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银霞 《畜禽业》2010,(7):33-33
<正>由于猪是恒温动物,猪的汗腺已经退化。进入夏季,气温增高,湿度加大,常常引起夏季猪只疾病,给生猪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猪只表现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公猪性欲减  相似文献   

2.
闫恒普 《畜禽业》2008,(1):62-63
<正>呼吸道疾病是猪只较常见的疾病。但随着猪只品种改良,种猪的大量引进,以及饲养管理模式的改变,原始的呼吸道传染病尚未清除,而新的传染病又有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越发显的重要。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临床症状,病理现象以及致病能力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病原体感染,演变成为多个病原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兽医界称之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相似文献   

3.
刘潇潇 《畜禽业》2023,(2):76-78
猪呼吸道疾病是养殖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同时也是疫病防控体系中最难解决的一类疾病。生猪患呼吸道疾病后,常见症状为咳嗽、流鼻涕、鼻炎、打喷嚏、呼吸不均匀等,该病症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猪只身上均易发,患病猪只发育滞后,不及时干预容易诱发其他病症,造成猪群的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损失。对猪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防治措施,以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猪皮肤疾病的病因具有多样性,猪只自身的遗传因素、饲养管理、环境等都是影响皮肤疾病发病的诱因,主要分析了猪皮肤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几种皮肤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7,(8)
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是以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入侵机体,猪只感染该病毒后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则导致猪只脱水死亡。主要介绍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和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并探讨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提高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摄像头传感器因其价格便宜且易于收集信息,在养猪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机器视觉进行简要介绍,并综述机器视觉在猪只识别、猪只行为和运动检测以及疾病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指出其局限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8,(11)
在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中,疾病是影响经济效益最为严重的因素,尤其是传染病,患病可降低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使体质变差,严重的能够引起死亡。疾病也会使治疗成本、免疫成本等增加;部分疾病死亡率高或不具有治疗价值,大规模的扑杀患病猪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冬末春初季节交替,昼夜温差较大,忽冷忽热或天气骤变。在这种情况下最易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仔猪的腹泻问题是制约规模化猪场猪只成活率高低的关键问题,在腹泻问题中,以仔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白痢、黄痢、红  相似文献   

9.
黄建成 《畜禽业》2009,(11):72-72
<正>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新的疾病也在不断变异与进化,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同时给养猪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现代养猪业中又危害严重的一大疾病,该病本身不引起猪只死亡,但因附红细胞体破坏猪血液中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各乡镇的规模猪场偶有发生猪只以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发生突然死亡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观察发生该病养殖场的其他猪群状况均呈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同一猪栏内不时出现几头体质下降、进  相似文献   

11.
猪肺炎支原体在猪只生产中十分常见,能够引起猪只的生产性能下降,并且能够抑制先天性和后天性的肺脏免疫导致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上呼吸道共生菌在肺脏增殖并促使疾病的发生。主要论述了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而猪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猪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只均易感病,尤以哺乳仔猪和幼猪易感,发病无明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5,(11)
目前,猪病频发,控制难度较大,究其原因有病原体毒力增强、猪只抵抗力差、饲养管理不当等等,由于病毒性疾病的危害较重,人们通过防疫等措施可得到基本控制。然而近些年,不为人们重视的一些细菌病成了危害猪群健康的主要问题,不仅造成了猪只死亡,也增加了饲养成本。本文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为例介绍其科学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丽梅  马力 《畜禽业》2010,(1):59-60
<正>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是养猪者目前遇到的主要疾病问题。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是由圆环病毒(PCV2)引起的,最早在英国记载,主要侵害皮肤和肾,并日益发展成为皮肤受损的疾病。该病死亡率虽低,但发病率高,病程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给养猪业  相似文献   

15.
2002年9月中旬,新农乡北沟村王某家饲养的猪只相继发生以高热、皮肤发红、耳尖及腹下等处出现紫红色斑块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1发病情况该养猪户共饲养猪只124头,其中母猪13头、种公猪1头、育肥猪79头、仔猪31头。采用自繁自养方  相似文献   

16.
闫恒普 《畜禽业》2008,(5):62-65
<正>1种猪的引进与隔离新环境、新气候、饲料的变化、运输、猪只的重新组合和许多其它因素都会给这些种猪造成一定的应激,所以就不难理解在这种环境里,为什么总是易感染各种疾病。很明显,病猪没有分娩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上面所述的应激可表现亚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   

17.
李绍明 《畜禽业》2012,(9):80-81
<正>猪喘气病也称气喘病,病理学上称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喘气病对猪只的主要危害是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易继发其他疾病,病猪治愈后在不良的饲养环境下易复发,给养殖户带来严重  相似文献   

18.
<正>猪群疫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传播造成的,而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场所是猪舍,存在于猪场空地、舍内和空气中。因此,预防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入侵是疾病综合防治的主要环节,也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通过消毒,可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扩散,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减少疾病发生,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发挥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鲁光贵 《畜禽业》2003,(12):29-29
猪咬癖是指以猪只相互啃咬为特征的一种恶癖,随着养猪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猪场发生咬癖的现象逐渐增多。1形成原因1.1饲养密度过大,或者公母大小不分栏为争吃料和饮水位置而引起相互间的打斗,或者猪只以大欺小,小公猪的攻击性爬跨引起争斗。猪只最易受伤出血的部位是耳朵与尾尖,加上猪有嗜血癖,一旦有一头猪某一部位出血,就会引起其它猪的啃咬,并发展成相互间咬尾咬耳。1.2舍内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以及舍内光照太强、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会诱发猪只间争斗行为的增多。1.3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  相似文献   

20.
当前规模猪场传染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小春 《畜禽业》2011,(7):10-11
<正>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猪场不断增多,高密度饲养猪只的生长环境大都不能达到猪只生长要求,而现在各种新发生的传染病层出不穷,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限制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