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陈梅  李永铃 《植物保护》1994,20(4):53-53
稻粉虱原为水稻次要害虫,1993年在我县大发生,从8月初始,单、双晚稻上陆续发现,全县发生14万亩,其中单季稻叶片出现枯死和霉污病面积达1500亩,双晚田虫量多的每丛卵及若虫达956头,一张叶片可见若虫73—85头,有的上百头,严重发生面积达23000亩。 稻粉虱以若、成虫在水稻叶背吸食汁液,受害叶片褪绿变黄,其分泌物可引起叶正面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严重的整株枯死。 稻粉虱成虫停栖时翅呈屋脊状,喜在植物幼嫩的叶背面活动产卵,受惊即飞走,卵为堆产或散产,每堆3—8粒,常部分叠置,卵面覆有白  相似文献   

2.
1991年稻飞虱主要是褐稻虱在我市严重发生,全市种植水稻47.87万亩,稻飞虱发生面积达36.9万亩,其中绝收面积2万多亩。尤其是沿黄河引黄灌溉稻区发生危害更重。其特点是:发生迟、来势猛、危害重。预计全市减收稻谷2200多万公斤。  相似文献   

3.
1991年河北省唐山、泰皇岛、廊坊等冀东水稻产区稻飞虱暴发成灾,主要是褐飞虱约占70—80%,白背飞虱占20—30%。200多万亩水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害严重的达100万亩。昌黎县9月调查,一般每丛100~200头,高的达200头以上。滦南县9月10日调查,一般每丛2000~3000头,严重的每丛5000头,单叶有虫67头。稻飞虱的严重发生,虫口数量之大,危害之重实属历史罕见。由于防治不及时,使冀东稻区造  相似文献   

4.
周群喜  祥章  洲庆 《植物保护》1993,19(3):53-53
1992年,我市三、四代稻螟岭严重发生。发生面积达26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66.7%;粳稻和杂交稻上三代百穴虫量60—105头;粳稻上四代百穴虫量75—120头,近15年来,该虫在我市零星发生,像1992年这样严重实属罕见。经大面积应用巴丹、甲胺磷等药剂进行防治,杀虫效果达85%-90%,控制  相似文献   

5.
稻粉虱AleurocybolusindicusDavidetSubramaniam系同翅目粉虱科。章士美(1991)首次报道该虫发生在江西丰城。1996年南昌、新建、进贤、余干、樟树、新干、吉安、泰和等县(市)稻粉虱暴发,为害面积逾3XIO‘hm。笔者自1995年来对该虫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1为害性1.1为害犹成、若虫群集稻叶背面刺吸为害,受害叶片出现许多黄白色不规则形斑,叶片发黄、无光泽,诱发煤烟病,叶鞘、叶片表面污黑,并呈粘滑油渍状,招引蚂蚁和苍蝇。受害稻株生长缓慢,分孽减少,稻叶提早枯黄,影响灌浆结实,降低产量。1.2产量损失通过1996年、19…  相似文献   

6.
稻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 David et Subramaniam, 属半翅目粉虱科, 以刺吸式口器为害水稻叶片而导致产量损失, 是我国闽?赣?浙等稻区的一种偶发性水稻害虫, 近20多年已鲜有报道, 但2019年-2021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试验农场稻田暴发?本文描述了稻粉虱的为害症状和形态特征, 并配以原色照片; 克隆得到了稻粉虱线粒体DNA COⅠ基因片段, 发现其与烟粉虱Bemisia tabaci序列一致性最高(85.80%); 田间调查表明, 富阳试验农场及周边稻田稻粉虱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但前者发生量明显较高(每个分蘖最高可达251头), 推测可能与农场温室内的稻粉虱越冬虫源有关; 利用稻苗浸渍法评估了不同作用机制的7种杀虫剂对稻粉虱的毒力, 发现双丙环虫酯?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对稻粉虱成虫均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其中前4种药剂推荐中剂量处理后72 h的校正死亡率均可达100%, 其LC50分别为3.028?3.769?6.405 mg/L和7.894 mg/L?本研究可为我国稻粉虱的识别诊断和化学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危害茉莉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心 《植物保护》2002,28(3):59-59
20 0 1年 6月元江县首次发现烟粉虱 (BemisiatabaciGennadius)危害茉莉花 ,靠近江边 33 3hm2茉莉花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每丛茉莉花上有烟粉虱成虫 5 6 0~ 15 0 0头。烟粉虱发生面积占茉莉花种植面积 7 14 %。该虫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 ,造成叶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秋季烟粉虱〔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又称棉粉虱 )在潍坊 15 8hm2 的地域内暴发为害 ,城区大街小巷可见飘浮小虫 ,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10月上旬笔者在潍坊辖青州市、诸城市、昌乐县、寒亭区调查 ,危害蔬菜、花卉、棉花等经济作物 30余种。在一串红叶片上 ,若虫高达78头 / cm2 ,黄瓜叶背成虫 30 0头 /叶。全市 12个县 (市、区 )均普遍大发生 ,发生面积近 35万 hm2 。1 为害特点  烟粉虱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 ,甚至全株枯死。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 ,种群数量庞大 ,群聚危…  相似文献   

9.
1985年7月9日在湖北应山县余店区界河乡发现大批稻蝗,据7月11日调查:发虫面积186.7公顷,占该区中稻面积的8%;严重的有40公顷,0.0667公顷(亩)有虫5500—11000头,叶被害率达66.7%,一般发虫田146.7公顷,0.0667公顷有虫3000—5500头,叶被害率25%;其它各区点片田块  相似文献   

10.
稻瘿蚊是水稻生产厂一种毁灭性害虫。我区自1993年首先在广昌县头陵镇发生,以后此虫每年以12~16knl的速度扩散,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至l业7年该县中、晚稻稻楼蚊暴发,全县13个乡镇发生危害.面积达300川。11’。并波及到南丰公估V中和、治村三岁零星发生。1998年稻港效力我区广吕、南丰二县各乡镇及宜黄、乐安二县6科叱方大发生。发生总面积为7325.仆。。。’u是近十余年单种病工发生范围最广、受害面积最大和危害最严重的一年。目前,稻梁蚊扩散北限已达27”2()’N、为有效控制稻促蚊在我区发生,我们对稻级蚊在本地区发生原因、治理…  相似文献   

11.
1992年豌豆潜叶蝇在甘肃省永登县大发生。15.81万亩豌豆,1.23万亩胡麻和1.11万亩油菜受害严重,尤其是豌豆发生面积大,为害程度严重。据6月下旬在通远、民乐、武胜驿、坪城等乡(镇)多点调查:豌豆田虫田率100%,株被害率100%,叶被害率74.4%,平均每株有虫40.3头,平均每片托叶内有虫13.8头,最多26头。基部叶片的托叶受害最重,叶肉被  相似文献   

12.
1991年稻飞虱在我区暴发成灾,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程度,是历年所罕见。现将其暴发特点和暴发原因浅析如下:一、暴发特点1.来势猛,田间始见虫量大。褐稻虱为1975年有资料以来平均始见虫量的3.7倍。7月10日每百丛虫量达1339头,是历年同期平均虫量的43.2倍。8月15日每百  相似文献   

13.
韭菜是我市广为种植的蔬菜之一,寿光、诸城、高密等县均有大面积集中种植,所产韭黄闻名遐尔,畅销国内各地。近年发现一种跳育蝽(Halticus sp.)为害韭菜十分严重,若、成虫刺吸韭叶,造成白或浅褐色斑点,严重时,全株叶片变黄枯萎。近年发生面积10万亩,严重地块每平方米虫量近千头。调查发现此虫亦为害大葱。2月下旬在越冬葱田及韭菜田就有大量成虫活动为害,一直持续秋天,11  相似文献   

14.
赤斑黑沫蝉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斑黑沫蝉[Callitetix versicolor(Fabricius)]又称稻沫蝉,为同翅目沫蝉科害虫,是河南省近十年来新发生的玉米害虫。1986年在伊川县白沙乡下么村的玉米制种田发现该虫,当时只见到几头成虫,属零星发生。2000年彭婆镇的彭婆村有1.3hm^2玉米田受该虫危害,造成玉米叶片大部分干枯。2001年在各在乡的各在村南岭有10hm。玉米田因赤斑黑沫蝉危害造成玉米叶片干枯,减产严重。我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79万hm^2,2001年至今赤斑黑沫蝉危害玉米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县玉米田新的主要害虫。2008年对该虫进行普查,该虫在我县所有乡镇均有发生,全县发生面积达1753hm^2,发生田一般被害株率18%。25%,百株虫量80~140头,产量损失20%左右;严重田块被害株率达60%~100%,百株虫量400~800头,产量损失5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绝收。根据近8年的观察和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在我县的发生规律,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梅雨期间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在一些长期淹水稻田,甚至出现了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细条病为害,对我省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据7月29日监测,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在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部分县市发生较重,稻纵卷叶螟一般县市亩蛾量600-1400头,最高达9800头;亩幼虫量1100-6500头,最高达46000多头,发生最严重的田块卷叶率达80%以上;稻飞虱百兜虫量600-1200头,最高16800头,少数未防治的再生稻田块已出现"穿顶"。"两迁"害虫发生面积1773.29万亩,较上周新增发生  相似文献   

16.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 ,吉林省于 1 993年在集安发现 ,现已扩展至白山、通化、延边、梅河等地。东辽县地处东辽河上游 ,历年未见此虫发生。 2 0 0 2年 6月上旬 ,东辽县安平、渭津等乡镇发现此虫危害水稻 ,经调查东辽县内发生面积达 6 0 0km2 ,虫口密度每m2 有虫 2~ 6头 ,最多达 2 5~ 50头。稻水象甲在东辽县系首次发生 ,其发生原因一是县东部渭津、安平邻近梅河稻水象甲发生区 ,农民购买稻种和秧苗带入东辽 ,由调运传入 ;另外四梅铁路、四浑公路贯穿东辽 ,5月下旬 6月上旬气温特高 ,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17.
我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武陵山区,全县稻田面积23万亩,稻飞虱是我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8—15万亩,损失产量500—1000万斤。自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南岭及其以南稻区杂交水稻和常规中迟熟品种大面积推广和种植,引起我地稻飞虱种群发生了几个新的变化:1.白背飞虱、褐稻虱始见期及迁入主峰明显推迟。2、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危害程度逐年加重。3、8月上、中旬褐稻虱主害时期,褐稻虱、白背飞虱混合种群的危害现象日渐突出。4、随着白背飞虱、褐稻虱种群发生数量高峰期的延  相似文献   

18.
蔬菜田烟粉虱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集市蔬菜田的粉虱,2000年以前的优势种群是温室白粉虱,2000年后烟粉虱成为优势种群.近几年中烟粉虱给本市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一直发生数量较大,为害较严重,目测1 m3气流有虫10头,大白菜单叶虫量达30~50头,为害损失一般达10%~30%.为此,我们自2000年以来对烟粉虱进行了监测调查和防治试验,初步摸清了该虫的发生规律,总结出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1991年稻飞虱在枣阳市大发生,全市种植水稻74.61万亩,有60万亩遭受稻飞虱危害。通过防治挽回稻谷1922.52万公斤,分析发生特点是:迁入早、虫量多,范围广、上升快、短翅成虫多、卵量高,虫体发育不一,冒穿早,为害重。由于措施得力,全面控制了危害。一、大发生特点1.灯下虫量多,峰次明显。20瓦黑光灯7月13日—9月20日累计诱虫134360头。其中有白背飞虱86550头,占64.27%,褐飞虱48010头,占35.73%,日诱虫千头以上24天,高峰日8月13日灯上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20.
稀点雪灯蛾在保定地区暴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植物保护》1989,15(6):56-56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自1980年以来在保定地区年年都有发生,一般未造成大的危害。但1989年5月底至6月上旬,全区270万亩麦套玉米普遍受到灯蛾危害,发生面积大、来势猛、密度高、损失重。据统计全区严重受害的面积达120万亩,一般虫口密度3—5头/m~2,严重的10头/m~2以上。涞水县13万亩麦套玉米有10万亩被吃光,全区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