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中鸭。雏鸭常引起败血症,因此也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因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往往治疗收效不好,给养禽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雏鸭爆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4,(6)
<正>大肠杆菌病又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菌株或条件致病性菌株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是鸭的一种重要常发病。人们通常采取一系列综合防御措施,来降低大肠杆菌病的发展和流行,但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多种疫病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6)
<正>鸭大肠杆菌病又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菌株或条件致病性菌株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是鸭的常发病。现将一起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发病情况浦城县石陂镇养鸭专业户黄某于2014年2月14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小麻  相似文献   

4.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脐炎/卵黄囊感染、蜂窝质炎等。该病是目前对养鸭业危害较大的传染病。2010年4月,笔者诊治了一起以5~6周龄雏鸭以气囊粘附乳白色干酪样渗出物为特征的急性死亡病例,经细菌培养分离、生化试验鉴定为  相似文献   

5.
张君 《畜禽业》2012,(12):82-8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7年以来,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剖检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最明显。初  相似文献   

6.
蒋立  胡茂 《畜禽业》2008,(4):78-79
<正>骡鸭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及肥肝性能好等优良特点,但初春与初冬时节,其雏鸭成活率较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致死。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成片流行,很难扑灭并持续存在;同时,交叉  相似文献   

7.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至少有21个血清型,且彼此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4,(2)
<正>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禽业的发展,禽大肠杆菌病在各地发生日趋严重,感染率、死亡率明显上升,现已成为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病型的疾病总称。本病的特征是病型众多,其中以雏鸭或小鸭的败血症和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蛋子瘟)危害最为严重。此外,临床上盲目用药,造成耐药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1,(6)
<正>鉴别诊断主要留意雏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病。多数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在临死前表现的神经症状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有相似之处。但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日龄比本病小,没有显然的腹泻症状,临死前和死后大多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时,看不到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  相似文献   

10.
不少鸭场和农户散养的鸭群,常在2~3周龄发病,死亡率较高.我们从养殖户送检的病鸭和死鸭的肝脏、心血、脑等部位分离出了两种可疑细菌.经病理剖检、接种专用培养基、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经动物试验证实了分离菌的致病性,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或鸭败血症,是由鸭疫巴氏杆菌侵害雏鸭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它禽类少见。  相似文献   

12.
刘贵生  李冰 《畜禽业》2003,(2):48-48
2001年6月,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饲养的1500只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2天后逐渐增我,发病后3~5d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发病情况该村民于6月5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雏鸭1500只,放在自家房子内育雏。于6月10日开始发现有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不饱食,拉稀粪,到6月16日。共发病523只,发病率为34.2%,死亡301只,死亡率为20%。2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不吃食,缩颈离群,衰弱无力,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喙触地,流涎,流泪,喘气,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13.
印蓉  陈丹丹  季鹏 《畜禽业》2023,(1):97-99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应激对该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根据感染鸭发病症状缓急程度将其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2种,临床以全身败血症表现为主,该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都较高,严重的可致养殖场倒闭。因此,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科学防治措施加以阐述,以帮助养殖户了解该病的发生与防控,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雏鸭病毒性肝炎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炳 《畜禽业》2007,(4):37-38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1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有3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1周龄死亡率为95%;  相似文献   

15.
<正>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传染病的总称,是目前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家禽中大肠杆菌的感染很常见,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鸭、鹅等均有感染。因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药物的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治疗鸭病毒性肝炎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昌霞 《畜禽业》2003,(3):64-65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播性的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对新生雏鸭可引起90%以上的死亡率,成年鸭临床死亡较少见)。病鸭临床症状表现为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特征为肝脏肿大和出血性斑点。浙江万宝富(1986)等进行中医辩证施治,认为该病是感染疫病之毒而发生的急性热病,症属瘟病范畴。1病毒性肝炎的概况1.1病原该病毒有3个在抗原上互不相关的血清型,即Ⅰ、Ⅱ、Ⅲ型,其…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养鸭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病原血清型众多,危害较大;雏鸭是该病危害的主要群体,成年鸭感染后可耐过;病鸭主要表现全身败血症和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典型病变是气囊、肝脏和心脏出现纤维素性渗出;预防该病以加强管理和消毒为主,平常做好鸭群的防应激工作;治疗该病首选抗生素,治疗时建议以药敏试验结果为用药指导,避免耽误病情。  相似文献   

18.
孙瑞銮 《畜禽业》2008,(2):83-8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条件致病菌,经常与其它疫病混合感染,导致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5年11月,我区某肉鸭场鸭群发生以打喷嚏,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鼻窦明显肿大,排黄绿或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4)
<正>鸭大肠杆菌病又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末,冬、春常见,在春、夏气候多变或阴雨天气发生较多。由于该病常给养鸭业带来较大损失,因此,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现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着现实意义。1仙阳镇养鸭业的基本情况仙阳镇地处浦城县城北郊,位于东经118°22'—118°36',北纬27°57'—28°07'东邻管厝乡,西连古楼乡,南界莲塘镇,北接九牧镇,东南与南浦镇、  相似文献   

20.
李相广 《畜禽业》2010,(6):95-95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