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2000年至2005年,泾源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8.7万亩,部分已郁闭成林,生态效益显著。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自然因素的制约,工程建设突出了防护功能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退耕补助期满后,如何稳定解决退耕农户的生计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根据泾源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实际情况,发展思路是: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发展以退耕地种桑养蚕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产业;二是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生态旅游业;三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草畜产业发展;四是推广林药间作种植,实现以短养长,以药养林;五是积极发展林副产品及其加工业。 相似文献
3.
4.
宣威市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宣威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宣威市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方向为林药;野生疏菜;森林景观植物;野生花卉;特色经济林;竹材;林产工业等.并提出要整体规划,集中实施;作好年度作业设计;提高栽植技术质量;加强对林地、林木管理;完善档案管理等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以来国家共下达广德县退耕还林任务17.1万亩,实际完成17.5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造林保存6.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保存9.17万多亩,封山育林1.5万亩。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县林业用地增加到190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际情况,总结目前兵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具体分析了退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退耕还林后续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对兵团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后续产业发展是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阐述了甘肃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进一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强技术培训为主的后续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9.
10.
永善县国土面积27.89万hm2,自2002年以来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 667hm2。对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封山禁牧舍饲等的5个保障措施结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昌宁县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中以泡核桃、茶叶、澳洲坚果、蚕桑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发展初具规模,畜牧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龙头企业稳步发展,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科技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文章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扶持政策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重造轻管现象突出,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等问题。藉此,提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是云南省最为贫困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之一,实行退耕还林政策1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对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进行分析,认为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与现有物价水平不符,套种的规定过于保守,针对政策上的不足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作业设计不够规范、监管不力、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国家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项目背景、实施情况和补偿标准进行分析,认为应该以农村退耕还林(草)土地的机会成本为退耕还林补偿的标准,提出了优化退耕还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完善耕地和林地的流转制度,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卓尼县退耕还林工程现状,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简要论述了继续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保障措施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剖析了陵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加强宏观调控、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市场管理、改革经营模式、提高科技含量5个方面提出了比较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生态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工程建设从2000年开始,全区有中阳、石楼、方山、临县、柳林五个县被列入国家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建设,两年来,五县战胜持续特大干旱气候的严重影响,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1 2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 65万hm2,造林总面积达到4 87万hm2。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笔者近期在对部分县市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还存在一些值得忧虑的问题,有待认真研究,并加以完善。如:工程管理领导责任不明确、面积不实、成活率不高、农民重视…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社会性别与发展的视角研究了退耕还林政策对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介绍了男女村民在退耕还林政策中的受益情况,以及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社会性别分工的变化;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中土地权属、妇女地位变化等社会敏感性问题;最后提出了社会性别主流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