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在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内涵、特征和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烟台苹果"百年品牌的培育进行了探讨,从产业资源优势、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产业化推进、标准化生产、市场推介6个方面总结了烟台苹果品牌培育的经验,从健全品牌发展机制入手,提出壮大产业规模、强化建设主体、加快品牌传播、夯实发展基础等四个方面做大做强烟台苹果品牌的新思路,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祁连县立足绿色有机畜牧业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效益化、市场化,主动融入产业“四地”建设,全力实施“1234”发展战略,做优做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体系,增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对祁连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结合实际,提出目前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成建石 《吉林农业》2010,(10):189-190
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或者服务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影响力和声誉的象征。南通如何以提升产品质量来拓展产品销路,以提升农产品价格来提高农民收入,形成区域农产品品牌体系,推动新农村内涵建设步伐,有待进一步探索。文章立足南通地区农产品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优化品牌建设的环境、规范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构建多元创建主体、实施品牌从业化经营策略等方面,就做强做优南通地区农产品品牌问题,作了若干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依托丰饶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着力打造了“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为进一步拓宽“甘味”市场,提出建设“甘味”农产品品牌标准化体系。本文对“甘味”品牌发展现状及国内其他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为“甘味”农产品品牌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发展建议,以期为“甘味”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成本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溢价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真正有较高品牌溢价能力的品牌不多,同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如何运用有限的投入较大幅度地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溢价能力是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特性总结,对品牌溢价的根源进行分析,运用品牌传播、市场营销学探讨得出符号设计、品牌传播和终端渠道3条低成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农业品牌化的重要抓手,建设知名度高、品牌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品牌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重庆市“巴味渝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相关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双强模型,探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路径。研究发现:“有为政府”是区域品牌建设的基础支撑,“有效市场”是区域品牌建设的必要条件,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是区域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提升地方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需要。本研究基于广州省、云南省及甘肃省东乡县开展的品牌标准体系实地调研,考察广东省“粤字号”、云南省“绿色云品”和东乡县“东乡贡羊”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建设、运营管理、标准建设等情况及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调研结果显示,三地农产品区域品牌均以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为根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品牌标准体系,辐射带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及发展。本次调研考察为“甘味”品牌后续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启发,为“甘味”品牌的发展规划及培育工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规避农产品集中上市的风险,对破解农产品滞销难卖、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农民稳定增收均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贵州省金沙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采取立足高位强推动、实施项目强支撑、创新发展强动力、打造标准强实力、产销对接强发展等措施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农产品加工转换率低、产业链条不完善、公用品牌影响力不够等制约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总结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金沙县农业发展的实践,探索提出梯次分类布局促集群、狠抓招商引资促发展、抓好精深加工促提质、抓好品牌培育促效益、优化营商环境促活力等对策,以期促进金沙县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洋  祁坤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8):174-174,176
随着江苏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产品的市场化的程度大大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江苏农业继续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全省“三品一标”有效数超过1.7万个,现有100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但目前也面临农业成本上升与价格“天花板”现象,政府对区域品牌的监管保护乏力,知名品牌成为假冒伪劣侵蚀的重灾区,“公地效应”普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倾向正严重阻碍区域公用品牌发展。通过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能够使苏牌农产品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实现江苏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担负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品牌使命。以“品味南皮”区域公用品牌为例,探索综合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塑方法。地域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深入挖掘南皮县历史文化、名人事迹、传统工艺的独特之处,为品牌注入“文化之魂”,满足消费者情感价值追求,形成差异化品牌印象。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农业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农业部面向全国组织开展了评选100个“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活动。四川省农业厅对符合条件的四川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了认真筛选、推荐。农业部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国1080个参评品牌,在质量管理、市场经营、社会贡献、发展效益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比选,最终确定了100个“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作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主体,目前在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它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很好发挥。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成长过程划分为萌芽阶段、开拓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萌芽阶段,区域农产品的发展和市场开拓是关键;开拓发展阶段,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是关键;成熟阶段,对品牌的管理和保护是关键。由于不同阶段的核心表现和发展重心不同,要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主体——地方政府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的品质直接决定着市场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而农业品牌又是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的载体。农业生产新“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同时对农产品品质保障和农业品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江西省南昌市农业品牌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剖析出农业品牌基础不够牢、优质品牌数量不很足、企业品牌意识不太强、品牌建设力度不够足等突出问题。综合考虑本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农业品牌的策略建议:突出产品品质特色,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监管提质;分区打造品牌精品,建立“洪字号”品牌体系;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纵深发展;实施多维营销策略,提升品牌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建农产品品牌中的主体作用;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为形成品牌奠定物质基础;统一农产品质量标准,提升品牌知名度;紧紧围绕区域特征,做大做强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对脱贫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思考,探索品牌创建的主体模式和管理制度等关键要素,为脱贫地区地理标志品牌化建设提供探讨与交流。2022年10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指南》正式实施,这是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建设领域首个行业推荐性标准,将指导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规范化发展,笔者结合在脱贫地区农业产业经济研究与实践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访学经历,对脱贫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按照逻辑顺序做如下浅析,以供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市场对农产品的主要需求已从过去的“求量”转化为现在的“求质”,甚至是“求精”。本文基于开化近五年来农业品牌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实践,分析研究了品牌农业标准化发展对山区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研究提出了全方位提高基层农产品标准化管理水平,能够稳步推进品牌建设管理、保障品牌效应,标准化建设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一超  王洁  张月莉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438-2441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展,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越来越成为全面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实现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手段。“天目山宝”作为杭州市临安区全地区、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代表的不仅是临安地区的农产品,同时也代表的是临安地区的区域生态形象。在关联临安地标和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发展过程中稳步提升,协调相关地区资源、提高农产品价格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天目山宝品牌发展时间较短,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天目山宝品牌建设探究,总结品牌建设问题,为天目山宝品牌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问题分析与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公用品牌为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个人等共同所有,是区域的经济名片,加速当地农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走访调查发现,尽管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但在农产品品牌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创立"即"完成"、"土形象"即"好形象"、"展会"即"宣传"、"合作"即"竞争"等诸多认识误区。针对重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为农产品上行之路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钟恳 《中国农垦》2020,(1):51-52
近年来,各地纷纷投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通过整合产业优势、地域优势等,将产业发展推向规模化、品牌化的新阶段,进而提升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升其经济价值。去年底发布的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创意和品牌打造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三品一标”背景下,实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合作社品牌的协同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品牌竞争力理论与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沾化冬枣”与沾化区合作社品牌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合作社品牌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发展战略、销售渠道、内生动力方面,区域品牌提升了合作社品牌竞争力,合作社品牌促进了区域品牌强度、价值的提高。但是在品牌保护与品牌意识、品牌核心价值与定位能力、消费者关系方面,区域品牌与合作社品牌的互动尚不充分。应加强区域品牌保护、提升合作社品牌意识,充分挖掘区域品牌核心价值,引导合作社品牌科学定位,加强区域品牌、合作社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