品种给13个小麦DH株系授粉,对授粉后的麦穗进行剪穗离体培养,并镜检不同穗位小花的成胚情况。结果表明,13个DH株系下、中、上3个穗位小花的平均成胚率分别为30.71%、27.83%和11.46%,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下部和中部小穗的成胚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上部小穗;13个DH株系从麦穗基部到顶部21个小穗的平均成胚率仍以顶部小穗最低、下部小穗最高,变幅为2.1%~37.96%;3个穗位小穗间成胚率变异系数的大小为中部(CV=10.99%)下部(CV=17.45%)上部(CV=58.28%),表明中部小穗单倍体胚的形成最稳定。用营养液对离体培养的9个DH系的麦穗进行3种喷穗处理,结果表明,在穗培养的前3d用穗培养液喷穗,显著提高了中部和上部小穗的成胚率,同时降低了各小穗穗位间成胚率的差异。说明剪穗离体培养中营养供给的差异是造成麦穗小花间成胚率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多胚亚麻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多胚亚麻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遗传、诱导及多胚苗的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种质创新利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选出株高、纤维含量及多胚率等表现不同的株系19个,创制多胚种质115份,本研究对亚麻种质多胚性保持、提高及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同时,还对多胚亚麻育种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市场对优质、高产亚麻品种的需求,以荷兰亚麻品种AGTHAR为母本,以从俄罗斯引进的种质资源D95029筛选到的多胚单株D95029-7-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代单株选择,从其后代选育出优良品系H07020-2。该品系2013~2014年在黑龙江种植原茎产量6760~8333 kg/hm~2,比对照黑亚14号增产10.87%;纤维产量达到1649~2326 kg/hm~2,增产达极显著;2016年在安徽省参加鉴定试验,原茎产量6320 kg/hm~2,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增产15.75%,当年经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鉴定登记委员会登记,命名为华亚1号。  相似文献   

8.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建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备高含油量品质的甘蓝型油菜品系1481、1489以及1481×206的F1代为供体材料,对影响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部分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小孢子培养密度、小孢子培养的合适时期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1481和1489获得的DH系种子含油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材料1481的小孢子产胚量较高,达34.9个/蕾;三种材料的小孢子培养合适密度均为3蕾/皿;大田种植的甘蓝型油菜产胚量以初花至初花后1周左右的时间最高;所获得的40个DH系含油量中有21个DH系的含油量与对照中双4号的含油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13个DH系的含油量比供体亲本高,其中WD-33、WD-34两个DH系的含油量高达47%以上,可以作为选育或转育高含油量新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正苏隆128是滁州学院和安徽农业大学于2004年以丰产性好、抗寒性强的宁麦8号×绵311后代品系5E008为母本,以籽粒商品性好、赤霉病抗性强、品质优的宁麦9号为父本,F1和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经染色体人工加倍获得纯合的双单倍体DH(double haploid)系,再连续多年对DH系进行多代系谱选择,最终培育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子标记探讨多胚亚麻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一种多胚亚麻种质的分类地位,应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与ISSR(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包括多胚亚麻在内的24个亚麻栽培种质进行了分类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从70条RAPD引物和21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对亚麻有效引物10条.利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24个亚麻品种问的遗传相似系数(GS)和遗传距离(GD),在Gs=0.73处,将24份材料明显分为4个类群:多胚品系1-6Ha-3单独聚到第二类群,1-6Ha-3与其他23个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6522~0.7739之间,其中与原2005-21、98-338遗传距离最近,为0.2261;而与黑亚10号、原2006-13、黑亚11号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3478.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的单倍体胚诱导频率,以玉米品种"白甜糯"和4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不同穗位、不同发育进度的小花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时小麦小花的发育进度对颖果结实率和单倍体胚诱导率有明显影响,单倍体胚诱导率以处于盛花期的小花最高(平均为22.3%),初花期次之(16.4%),始花期最低(11.3%);在同一个穗子中,中、上部,小花的单倍体胚诱导率(24.2%、26.8%)显著高于下部小花(18.5%),说明在小花柱头发育较成熟时授粉,有利于提高单倍体胚诱导率。研究结果还表明,主穗小花的单倍体胚诱导率与次生分蘖穗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甘蓝型油菜大粒品系和小粒品系的小孢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取样时期、花蕾大小、培养基类型及添加成分对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小孢子再生植株及加倍植株进行了准确、快速的倍性分析。结果表明,始花期为最佳取蕾时期,花蕾大小在2.5~3.5mm为宜,培养基以液体培养基最好。培养基中加入0.1mg/L6-BA可以促进小孢子胚的发生,而活性炭对小孢子培养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显示小孢子再生植株加倍后的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占49%,还存在少量的三倍体(11.3%)、四倍体(1.1%)及嵌合体(27.3%)植株。本研究为油菜材料的快速纯合及其DH系群体的构建等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半矮秆基因Rht1和Rht2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应用了以携带对赤霉素不敏感的半矮秆基因Rht1和Rht2的F_1杂种诱导出的30个小麦加倍单倍体品系。这两个基因对降低株高起累加效应。携带Rht1或Rht2基因的半矮秆品系产生同用人工支撑防止倒伏下高秆品系一样多的产量。携带这两个基因的矮秆品系籽粒产量显著减少。在杂种基因型重组的遗传背景下改良了株高和籽粒产量,但是并不产生超过半矮杆基因效应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单倍体加倍是DH育种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玉米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能力较低,限制了DH育种技术在商业育种中的大规模推广,对玉米雄穗自然加倍遗传特性的研究将有助于DH技术在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本研究通过对多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能力进行严格统计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单倍体雄穗育性恢复主要受核基因的控制,不受细胞质基因的调控。诱导率对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自交系来源的DH1经过诱导后的单倍体由于基因型没有变化,其自然加倍能力与自交系相比没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三种不同温度前处理和三种培养基相配合对7个从双单倍体马铃薯中随机抽取的品系进行了花药培养,选择出了较好的培养基和前处理的适宜温度及方法,从双单倍体花药中忸产生胚状体及再生植株频率有所提高达27.5%和8.8%。倍性鉴定表明,从双单倍体诱导的胚状体分人的植株绝大多数为二倍体。而且多数为纯合体,说明这些胚状体来自己减数的配子,可能是由在胚状体发育过程中的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DH系表现水平的轮回选择已被证明是改良玉米单倍体加倍能力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试验证明,在单倍体DH0世代,基于优选单株组群开始轮回选择,同样也迅速提高了单倍体自然加倍能力.相比较基于DH系水平的轮回选择,每轮节约了 1个世代,大幅度提升了选择效率.应用此方法构建了 2个Reid群高加倍种质(群体及DH系),自然加...  相似文献   

17.
以白轴绿叶鞘自交系B20为母本、以红轴紫叶鞘DH系D752为父本组配的F1,进行单倍体诱导、自然加倍和DH系鉴定试验。通过卡方检测数据分析和DH群体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分析,验证红轴、紫叶鞘单倍体自交结实优势。结果表明,红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数量和出苗DH系数量极显著多于白轴,不符合1∶1比例;紫叶鞘DH系数量与绿叶鞘数量比符合1∶1比例,但紫叶鞘DH系占出苗总数比绿叶鞘高11.7%;红轴、白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粒数最适模型均为4MG-AI,红轴4对主基因加、上效应估计值均高于白轴,白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粒数遗传力比红轴高5.02%。玉米单倍体红轴和紫色叶鞘性状具有结实性优势。同时发现,玉米白轴单倍体个体穗结实力和绿色叶鞘单倍体出苗力显著高于紫色叶鞘单倍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二倍化可使单倍体形成更稳定的类型,其稳定性与原始单倍体基因型有关。这个类型育成的品系常常是通过单株选育,并经过8—10年或更长的时间自花受粉得到的。因此,杂种群体的单倍体在育种中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在遗传育种中,由于出现多倍化的有效方法以及对细胞遗传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这就为有效利用棉花单倍体提供了可能。文献资料表明,双胚种子是培育单倍体的可靠来源。为了培育双胚种子,我们利用海岛棉6476依,5904依,8763依,9078依,9123依和9155依品种作为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9.
对亚麻新品系96-676、96-1862、2003-2进行全省区域试验,测定各品系的原茎、纤维和种子产量.通过对纤维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各品系在各试验点的表现不同,明确各品系在种植区内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选择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亚麻新品种,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良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亚麻新品系96-676、96-1862、2003-2进行全省区域试验,测定各品系的原茎、纤维和种子产量。通过对纤维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各品系在各试验点的表现不同,明确各品系在种植区内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选择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亚麻新品种,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良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