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统结石("砂石淋")的病例进行了静脉尿路造影X射线、B超、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统结石呈砂石样,X射线腹部平片呈阴性,经泛影葡胺静脉尿路造影后可见膀胱内有密度不均匀的结石样颗粒分布;B超检查在泌尿道多处出现结石颗粒的强光点或光团并伴有声影;螺旋CT检查发现在泌尿系统的膀胱和尿道中有明确的结石影.因此B超、螺旋CT和X射线腹部平片(结合造影)不仅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砂石样结石有明确的诊断,而且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三者的结合有利于对山羊砂石淋的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学定性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来自江苏、河南等地波尔山羊种公羊的10个自然和7个饲喂棉饼人工诱发尿结石病例结石样品的显微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自然病例中颗粒样和粉砂样尿结石的主要成分均为磷酸铵镁(鸟粪石);7个饲喂棉饼的人工诱发病例中有3个病例尿结石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2个病例尿结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富含钾的磷酸铵镁同形异构体——磷酸钾镁,另外2个病例尿结石的主要成分是上述两种成分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3.
超声、腹部X线平片、CT检查诊断肠梗阻的效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超声、腹部X线平片、CT三种辅助检查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且术前行B超、腹部X线平片及CT三种检查的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腹部X线平片、CT对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3.1%、91.4%、94.9%;对梗阻部位判断的正确率分别是44.9%、47.1%、79.6%;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6%、32.8%、65.9%;对梗阻是否发生绞窄的准确率分别为75.4%、15.9%、79.7%。B超、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有一定意义,明显优于X线(P〈0.01)。结论临床诊断肠梗阻的患者应常规进行B超检查;腹部X线平片联合超声检查对于粪石、肿瘤、结石导致的肠梗阻及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用体层低张静脉尿路造影技术,对110例有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了检查,成功率为98%。本法的优点不但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操作中因腹部加压不当造影易失败和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且对肾脏,膀胱像显示加清晰。本法对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模拟中国棉区传统饲喂模式,应用富含磷、钾、镁的棉饼稻草日粮饲喂阉割山羊,继而比较分别在添加高钾、磷和高镁在诱发尿石症时的作用差异。【方法】18只山羊均分为A、B、C 3组,饲喂3个月含磷、钾、镁分别为0.40%、1.24%、0.32%的试验日粮,从第3个月开始在B组山羊饮水中添加钾、磷,相当于日粮中钾、磷含量分别提高到1.74%和0.75%;在 C组饮水中加氧化镁,相当于镁含量提高到0.56%。观察参试山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记录尿石症发病率;定期采集血液和尿液,检测血液和尿液中钾、镁、磷、钙离子含量变化以及尿液磷酸钾镁离子积变化。应用化学定性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能谱和红外光谱方法分析尿沉渣晶体和结石的主要组分。【结果】A、B、C组分别有1、1、6只山羊发生尿石症,χ2检验表明C组与A、B组发病率差异显著(χ2=5.49,P<0.05)。结石主要组分是磷酸氨镁和磷酸钾镁,尿液磷酸钾镁离子积在结石发生后显著降低。【结论】相对于日粮中的高磷、高钾来说,日粮中过量的镁是采食棉饼饲料的山羊尿石症发生的重要因素。高镁诱发尿石症的原因可能与尿液中结石抑制因子的抑制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肾盂成形术后双 J管内引流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文献已有不少报道 ,但有的病例治疗效果不佳 ,为总结经验 ,现将笔者所诊治的 2 0例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8~ 48岁 ,平均19.8岁 ;左侧 13例 ,右侧 7例。入院前均经 B超、腹部平片(KUB)及静脉尿路造影 (IVP)等检查 ,诊断为肾积水、显影延迟者 13例 ,合并肾结石 7例。1.2 治疗方法单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者采用手术切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及肾盂扩张部分 ;合并肾结石者采用先切开肾盂 ,取出结石 ,然后切断肾盂输…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其中2例进行了CT检查,4例进行了静脉肾盂造影,1例逆行膀胱造影。作者用双盲法分析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影像诊断以及其鉴别诊断。结果:本组2例进行CT检查病例均见膀胱内多个小的软组织密度结节影,病变位于膀胱颈部、膀胱侧壁和后尿道,1例膀胱壁增厚,前列腺明显增大。膀胱造影表现:3例见膀胱内多个小的充盈缺损,呈葡萄状,1例表现为2个较大的充盈缺损。膀胱葡萄状肉瘤最常发生于膀胱颈部、膀胱三角区,最后可蔓及整个膀胱,根据影像表现分为息肉型和实质型。其CT表现为:息肉型平扫见肿瘤呈息肉样突入膀胱,其CT值为软组织密度,膀胱注入造影剂后见大小不一的颗粒状充盈缺损。实质型表现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并可见壁外的肿块影。膀胱葡萄状肉瘤的膀胱造影表现:息肉型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光滑锐利的葡萄簇样充盈缺损。实质型由于主要向腔外发展,故膀胱造影可无改变或表现为膀胱壁稍不光滑、僵硬,晚期可呈肿块状充盈缺损。膀胱葡萄状肉瘤主要应与膀胱阴性结石,膀胱内血凝块,膀胱乳头状瘤以及膀胱乳头状癌等相鉴别。结论:作者认为CT对于检查膀胱葡萄状肉瘤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CT盆腔平扫在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IVP(静脉肾盂造影)显示一侧输尿管末端轻度梗阻而平片及IVP均未能发现末端结石而临床高度怀疑为结石,且病人同意CT检查的19例患者,行盆腔双侧输尿管末端区域CT平扫,层厚、层距2~5mm,部分病例重叠扫描.结果19例中CT发现15例16枚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最大8×9mm,最小仅2mm,结石发现率84%.结论CT输尿管末端扫描对微小末端结石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弥补了常规X线检查的不足,避免了不必要的逆行插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创伤,提高了对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和PTC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梗阻性黄疸的螺旋CT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表现,了解它们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其中作CT扫描35例(CT组),PTC检查20例(PTC组),同时行CT及PTC检查1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或)PTC检查资料。结果CT组特点:胆总管结石25例,表现为胆总管内高密度影;胆管癌7例,表现肝门区软组织肿块或胆总管下段突然中断伴胆管扩张;胰腺癌3例,表现为胰头部软组织肿块,伴以上胆管扩张。PTC组特点:胆总管结石13例,表现胆总管内充盈缺损影;胆管癌5例,表现胆总管突然狭窄。胰腺癌2例,表现为胆总管中下段受压变窄或完全中断。结论螺旋CT、PTC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膀胱结石和子宫蓄脓是宠物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犬结石症是泌尿系统疾病,结石部位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以膀胱和尿道结石最为常见。结石会导致宠物排尿不畅、排不出尿、腹部疼痛、呕吐、厌食,严重时尿液漏于腹腔,引起腹膜炎。子宫蓄脓是由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存在化脓性物质,造成子宫感染后产生的疾病。因为膀胱结石和子宫蓄脓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在1只患犬身上的病例较少,所以对同时患有膀胱结石和子宫蓄脓的8岁京巴犬及7岁贵宾犬病例进行跟踪研究,通过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X光检查、B超检查等临床诊断后,最终确诊病犬患有膀胱结石和开放型子宫蓄脓并发症。2个病例通过手术取出膀胱内结石并摘除子宫,随后药物治疗及对术后伤口精心护理,病犬病情得到控制,精神好转、排尿恢复、进食正常,10天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对此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分析、专业的临床检查及细致的治疗护理进行系统性研究报道,可为膀胱结石和子宫蓄脓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甲胎蛋白(AFP),超声检查,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像(简称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42例经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与影像学对照分析,对比AFP、超声及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能力。结果AFP的检测是公认的肝癌普查和临床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简捷实用。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肿块2~3cm以上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位诊断。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判定原发性肝癌大小,形态,位置,数目及内部情况等则更胜一筹。结论螺旋CT在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包膜,子灶及腹腔转移,血管受侵等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36岁 ,10 a因右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右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近 1月来出现右腰部胀痛 ,无其它伴随症状。门诊行 B超检查 ,诊断为右肾重度积水。入院体查 :右腰部巨大包块 ,压痛 ,右肾区有叩击痛。静脉尿路造影示 :左肾功能正常 ,右肾不显影。生化及其它检查均正常。遂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与周围组织粘连 ,肾皮质菲薄 ,穿刺吸出约 3L 混浊白色液体。钝性分离肾脏 ,至肾上极时发现肾脏与膈肌明显粘连 ,经锐性分离后切除肾脏。术后1~ 5 d腹膜后引流管每 2 4h引流出血性液体 <30 m L,术后第 6天引流出淡黄色液体约 2 0 0 m L ,…  相似文献   

13.
肾绞痛临床上常用阿托品加度冷丁治疗 ,而度冷丁属管制药物 ,基层医院往往缺如。笔者应用黄体酮与定痉灵治疗肾绞痛 ,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肾绞痛患者 50例 ,其中男 32例 ,女 1 8例 ,年龄 1 5~ 6 5岁 ,平均 35岁。全部病例均为急剧腹痛或伴一侧腰背部疼痛就诊 ,且均为首次发作或病程小于 3个月 ,肉眼或镜下见血尿 ,经 B超或腹部平片加静脉肾盂造影证实为泌尿系结石 ,结石横径在 1 cm以内 ,均为单发结石。1.2 治疗方法 予黄体酮 2 0 mg肌注 ,定痉灵注射液 40 mg静脉注射 ,症状缓解后改…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58例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在普外科极为常见,患者多有病史长、年龄大等特点。其外科处理方法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手术治疗分为开腹胆囊切除术(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我科2005年7月至2009年2月手术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58例,其中行OC59例,LC99例,现将其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资料OC组59例中男38例,女21例,年龄32~72岁,平均55岁,病程4~25年,平均15年。急诊手术26例,择期手术33例,2例有短暂黄疸病史。52例患者伴有胆囊结石,磁样胆囊1例,胆囊茎结石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结石嵌顿引发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6例,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6例。有上腹部手术史者2例,术前B超、胆道造影检查提示:胆囊明显缩小,囊壁增厚,囊内结石多为充满型,胆总管增粗或正常,慢性萎缩性胆囊炎。LC组99例中男57例,女42例,年龄34~78岁,平均58岁,病程3~27年,平均18年。急诊手术35例,择期手术64例,1例有黄疸病史5d。81例患者伴有胆囊结石,磁样胆囊2例,胆囊横结肠瘘1例。术前B超、CT检查提示:胆囊明显缩小,囊壁增厚,囊内结石多为充满型,胆总管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尿路成像(CTU)联合CT动脉成像(CTA)在诊断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肾脏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泌尿系统平扫、CTA扫描、增强扫描及CTU扫描,获得CTA及CTU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结果 30例患者中肾脏肿瘤10例,先天性畸形5例,肾脏结石6例,肾结核6例,肾盂旁囊肿3例。CTA可以显示肾血管性病变;CTU可以检出集合系统病变,如结石、肾孟旁囊肿、集合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等。结论 CTU后处理技术可清晰直观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结合常规轴位图像可准确显示肾脏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U联合CTA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肾血管系统和肾集合系统,为肾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临床外科手术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犬膀胱、尿道结石是犬的常见病。该病多由宠物主人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所致,并且易复发。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再进行X光、B超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本病。研究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腹部囊性包块在B超的声像图上表现各异,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较大的囊性病变,在定位上都很困难.笔者收集了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囊性包块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其中有2例病人还进行CT检查,现将3例不典型性囊性病变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18岁.因右中上腹痛5天就诊.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古中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B超所见,于肝肾间隙内探及不规则无回声暗区,范围123mm×78mm,上端达肝门部,下极达右肾边缘,内可见多条间隔的光带回声,将囊腔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囊腔,较大的囊腔内可见少量密集的细小光点回声.此囊性包块与肝、胆囊、胰腺、胆总管、右肾无关系.超声结论为肝肾间隙囊性包块.CT所见,右肝、肾间隙区显示7cm×10cm大小囊状块影,CT值为17Hu,其内显示条带状高密变影,CT值为28Hu,囊状影内显示分隔状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诊断及手术时机,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近10年来治疗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治的经验与体会。结果:本组患者非手术治疗187例.手术治疗129例;治愈308例.死亡8例。非手术治疗者中死亡3例。手术治疗者中死亡5例。32倒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肠梗阻常见病因为粘连和肿瘤;腹部立位平片、B超、CT及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在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愈后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选择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前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间收住院未经治疗的ⅡA~Ⅳ期宫颈癌患者共26例,术前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卡铂80rag,长春新碱2mg,丝列霉素16mg),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明显的分支。妇科检查结合B超和CT测量化疗前后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消退百分比。1个月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结果:化疗总有效率92.3%,24例部分缓解。结论:术前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减少淋巴结转移和亚临床播散,增加了根治性子宫切除的机会,有望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髓芯减压结合介入外置管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及临床证实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0例病人,首先行股骨头经皮髓芯减压术,同时行经皮介入外置管治疗,保留外引流管1周。结果:①骨髓静脉造影复查显示50例回流通畅,回流时间加快。②治疗后1年X线平片复查显示:35例复查显示骨质完全修复,余15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③治疗后1年.MRI复查显示:48例显示骨髓水肿消退,仅2例显示残留散在小斑点状骨髓水肿信号病灶。④治疗后1年临床症状随访结果:43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除,大部分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未改善0例,其临床症状改善率达100%。结论:经皮髓芯减压结合介入外置管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明显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股骨头坏死区的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