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农业科技》2013,(6):2-F0002
<正>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蔬菜研究所、市种子管理站、市植保植检站)成立于1984年。3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各族人民的支持爱护下,先后走出了佘长夫、彭相儒、葛菊芬、张朝辉、李毳、廖建军等具有在全疆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级研究员。中心先后获得"乌鲁木齐绿色无公害蔬菜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和"乌鲁木齐设施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成果64项。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科研成果转化率达80%。培育出了"新椒3号、6号、10号、23号、24号"、"新番5号"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业科技》2014,(5):F0002-F0002
<正>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蔬菜研究所、市种子管理站、市植保植检站)成立于1984年。3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各族人民的支持爱护下,先后走出了佘长夫、彭相儒、葛菊芬、张朝辉、李(?)、廖建军等具有在全疆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级研究员。中心先后获得"乌鲁木齐绿色无公害蔬菜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和"乌鲁木齐设施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成果64项。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业科技》2014,(2):F0002-F0002
<正>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蔬菜研究所、市种子管理站、市植保植检站)成立于1984年。3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各族人民的支持爱护下,先后走出了佘长夫、彭相儒、葛菊芬、张朝辉、李毳、廖建军等具有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级研究员。中心先后获得"乌鲁木齐绿色无公害蔬菜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和"乌鲁木齐设施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成果64项。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业科技》2014,(6):F0002-F0002
<正>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蔬菜研究所、市种子管理站、市植保植检站)成立于1984年。3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各族人民的支持爱护下,先后走出了佘长夫、彭相儒、葛菊芬、张朝辉、李毳、廖建军等具有在全疆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级研究员。中心先后获得"乌鲁木齐绿色无公害蔬菜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和"乌鲁木齐设施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成果64项。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  相似文献   

5.
<正>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蔬菜研究所、市种子管理站、市植保植检站)成立于1984年。3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各族人民的支持爱护下,先后走出了佘长夫、彭相儒、葛菊芬、张朝辉、李毳、廖建军等具有在全疆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级研究员。中心先后获得"乌鲁木齐绿色无公害蔬菜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和"乌鲁木齐设施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成果64项。获得新疆维吾尔自  相似文献   

6.
朱德峰,博士,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主任、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和西班牙瓦仑西亚大学博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水稻生理生态、栽培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作为FAO水稻专家顾问,韩国农业振兴厅荣誉科学家和西班牙科技部高级水稻科学家,农业部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农业丰收一等奖1项等奖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主编或编委撰写论著10余部。先后主持"中国超级稻生产技术集成和示范"、"水稻好气灌溉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省(部)、和国际合作科研多项。  相似文献   

7.
<正>周廷斌,研究员,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站长,唐山市食用菌研究会秘书长。参与主持多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先后获得河北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一等奖1项;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取得国家专利5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1篇,出版论著1部;先后获得唐山市劳动模范、拔尖人才、自然学科领军人物、优秀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科技方针指引下 ,经过全院职工共同努力 ,我院已圆满地完成了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科技工作任务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 科技研究硕果累累 ,为全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九五”期间 ,全院完成并通过鉴定 (或审定 )的科技成果共计 1 2 4项 ,获奖科技成果 1 1 2项 ,分别获得各级奖励 1 72项次。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三等奖 1项 ,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1项、二等奖 3项、三等奖 1项 ,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8项、二等奖 1 8项、三等奖 40项 ,获市、厅、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39项次、二等奖 47项次、三等奖 1 3项…  相似文献   

9.
1宁河县农技推广现状 1.1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主要成绩。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成为宁河县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宁河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了长足发展,近些年来,累计推广重点技术和实施重大农业技术项目40多项,总新增经济效益4亿多元。其中有5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有11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正>2017—2019年度,北京市79个项目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9项。北京农学院作为第一主持单位共有5个项目获此殊荣,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1."奶牛绿色无抗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得2017-2019年度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正>李玉华,女,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承担了多项河北省科技厅及唐山市科技局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共获得科技进步成果奖21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发表相关科研论文15篇。获得市政府嘉奖2次,2008年3月被唐山市委宣传部评为唐山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12年获得唐山市"五一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发[2011]5号文件: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对申报2010年度科技进步奖的成果,按照程序进行了严格评审。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授予130项成果为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15项成果获一等奖、47项成果获二等奖、68项科技成果获三等奖。其中《新疆农业科学》主持的项目"新疆科技期刊创新办刊模式、运行机制及评价指标体系"荣获得三等奖,  相似文献   

13.
<正>芹菜育种团队主要做芹菜遗传育种研究与新品种应用推广工作,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市级科研和推广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目前获得我国唯一一个芹菜国家新品种权;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8部。先后培育出了"实心芹系列"、"西芹系列"、"小棵香芹系列"、"特色白芹"、"耐热黄芹"和"杂交系列"等40余个各具特色的高产优质芹菜新品种,填补了多项国内芹菜育种技术和品种空白,形成了"育、繁、推"  相似文献   

14.
<正>茄果育种蔬菜研究所茄果类蔬菜育种已有34年研究历史,多年来,先后主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天津市重点自然基金、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重点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40项,参加了"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甜辣椒抗病育种攻关项目,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  相似文献   

15.
<正>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源于1988年组建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2011年5月经湖南省编办批准更为现名,为全民事业科研单位。单位现有职工40人,其博士、硕士19人,高级职称17人,涵盖计算机、信息、经济、农学、土壤、园艺、植保和蔬菜等专业。近五年来共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软件著作权12项。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度,浙江农林大学共有27项科研成果获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厅局级奖21项。2010年度,获得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分别为:由周国模教授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完成的"东南部区域森林生态体系快速构建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正李吉环同志,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该同志自1983年农业院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负责全省粮油作物栽培、旱作节水农业、土壤肥料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先后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农牧漁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12项。2006年获青海省优秀专  相似文献   

18.
<正>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源于1988年组建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2011年5月经湖南省编办批准更为现名,为全民事业科研单位。单位现有职工40人,其博士、硕士19人,高级职称17人,涵盖计算机、信息、经济、农学、土壤、园艺、植保和蔬菜等专业。近五年来共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软件著作权12项。  相似文献   

19.
<正>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源于1988年组建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2011年5月经湖南省编办批准更为现名,为全民事业科研单位。单位现有职工40人,其博士、硕士19人,高级职称17人,涵盖计算机、信息、经济、农学、土壤、园艺、植保和蔬菜等专业。近五年来共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软件著作权12项。  相似文献   

20.
<正>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源于1988年组建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2011年5月经湖南省编办批准更为现名,为全民事业科研单位。单位现有职工40人,其博士、硕士19人,高级职称17人,涵盖计算机、信息、经济、农学、土壤、园艺、植保和蔬菜等专业。近五年来共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软件著作权12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