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和云杉大小蠹的形态特征、为害寄主以及危害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检疫管理措施,为进境口岸针对性检疫和保护我国的林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述云杉大小蠹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大唼蜡甲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情况,对大唼蜡甲的生物学和习性、化学生态研究情况、人工大量饲养和储存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法国、英国等国家运用大唼蜡甲防治云杉大小蠹的实践进行总结.根据其特性及近年来国际生物防治理论的新发展,以引入大唼蜡甲对已传入我国的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红脂大小蠹进行生物防治的成功实践为例,讨论引入大唼蜡甲防治其他针叶树大小蠹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以及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红脂大小蠹伴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脂大小蠹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给我国林业生产和国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危害.包括红脂大小蠹在内的小蠹科昆虫与真菌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生关系,伴生菌在协助昆虫建立种群、协同克服寄主抗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北美原发地红脂大小蠹伴生菌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探讨引起灾害发生的多重因素,并为灾害的控制提供思路.红脂大小蠹记载与10种长喙壳类真菌伴生,其中黑脂小蠹细帚霉、长梗细帚霉、温菲尔德细帚霉和瓦格纳长喙壳等与红脂大小蠹有着较为紧密的共生关系.对这些主要伴生菌的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关系、生活习性和致病性进行详细比较.应当警惕这些重要森林病原物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入侵和危害.并对今后包括红脂大小蠹伴生菌在内的我国小蠹虫伴生菌的研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属国家检疫性害虫之一。红脂大小蠹在山西省泽州县分布于伊候山林场、巴公镇、大阳镇,寄主植物有油松、白皮松、华山松。该虫在泽州县1a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以及少量的蛹在树干基部或根部的皮层内越冬;采取性诱、化学防治、伐除虫害木、检疫、生物防治、营林等技术进行了防治,防治效果达80%以上,虫株率可控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5.
利用树木解剖及昆虫饲养选择的方法调查红脂大小蠹的捕食性天敌,发现一种鞘翅目颚甲科的昆虫为红脂大小蠹的天敌.利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研究发现健康油松挥发物、虫害油松挥发物及虫粪挥发物对该天敌昆虫都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尤其对虫害油松挥发物趋向行为更强烈.该天敌昆虫在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上述3类挥发物.4种单萜烯化合物对此种天敌昆虫的室内引诱实验发现,(S)-( )-3-蒈烯对天敌的引诱作用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6.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是目前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文章介绍了该虫在通辽市库伦旗油松林的危害现状,提出了防治红脂大小蠹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属鞘翅目小蠹科,自我国发现以来,成为了林业危害最严重的入侵害虫之一。采用诱捕器监测预报红脂大小蠹的方法,摸清了红脂大小蠹在辉县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辉县市自2007年至2019年使用信息素诱捕器监测诱捕红脂大小蠹出现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诱捕器诱捕红脂大小蠹数量与标准地危害株率相关性分析发现,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到的红脂大小蠹能较好地反应自然发生情况;使用信息素与诱捕器相结合的方法,可准确地反映出红脂大小蠹在辉县的发生情况,根据红脂大小蠹发生规律选择合适节点进行有效防治,可逐渐减少红脂大小蠹虫口密度,达到预测预报和防治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红脂大小蠹是目前危害油松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介绍了该虫对关帝山林区5种树种的危害现状和油松林受害率,并分析了其对森林潜在的危险性,提出了防控红脂大小蠹扩散、蔓延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外来入侵种红脂大小蠹发生和危害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阳坡危害程度要重于阴坡;不同位置以山沟路边危害最重;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胸径大于30 cm的油松。通过对红脂大小蠹扬飞扩散时间的监测,发现5月上旬到6月中旬是红脂大小蠹扬飞扩散的高峰期。根据上述研究,进一步讨论了红脂大小蠹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红脂大小蠹是危害油松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自2004年在桥山林区发现其危害后,桥山林业局根据其危害特点,通过加强监测预报、检疫,采取化学防治、营林等措施,最终将红脂大小蠹的危害控制在了允许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1.
红脂大小蠹是国内新纪录种,为害油松的主干和主侧根,可导致健康油松在短期内大量死亡。该虫主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越冬,一般1年1代,在较寒冷地区.深层主侧根部位发育速率较慢,3年2代或2年1代,世代重叠。在纯林、生长衰弱、郁闭度小的林分中为害较重。营造混交林、加强林木管理、控制虫源、引进并保护和利用天敌是控制红脂大小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华山松木蠹象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曲靖市海寨林场遭华山松木蠹象危害的华山松林分内设样地并作解析木观测,结果表明,华山松木蠹象危害指数与华山松材积损失率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可用一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0.398654+0.055908X(X为华山松木蠹象危害指数,Y为华山松材积损失率)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的立木生长量、木材价格、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进一步推算出华山松木蠹象防治指标的动态模型为X  相似文献   

1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标记对分布于我国4省6病区63份茶藨生柱锈菌寄主红松和华山松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6个随机引物对寄主松针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8个DNA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17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4.78%,RAPD的Shannon指数遗传多样性为0.315 5,RAPD的Nei指数基因分化系数为0.525 5.不同来源寄主的遗传多态性规律顺序:辽宁清原红松>云南洱源华山松>山西沁水华山松>云南巧家华山松>四川广元华山松>云南东川华山松.从RAPD聚类分析树状图可以看出,先将63个松针样品分成2个不同的RAPD组群(红松组群和华山松组群),然后又将不同地理来源的华山松组群按地理区域分成5个亚群,同一采集的华山松亚群中又分成感病组和抗病组.研究表明,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种的遗传属性所决定的,而地理因素只是影响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14.
华山松籽仁的营养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以滇中地区磨盘山华山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3种林龄(15、30、40 a)华山松林分中分别设置1 hm2的样地,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等空间结构参数研究其林分结构特征,并对林分胸径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华山松次生林的径级分布特征不同,其中15 a华山松林为"单峰型"的径级分布,而30、40 a华山松林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容器育苗氮肥、磷肥施用量和基质配比的最佳组合.[方法]以秦岭北坡华山松天然分布区为试验地,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华山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与氮肥、磷肥施用量和基质配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华山松苗高的因素主次为:磷肥>氮肥>基质配比;地径:氮肥>磷肥>基质配比;针叶数: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滇中高原磨盘山典型森林凋落物在不同分解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揭示滇中高原森林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的质量特征,为更好地促进滇中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凋落物分解进程和养分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高山栎Quercus semecarpifolia林、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林、常绿阔叶林5种林地为试验区,人为地将自然状态下的森林凋落物分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用以模拟凋落物的不同分解阶段,对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碳氮磷(C、N、P)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元素释放率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凋落物分解程度的加剧,5种森林凋落物的C含量不断减少,P、N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其中云南松林及华山松林的N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常绿阔叶林P含量为先减少后增加,且C、N、P含量在同一分解层中不同森林之间差异显著;2)5种森林凋落物的C∶N、C∶P随着凋落物分解程度的不断降低,云南松林的二者比值最高,N∶P在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先升高后降低,在高山栎林中先降低后升高,在滇油杉林中逐渐降低,且滇中高原森林凋落物C∶P和N∶P均显著小于全球平均水平;3)森林凋落物中C、N、P的总释放率均为滇油杉林>华山松林>高山栎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前期元素释放效率快,后期减弱,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则相反,滇中磨盘山5种森林凋落物的化学元素易富集难释放。【结论】根据碳、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森林种间差异及不同的分解阶段会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碳氮磷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其释放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