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更新的方法是否得当,对其在遗传育种上的有效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及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列举有关统计数据,对世界、我国及我省水稻生产、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对国内外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现状进行概述,阐明了加强稻种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研究对促进水稻育种和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出了我国在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广东省稻种资源研究下一步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3.
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更新的方法是否得当,对其在遗传育种上的有效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及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4.
稻种资源的保存、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稻种资源的保存及其在育种上利用的现状 ,并针对当前在稻种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稻种资源是水稻生物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保存的稻种资源数量超过9万份,丁氏稻种资源(Ting’s rice germplasm)是极具特色的一类,主要包括丁颖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收集的7 000多份各地的栽培稻、卢永根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收集的2000份野生稻资源以及所创制的新型四倍体水稻新种质等。本文总结了近20多年来丁氏稻种资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水稻育种更好地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作物育种和遗传资源学角度探讨了广西稻种资源耐旱种质利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进展,分析了广西稻种资源耐旱种质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今后应重视和实施水稻耐旱育种和旱稻育种,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稻种资源,创新抗性育种理念、育种技术、抗性品种及耐旱栽培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金松  张再君  邱东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1,(24):5025-5027,5031
对湖北省水稻种质资源30多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取得的成就主要有1980年在华中地区建立了首个运转水平较高的水稻种质资源保存中期库;历史上首次完成了对湖北省神农架、三峡等地区稻种资源的普查、考察、征集工作;对库存的稻种资源进行系统的性状鉴定,获得各种数据50万个以上;编辑资源目录册本多部;提供优异资源给育种单位使用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水稻种质资源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近期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具有丰富的地方稻种资源,合理地挖掘和利用地方稻种优异性状,有利于加快水稻育种效率,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从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的收集与分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品质和抗性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更深入研究和利用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者总结三十年来我国籼稻育种的主要成就有:矮秆水稻育种;杂交水稻育种和水稻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育种主要经验为:从生产需要出发确定育种目标;稻种资源的正确利用;主要性状的改良;加速世代育种的群众运动和协作攻关;良种和良法结合。对水稻育种的前景,作者认为育种目标仍应以高产为主,结合优质、抗性、早熟;以杂交育种为基础各种育种途径相结合;开展各学科对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和加强有关水稻育种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稻作是浙江省传统优势产业,栽培历史悠久,稻种资源丰富多样。本文介绍浙江省稻种资源的形成、类型和分布,以及研究历史,从种类和数量、保存设施、共享利用等方面分析研究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从科技立项、研究创新和资源整合3个方面提出今后稻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贵州稻种遗传资源高原异生境繁(轮)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物种质资源的繁种、轮种是种质资源常务性工作内容之一,是当前安全妥善保存与保护现有征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和遗传完整性(genetic integrity)[1~4],防止其得而复失的重要技术措施.从贵州省的自然生态条件出发,结合贵州稻种资源20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根据稻种资源的类型差异、保存状况和研究利用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在中高海拔地区开展异生境繁(轮)种技术研究,重点对贵州地方稻种资源繁(轮)种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种资源丰富,种质资源特别是稻种资源保存量居世界首位。而目前我国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利用严重脱节,造成资源利用率低。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育种亲本遗传基础狭窄,制约了品种选育的进展,致使推广品种遗传背景狭窄,一致性增强,为一些毁灭性病虫害的发生留下了隐患,从而导致我国水稻育种进展缓慢,产量徘徊不前,品质和抗性也少有突破性进展。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热带水稻资源适应了热带高温多湿、病虫害滋长的恶劣环境,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及功能基因。本文建议在海南建立热带水稻种质中心,应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力量对热带水稻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发掘其中的特异基因,为这些基因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科研工作者提供育种材料,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湖南在优质稻种资源收集、引进、评价、利用,优质稻品种选育、优质稻米标准研究、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的成就、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收集、评价、保存了湖南地方稻种资源5000多份,国外稻种资源1000多份;育成了中高档优质稻品种120个,其中中档优质稻品种103个,高档优质稻品种17个,三系优质杂交稻组合8个,两系优质杂交稻组合7个,常规优质稻品种115个;针对优质稻品种库容小、生物学产量低等特点,研究形成了一套高生物学产量、高库容量、高经济系数、少农药污染的“三高一少”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正进一步收集、引进、利用耐热、抗病优质稻种资源、野生稻有利基因;研究稻米重金属及化学残留物的检测技术;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全面提高优质稻品种产量潜力、抗病虫性及稻米品质,改良现有不育系、恢复系、常规水稻品种;研究优质稻合理的时空布局与生态区划,采用全程监控技术,进行洁净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较全面地介绍了中日稻种资源评价利用共同研究项目组在15年间对双方提供的稻种进行的特性鉴定与评价,以及利用这些遗传资源,开展卓有成效的高产优质耐冷抗稻瘟病育种研究情况。讨论了评价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贵州地方稻种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多目标决策在水稻资源和育种上的应用,为贵州水稻遗传研究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稻种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水稻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方法,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50份贵州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大糯表现最优,其次是野芒禾、白糯谷和野马糯稻。2)通过聚类分析将50份贵州地方稻种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早熟大粒型,第Ⅱ类表现一般,第Ⅲ类高秆、多穗、低结实率、小粒型,第Ⅳ类为高秆、高结实率、大穗型,第Ⅴ类为早熟、矮秆、多穗、高结实率型。其中,前3类表现为低产类型,后2类表现为高产类型。应用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最优的稻种资源正好在第Ⅳ类和第Ⅴ类中,表明,多目标决策在对稻种资源的综合评价中是简单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贵州稻种遗传资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在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1)陆续收集并整理、编目的地方稻种达5667份,大部分已分别于不同时期送国家种质库作长期保存,系统完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矮秆、大穗、大粒、优质、抗病虫、耐逆(冷:旱)和功能型等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2)贵州地方稻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环境对品种的选择和品种对环境适应双向作用的同化产物,尤其在贵州高原的低温、高湿、寡照生境下形成的禾类和旱稻等种质,在耐逆(包括冷、烂、锈等不良土壤因子)等特性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3)开展了地方稻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源、非sd1基因新矮源、双(多)胚等有利基因资源的鉴定和筛选;(4)概述了立足贵州省情的稻种资源保存途径,建立了以高原异生境繁种为基础、国家种质库为保障的遗传资源保存保护工作体系。对目前贵州稻种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工作的重点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考察收集等途径,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稻种资源662份,其中野生稻120份,栽培稻542份对栽培稻资源进行隔离检疫繁殖以及性状鉴定,获得足够种子并构建引进东南亚栽培稻资源数据库。从栽培稻种质中鉴定发掘出抗褐飞虱材料58份,抗稻瘟病材料9份,抗白叶枯病材料11份,耐盐材料12份。引进的稻种资源拓宽了我国水稻遗传基础,丰富了我国的稻种资源基因库,将在水稻育种及相关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稻种资源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创造的农业遗产,是选育新品种和进行品种研究的物质基础。我省稻种资源丰富,类型繁多,现已保存国内外稻种万份以上。广东气候高温、多湿,且持续时间长。稻种在这气候条件下挂藏,只能保持发芽力一年。因此,历年来保存稻种只靠连年种植,既浪费人力、物力,更影响种子保存质量。长期以来,我们力图寻找简易有效的贮藏方法,但没有获得成功。1975年开始尝试把稻种用铁皮箱贮放在冷冻库中(温度为-18℃,相对湿度70%),并分年测定发芽力。早稻品种贮藏三年仍有个别不发芽。从河北省廊坊地区农科所报导贮藏稻种的结果得到启发,为了解决广东稻种资源贮藏问题,1976年开始,以干燥器密闭贮藏稻种,同时与铁皮箱密封作比较。结果干燥器常温贮藏四年,早造稻种发芽率在80~90%以上的占89.28%,全部品种发芽率均在50%以上。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09-11911
探讨了全球稻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情况以及我国水稻国外引种利用现状,说明了稻种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对于丰富我国稻种资源宝库和增加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同时,指出了选育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单一化和遗传脆弱性日趋严重,导致栽培稻品种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提出应加强国外水稻资源的引入、评价和利用力度,拓宽品种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