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米品质的优劣,除了受自身的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到温、光、水等环境因素影响。本文从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四个方面,综述了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水分亏缺条件下稻米品质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稻米品质包括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等4个方面。碾米品质表示稻米的加工适应性,外观品质代表稻米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而蒸煮食味品质反映稻米的食用特性。优质稻米必须具有  相似文献   

3.
4.
不同栽培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不同造别栽培对稻米碾磨和蒸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不同造别栽培的12个优质籼粘稻、3个籼糯稻和4个粳稻品种进行碾磨和蒸煮品质的鉴定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晚造明显高于早造,达到极显著水平;全部粳稻品种和大多数籼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晚造高于早造,糯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则晚造低于早造,除个别品种外,多数品种的碱消值早,晚造都在6-7级,属低糊化温度、硬胶稠度品种的胶稠度早,晚造差异不大,中较胶稠度品种的胶稠度则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稻米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用7个米质有明显差别的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水稻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垩白度以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大小这些性状中遗传变异则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以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较高,这些性状可作为早代选择的问接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这3个碾磨品质性状之问都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整精米率影响起着首要作用的为精米率,其次为整精米粒宽;对垩白率只有糙米率和整精米长宽比起显著作用;整精米粒宽对整精米长宽比影响最大。选择整精米长宽比大的材料对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和栽培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综述了气温、光照、土壤水分、肥料、密度和种植季节等环境因子和栽培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从环境和栽培角度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稻米品质研究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对水稻进行有机栽培、高产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有机栽培条件下株高、穗长略高于高产栽培,但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偏低,产量也明显低于高产栽培;从稻米品质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机栽培并不能改善水稻碾米的性状,平均垩白粒率表现为增大,而垩白度减小,直链淀粉减少,胶稠度增加,食味值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不同季节栽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食用粳米品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处粳稻主栽品种的品质,并根据农业部优质米标准,对不同种植地区的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徐淮稻区稻米品质优于苏中,苏南,品种间外观品质差异明显,分析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表明,粳稻籽粒长与垩白度相关极显著。江苏省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是外观品质的改良,选育短圆形籽业的粳稻品种是改良外观品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水稻优质栽培方面的研究进展 :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各性状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气候、土壤、施肥、土壤水分及灌溉、种植密度、收获及干燥等环境、栽培因子对稻米品质和影响。优质稻保优栽培要求选择优良环境 ,合理安排播期 ,优化肥料运筹 ,科学管理水分 ,病虫草综合防治 ,适时规范收割等  相似文献   

12.
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氮肥条件下,栽培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性状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的农艺性状及食味品质间差异显著,栽培密度处理4在稻谷高产量的基础上,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从而为提高寒地水稻食味品质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超级稻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栽培措施条件下品质表现,探索其品质调优技术。研究表明,扬粳4038在江苏沿江地区5月5~5月15日播种,栽插密度为(30~37.5)×104穴/hm2,施氮量300kg/hm2左右,基肥:蘖肥:穗肥为6:3:1或7:2:1有利于整精米率的提高,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进而达到高产与优质的同步提高。并讨论了扬粳4038品质调优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北方寒地由于气候等条件的特殊性,要想种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必须有优良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新疆水稻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是水稻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根据优质水稻品种的特性以及市场上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迫切需求,并根据新疆主要稻区的土壤特点,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优质无公害大米的综合栽培技术.该技术采用湿润育苗播种方式,旱育苗管理技术,同时注重稻米品质的田间管理措施和使用无公害农药,集成了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壮秧稀植为基础,无公害栽培为主导,足肥浅灌为中心的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使优质水稻品种秋田小町等产量达到700 kg/667 m2以上,稻谷品质提高了1~2个等级.  相似文献   

16.
从材料准备、育苗、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盐碱地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试验采用规范化设计,以"沈稻9号"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及水稻播种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品质性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受处理因子影响变异较大,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差异较小。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施氮量,增施氮肥穗数增加,但同时千粒重降低。施氮有利于糙米率和精米率的提高,但同时稻米垩白粒率明显增加,食味值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食味值、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插秧穴距,穗数和穗粒数都有增加的趋势,有利于提高碾磨品质,同时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各处理因子对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均不显著。群体净同化率与抽穗后干物生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最大叶面积指数与总干物重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这主要是依靠先进的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过程 中粮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粮食的组成部分中,水稻是十分重要的一类,但是,水稻在栽培过 程当中可能会存在着各类问题,如果忽视掉,就会影响到水稻的质量。那么接下来本文将讨论和分析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从而培养出更多优质的水稻。  相似文献   

19.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手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并对米质性状与灌浆结实期的温光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糙米率在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早熟晚粳手栽>机插>直播,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2)垩白率手栽>机插>直播,垩白大小机插>手栽>直播,垩白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3)直链淀粉含量直播>机插>手栽,胶稠度手栽>机插>直播;(4)蛋白质含量手栽与机插基本相当,直播略低,且除中熟中粳外与手栽和机插的差异不显著;(5)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手栽>机插>直播,回复值直播>机插>手栽,峰值时间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最终黏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糊化温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结论】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外观品质略优,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变劣;手栽与机插间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优劣因品种类型而异,蒸煮食味品质手栽优于机插,营养品质大体相当。因此,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水稻品种类型,有利于获得优良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发展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述了浙江省发展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从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内涵、生理生态基础和技术体系的配置原则等角主工,分析了其节水的理论依据与节水高效潜力;并联系浙江省实际,对三种主要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