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定宏 《畜禽业》2008,(3):48-49
<正>养猪户每年都需要1~2次或更多次地对猪进行免疫接种,但猪依旧发生免疫过的传染病,造成的损失极大。这与不重视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有极大关系。猪的免疫接种是给猪接种生物制品,使猪群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由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  相似文献   

2.
<正>动物免疫接种是通过给健康动物接种某种抗原物质,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染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集中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尤其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有关键作用,如每年进行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等的集中预防接种。在集中接种时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3.
正畜禽免疫就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动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抗特定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免疫技术的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疫病防控的成败。熟练掌握免疫技术,要以下方面着手。1免疫接种准备1.1制定免疫接种计划要根据当地动物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特点,结合本场的疫病发生情况、疫病监测、免疫抗体监测情况等方面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包括接种动物、疫苗种类、免疫的途径和方法、免疫日期、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5)
目前养猪场控制传染性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免疫接种,猪群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产生抗体,从而增强对外界野毒入侵的抵抗能力。在此将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有利于提高猪群的免疫效果,以减少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刘焕忠 《畜禽业》2002,(8):X043-X043
家畜的免疫接种就是用人工的方法把有效的生物制剂(疫苗、菌苗、类毒素、抗血清等)引入家畜体内,从而激发家畜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避免疾病的发生及流行.可以说疫苗的广泛应用已大大减少了畜牧业的风险.然而生产实践告诉我们:畜群虽已接种疫苗但不等于获得了免疫.  相似文献   

6.
吴建平 《畜禽业》2001,(11):55-55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养猪户获得了丰厚的收益.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使得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极大地影响了一些养猪户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为了杜绝传染病的发生,仔猪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有计划地给健康猪群接种疫苗,以有效地抵抗相应传染病的侵害.接种疫苗要掌握传染病的种类、发生季节、流行规律,根据猪群的生产、饲养、管理和流动等情况制定相应的防疫制度.下面就自己的一点体会,谈谈仔猪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优良品种、饲料营养、环境控制和综合防疫体系是构成鸡群饲养管理的四大体系,除了优良的品种、合理的营养、科学的环境控制措施外,鸡群健康保障的重要措施就是综合防疫体系。在综合防疫体系中鸡群的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免疫接种能否获得成功,不但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操作流程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于鸡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9,(10):14-15
研究应用ELISA法于2016-2018年对怀化市部分地区共3 260份猪血清样品检测PRRS抗体水平,旨在初步了解该地区猪PRRS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为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和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该地区猪PRRS抗体阳性率为75.52%(2462/3260),不同地区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会同县被检猪群血清PRRS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8.20%,沅陵县和溆浦县阳性率稍高,分别为76.80%和75.00%,而洪江市、芷江县和麻阳县稍低,分别为74.41%、74.74%和73.80%;此外,种猪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PRRS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78%、84.10%和50.95%,对于规模化猪场而言,免疫接种和未免疫接种猪群PRRS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41%和27.63%,而散养户则分别为73.74%和15.55%。结果表明怀化市猪场需要定期对猪群进行PRRS抗体检测,部分未免疫接种疫苗的猪场需尽快给猪群免疫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鸡传染病的控制,除了加强日常管理和检疫外,仍是依靠接种疫苗,以提高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来减少疫病的发生率。因此,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鸡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免疫接种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免疫失败现象却十分严重,必须引起我们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免疫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制订了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正确的接种方法,就可大大提高免疫效果。l免疫程序的制订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08,(1):12-12
(1)灭活苗: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油乳荆灭活疫苗.用于预防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妊娠母猪接种后,其所产仔猪可获得被动免疫;也可用于不同年龄猪只的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接种后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接种疫苗时,疫苗要恢复至室温(20-2)℃,摇匀后使用。给妊娠母猪接种时要适当保定,以免引起机械性流产。该疫苗要贮藏在2~8℃环境,有效期1年,其规格为10mL/瓶、20mL/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电话:0451-82763372。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猪场的免疫接种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在修订免疫程序时,除了要作免疫抗体监测外,观察免疫接种过程中猪群是否出现强烈免疫应激反应情况尤为重要。贵州省某猪场在原有免疫程序的基础上,插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以修订免疫程序的过程中,发现仔猪副伤寒苗与瑞倍适疫苗的免疫接种仔猪出现强烈的过敏性休克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猪场技术员展开一系列的免疫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仔猪出现过敏性休克与这2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先后顺序密切相关:(1)先接种瑞倍适疫苗,再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间隔时间的长短可以不考虑;(2)先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再接种瑞倍适疫苗,间隔时间建议在5d以上,否则仔猪易发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12.
导致猪免疫失败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子 《畜禽业》2004,(2):14-16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实践中,猪群在经过的免疫接种之后,往往还会继续发病。概括而言.导致猪免疫失败的因素包括:疫苗、免疫程序、营养、生理状况、药物与毒素、饲养管理与环境等六种因素,以下分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周卫玲  胡雅芬 《畜禽业》2012,(11):14-15
<正>当前,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正在逐步向现代化养殖方式转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猪病防控形势,新老动物疫病不断暴发和蔓延,非典型症状、继发感染、混合感染、交叉感染等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困扰着广大养殖业主和技术人员,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做好免疫工作,使猪群获得特异性抵抗力,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各类疫病的发生,给猪群带来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猪场免疫失败现象,采用某一疫苗接种动物后仍然发生这种传染病,给广大养殖业主带来了较大的损失。本文主要对猪场免疫失败原因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章红兵 《畜禽业》2001,(3):28-29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但常发现尽管已进行了免疫接种,猪群仍然发病的情况,给养殖业带来一定的危害。笔者对二十余个规模猪场进行免疫失败因素的调查、分析,影响规模猪场免疫失败的因素既有疫苗质量因素,又有猪群机体抵抗力的因素,也有不少是由于防疫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本文对各种因素加以总结并提出一些防止免疫失败的措施,供各地规模猪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范翠萍 《畜禽业》2016,(4):12-13
正当前,产蛋鸡发病种类较多,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免疫接种能否获得成功,不但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方法、免疫程序,还决定于接种时机体的健康状况即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重要的内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09,(9):22-22
按免疫程序注射猪丹毒菌苗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耐吖啶黄弱毒菌苗。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采用猪只皮下接种1mL,免疫期约6个月。猪丹毒GC42弱毒菌苗在生后3个月开始免疫接种,对未断奶或刚断乳的仔猪使用本菌苗后.应在断乳后2个月左右再免疫1次,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当猪群中发生该病时.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对同群未发病猪只用抗生素进行紧急预防性注射。连用3—5d.每天2次。停药后立即进行一次全群大消毒,待药效消失后再接种一次菌苗,对患慢性猪丹猪的病猪应尽早淘汰。  相似文献   

17.
游仁峰 《畜禽业》2018,(2):63-64
相连4个猪场猪群在一场强台风、大暴雨之后突发异常的神经症状,表现为猪群惊恐,有外表健康的猪突然死亡。经实验室用病料悬液接种家兔,待接种的家兔死后,再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诊为猪链球菌病。对症治疗后猪群病情好转,并得出有益于指导生产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上接第五期) 六.渔用疫苗的使用方法 渔用疫苗是通过接种对象体内产生免疫力不定期达到预防疾病效果的,因而,有可能因接种对象自身不够健康而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效果。因此,要使渔用疫苗最大限度地发挥效果,平时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是重要的基础因素。渔用疫苗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对鱼类实施免疫接种的途径有别于其它动物。目前,渔用疫苗的免疫接种途径主要有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19.
<正>加拿大辉瑞动保已经登记在加拿大使用FosteraTMPRRS疫苗,预防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蓝耳病)病毒造成的相关疾病。Fostera PRRS是转型活毒疫苗,用于PRRS病毒阳性猪群或存在暴露风险的血清阴性猪的免疫接种,适用于3周龄或更高  相似文献   

20.
邓绍基 《畜禽业》2006,(11):32-35
所谓“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是指猪接种相应的疫(菌)苗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是由于免疫抑制易与某些病原体混合或继发感染。该病不单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疫病的总称。当前发现的主要有蓝耳病、圆环病毒I型、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资料报道显示,这些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由于猪的免疫功能受损害,导致免疫耐受、免疫麻痹.不但使本身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而且对注射其他疫(菌)苗预防其他传染病的免疫应答也会产生严重的干扰,从而诱发外源病原体的侵入,造成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有的基层兽医和中、小型猪场的有关人员.由于对“免疫抑制”缺乏了解与认识,给同场猪只接种了一种或多种最好的疫(菌)苗.仍有相同的传染病发生、流行,造成同场疫病有增无减.死亡率居高不下,便质疑免疫接种的作用。其实影响疫(菌)苗接种的成败是多方面的,除疫(菌)苗质量、免疫程序、免疫方法外.就当前来说.“猪的免疫病”也是一种最大的“祸根”。本文就引发“猪的免疫抑制病”几种主要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机理、临床诊断要点及防制技术分别浅述如下.希望能给一些猪场和养猪户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