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蓝舌病病毒(BTV) 10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将BTV16型BN96/16株10个基因节段分别克隆至pS111载体相应的酶切位点,构建10个重组质粒转染BSR细胞,拯救获得重组病毒,命名为rBTV-16。测序结果显示,拯救病毒rBTV-16与其亲本病毒wtBTV-16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经电镜观察,可见典型形态的环状病毒属病毒粒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rBTV-16能够感染细胞;病毒基因组检测结果显示,rBTV-16各个基因节段的长度与亲本病毒完全一致;病毒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rBTV-16与亲本病毒具有一致的复制特性。本研究建立的10质粒系统比传统体外转录拯救系统的操作过程简便,提高了拯救病毒的效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TV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将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全基因组分3段克隆,获得3个重组质粒,利用融合PCR方法扩增得到5'端含有T 7启动子的病毒全长c DNA,经体外转录得到感染性的RNA,将RNA转染DF-1细胞,48 h后出现细胞病变。当细胞病变达到90%,将细胞上清接种DF-1细胞,72 h后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ulorescence,IFA)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拯救病毒成功。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拯救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与亲本毒完全一致,表明MM1775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坦布苏病毒致病性等相关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为建立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A/Chicken/GuangDong/S1311/10 (W-CKGD)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构建了W-CKGD的8个重组质粒,拯救出AIV A/Chicken/GuangDong/S1311/10 (R-CKGD).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救获病毒R-CKGD与野生病毒W-CKGD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R-CKGD与W-CKGD具有相同的受体结合特性和对BALB/c小鼠均呈低致病性,以106 EID50剂量鼻腔感染BALB/c小鼠,病毒仅在小鼠的呼吸道复制,可以引起小鼠体重下降但均不造成死亡.实验结果表明,R-CKGD与W-CKGD保持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6亚型AIV的致病机理及跨宿主传播机制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Duck/Zhejiang/690/2009(H7N3)(ZJ690)、A/Duck/Zhejiang/766/2009(H7N3)(ZJ766)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采用8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拯救出了R-ZJ690和R-ZJ766 2株病毒。对获救病毒株进行全基因序列的测定,证实获救病毒的序列与亲本毒的序列完全一致。将H7N3亚型AIV亲本毒ZJ690株、ZJ766株和拯救病毒R-ZJ690株、R-ZJ766株均以106EID50剂量经鼻腔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病毒均引起小鼠的体重下降但不造成死亡,感染后d4,仅在小鼠的鼻和肺中可以分离到病毒。由此可见,R-ZJ690、R-ZJ766与其亲本毒ZJ690株、ZJ766株保持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7N3 AIV ZJ690、ZJ766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H7亚型AIV的致病机理和跨宿主传播机制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RT-PCR技术扩增猪流感病毒A/swine/Shanghai/1/07(H1N2)的8个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BD上,构建出8个能在哺乳细胞中复制和表达的质粒。将8个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取转染48 h时的细胞上清并接种9~11日龄SPF鸡胚,成功拯救出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经序列测定,确定拯救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均来自猪流感病毒A/swine/Shanghai/1/07(H1N2)基因组。H1N2亚型猪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猪流感病毒致病机理、传播机制及病毒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H1N2亚型猪流感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PRRSV全基因组分6段克隆,构建获得6个重组质粒,先由A1和A2片段或B1和B2片段连接构成A片段或B片段,然后D、C、B和A片段依次亚克隆入pOKq载体。在基因组5′端和3′端分别加上CMV启动子序列和BGH终止信号肽,全基因组510位核苷酸突变引入遗传标记位点FseⅠ。测序正确的全基因组质粒命名为pOK-A2BCD。再将pOK-A2BCD质粒转染BHK-21细胞,拯救病毒通过PCR、酶切、测序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结果表明拯救病毒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RRSV致病性等相关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蓝舌病是一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能引起反刍动物的高热,白细胞减少,口。舌、唇和胃肠道粘膜水肿、发组、充血、淤血坏死等炎性反应,孕畜可引起流产。该病最早发现于南非,目前在非洲、美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均有发生。我国有些省市和地区也有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蓝舌病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典型病毒,为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目前至少有24个血清型。由于基因序列重排和点突变现象的存在,还可能出现新的血清型。病毒颗粒呈圆形,20面体对称,直径50nm—60nm,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由VP2和V…  相似文献   

10.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鉴于本科呼肠孤病毒属和环状病毒属中的某些成员具有凝集动物红细胞的活性(下简称血凝活性),学者们推测蓝舌病病毒也可能具有这种活性,但许多年来未被证实。直至1979年,才由Hubschle和Van der Walt分别通过实验揭示出蓝舌病病毒的血凝活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蓝舌病病毒(BTV)病原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BTV-1免疫绵羊和兔子,制备高免血清。以绵羊抗BTV血清为捕捉抗体、以兔抗BTV血清和羊抗兔Ig G-HRP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BTV的抗原捕获ELISA(AC-ELISA)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BTV,对羊痘病毒、赤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与鹿流行性出血热鸡胚样品有微量交叉反应,但样品OD450nm/阴性对照OD450nm低于阴阳性临界值,不影响结果判定;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出102.79 TCID50的病毒;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1.44%~8.46%和2.26%~12.44%;采用该方法与RT-PCR方法对60份鸡胚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0%。本研究建立的AC-ELISA方法为BTV抗原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实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本实验室从云南省哨兵动物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7种血清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但这些毒株的遗传特征至今仍不清楚,因而阻碍了我国的BTV演化历史分析。为掌握云南省早期流行BTV毒株的遗传特征,对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的25株BTV毒株的基因组节段2、3、7和10(Seg-2、-3、-7、-10)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测序以及序列分析。Seg-2序列分析显示,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到的7种不同血清型(BTV-1、-2、-3、-4、-12、-15、-16)BTV毒株,分属A、B、G、H、I和J等6种基因型;BTV-12型毒株的Seg-2为西方地域型,其余毒株的Seg-2则属于东方地域型;Seg-3和Seg-10序列分析显示,25株BTV毒株均为东方地域型;Seg-7序列分析显示,1株BTV-2型、2株BTV-12型和1株BTV-16型毒株属于西方地域亚型,并与南非和荷兰BTV毒株的Seg-7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其余毒株则均为东方地域型。上述结果表明,云南省存在多种血清型BTV的流行,而Seg-2和Seg-7基因重配毒株的发现,提示国外的西方地域型毒株已侵入云南省,并在传播过程中与我国毒株发生了基因重配。本研究为我国BTV的演化分析与溯源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一)制备精液样品:蓝舌病病毒往往自精液排毒。(1)抽检的精液样品应不少于1毫升,先用乳糖胨缓冲液加抗菌素(庆大霉素,卡拉霉素及双氢霉素B)的稀释液,将精液做成1:10稀释。假如同原同批的样品较多,可以相混合后取样。稀释后经过1500rpm/离心20分钟,然后取上清(排除沉淀细胞)再加乳糖胨缓冲液稀释成原来“Straw”(精液塑料管)中精液的10倍。(2)向离心后的精液沉淀细胞中加适量(1ml左右)的缓冲液用超声波裂解器,  相似文献   

17.
蓝舌病是家养及野生反刍兽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是由双翅昆虫所传播的虫媒病毒(arbovirus)引起的。一、历史及地理分布本病于1876年首次发现于南非的绵  相似文献   

18.
19.
20.
猪圆环病毒1型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猪圆环病毒1型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试验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PCV1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PCV1全长基因组,将其定向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对其进行PCR、双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到PK-15细胞中,经3次连续传代后,用PCR方法检测转染后盲传细胞中PCV2核酸,经测序鉴定所拯救出的病毒与亲本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PCV1感染性克隆具有感染性。PCV1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PCV基因组的功能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