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金棚14-6’番茄为材料,设置2个空气相对湿度水平(高湿:80%~95%;低湿:65%~80%)、3个土壤相对含水量水平(低水:60%~70%;中水:70%~80%;高水:80%~90%),共6个处理,研究其对番茄灰霉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湿比低湿处理发病早,病情严重且发展速度快;在高湿条件下的发病程度为:高水>中水>低水;在低湿条件下,中水处理的病情发展更缓慢。低湿中水处理的叶片中菌丝出现比高湿高水处理滞后7 d,叶肉组织细胞受到破坏的程度较轻,时间更晚;灰霉菌侵染前期(接种后1 d)叶片各组织结构厚度(除上、下表皮外)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侵染后期(5~10 d)高湿高水处理显著低于高湿低水和高湿中水处理,低湿中水则大于低湿低水和低湿高水处理。随灰霉菌的侵染,叶片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相对活跃,高湿下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果实品质显著低于低湿各处理。番茄产量以低湿中水处理最高,高湿高水处理最低,各因素处理下灰霉病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空气相对湿度>土壤相对含水量>两者交互作用。番茄设施栽培中低湿中水条件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2.
于2009年5~9月采用人工自然光照生长箱(长、宽、高分别为150 cm、120 cm、200 cm)种植番茄,在每天的高温时段(10:00~16:00)进行加湿试验,设置了3个湿度处理,RH分别为:85%~90%(H处理)、65%~70%(M处理),以不加湿RH 35%~40%(L处理)为对照,利用2个番茄品种,研究了在高温(32~35℃)条件下,不同空气湿度对番茄株高、叶片数、茎粗、叶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湿度处理没有影响番茄叶片数的发育,但是与对照L处理相比,高湿H(85%~90%)处理使番茄株高增加了12%~14%,茎粗增加了7%~15%,叶面积增加了25%~42%,且品种间表现一致。其中,叶面积的提高幅度最大,可达42%。加湿M(65%~70%)处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效果。说明高温下通过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的增加番茄的叶面积,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缓解高温对番茄叶片的灼伤。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湿对设施葡萄叶片气孔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设施葡萄"红提"为试材,利用人工控制环境试验,设置昼温30℃,空气相对湿度(70±5)%(T1),35℃、(80±5)%(T2),40℃、(90±5)%(T3)为处理。以昼温25℃,空气相对湿度(60±5)%为对照(CK),所有处理夜温为18℃。测定了不同处理的葡萄叶片气孔和光合参数,分析了高温高湿复合灾害对设施葡萄叶片气孔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孔特征在高温高湿的处理下发生变化,T1、T2的气孔尺寸、开度等指标随着高温高湿的加剧略有下降,气孔密度则相反;T3变化最为明显,叶片气孔尺寸,气孔开度和气孔开张比等指标在8d时比CK分别减小了约20%、60%和50%,气孔密度增加了40%。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大小顺序为CKT1T2T3。其中,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随着高温高湿的加剧呈现正相关关系。处理T3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小,分别为0.026mol·m~(-2)·s~(-1)、0.72g·m~(-2)·h~(-1)。因此,过高的温度和湿度会导致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大幅下降,该研究结果可为设施葡萄温湿度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杭茄一号"茄子为试材,设置热带地区夏秋季棚内不同遮光率(30%、50%、70%、90%)的遮阳网覆盖,以防雨棚内不遮阳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遮荫处理对茄子幼苗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棚内遮阳网遮光率的增大,茄子的形态指标、壮苗指数、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对照显著高于遮光率为50%、70%、90%的遮阳网处理;遮光率为50%、70%、90%遮阳网处理的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遮光率为30%遮阳网处理;遮光过多抑制茄子的光合作用,对照幼苗在晴天中午12:00~14:00之间光合速率下降明显。因此,在热带地区夏秋季防雨棚内育茄子苗可以只在中午高温时段用30%遮光率的遮阳网进行短期遮光,其它时间无需遮阳。  相似文献   

5.
稀土叶面肥对荔枝光合作用和成花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稀土元素叶面肥对荔枝的光合作用、成花、坐果和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方法】以桂味、糯米糍和井岗红糯荔枝为材料,在花期、果实发育期和秋梢老熟期叶面喷施稀土元素,测定光合作用参数、光合相关酶活性,并进行坐果和果实品质分析。【结果】稀土元素叶面肥处理可显著提升荔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特别是对老叶的作用更明显,提升的幅度为10%~20%;稀土元素处理对荔枝叶片的叶绿素水平和光合作用关键酶的活性均无显著的影响,但明显增加了气孔导度,说明稀土元素提高净光合速率的途径主要是增加气孔导度。成花和坐果是决定荔枝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瓶颈问题,冬季进行2次的叶面肥处理在显著提升光合作用的同时,极显著提高了成花枝率,提升幅度达50%;在雄花开放和花后2周叶面喷施则可显著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增产幅度接近60%,显著增加经济效益。【结论】稀土元素可以提高荔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进而提高荔枝的成花枝率和坐果率,显著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温室嫁接黄瓜为试材,设亚高温、CO_2加富+亚高温、CO_2加富+常温3个处理,以常温管理为对照(CK),研究了CO_2加富和短期昼间亚高温对植株长势、产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温室黄瓜生产中合理施用CO_2、调控温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嫁接黄瓜的株高、茎粗、单瓜生长速度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处理25d后CO_2加富+亚高温处理在株高、茎粗、瓜长和瓜粗生长速度及产量上,分别显著高于对照37%、19%、15%、21%和38%,CO_2加富+常温处理除瓜长、瓜粗生长速度与亚高温+CO_2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低于亚高温+CO_2处理,各指标均显著高于亚高温处理和对照。CO_2加富+亚高温处理、CO_2加富+常温处理和CK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均呈双峰曲线,高峰值分别在10:00和14:00时,其中在10:00时,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为CO_2加富+亚高温CO_2加富+常温CK亚高温,亚高温处理的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均呈单峰曲线;各处理对黄瓜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影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2:00左右达到最高值,蒸腾速率分别为CO_2加富+亚高温常温+CO_2加富亚高温CK;黄瓜叶片的胞间CO_2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后升高的"W"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宇  李亚灵 《北方园艺》2011,(20):27-29
通过对番茄植株进行自然高温处理,研究高温胁迫下番茄的内源激素和生殖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11:00~15:00平均温度高于45℃时),番茄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降低的程度与处理强度成正比,从而导致植株的光合作用下降,叶片厚度变薄,根冠比下降;SOD活性减弱,POD活性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花粉活力、花粉数目及坐果率都最小;高温条件下也会造成番茄花柱突出花药筒(三级长花柱),致使番茄授粉不良,结实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短期夜间亚低温及恢复对番茄光合作用和蔗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及蔗糖代谢对夜间亚低温的响应机制,系统研究了9 ℃夜间亚低温及其恢复对番茄净光合速率、各器官干物质量、碳水化合物积累、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9 ℃夜间亚低温降低了番茄净光合速率和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增加了淀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抑制了番茄中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夜间9 ℃亚低温处理6 d内,在15 ℃适温恢复9 d时番茄光合速率、各器官干物质量、淀粉、果糖、葡萄糖含量等均可恢复到对照水平,但处理9 d时再恢复9 d,光合速率、淀粉和果糖含量、SS活性均未能恢复到对照水平,特别是处理6 ~ 9 d时再恢复9 d,蔗糖、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均未恢复到对照水平,且亚低温处理时间越长恢复所需时间越长。从蔗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与净光合速率和SPS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的结果看,夜间亚低温导致的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可用“光合末端产物的反馈抑制”来解释,说明源叶中光合末端产物的积累可能是光合效率降低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迪安娜"番茄为试材,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吸力值分别设定为15、35、55、75hPa持续稳定控制不同的土壤含水率。利用声发射监测系统(physical acoustic corporation,PAC)连续监测番茄的声发射信号,通过测定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及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研究了声发射计数与番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水吸力越小,番茄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越大,叶片温度越小,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变化规律一致;08:00—18:00番茄声发射特性与番茄光合特征之间变化规律一致,二者具有良好的吻合特性。其中,12:00—14:00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达到全天最大值,供水吸力为55hPa和75hPa的番茄植株声发射计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和15。综上所述,不同供水吸力下,番茄光合特征与声发射特性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其可为灌溉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品种"金冠5号"为试材,于2018年6—9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进行温度、相对湿度与处理天数三因素正交实验。高温设置4个水平,即32℃/22℃、35℃/25℃、38℃/28℃和41℃/31℃(昼温/夜温),空气相对湿度设置3个水平为50%、70%和90%,4个持续天数(3、6、9、12 d),以28℃/18℃、空气相对湿度50%~55%环境下处理的番茄幼苗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番茄叶片气孔特性,以期研究高温高湿胁迫对设施番茄气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番茄叶片气孔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昼温32~38℃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气孔长度、宽度、面积、周长和开度增大,气孔密度减小,气孔开张比先减小后增大;不同处理下的气孔密度均大于CK;随着湿度增大,气孔密度增大,气孔长度和开度先增大后减小,气孔开张比先减小后增大,气孔宽度、面积和周长无明显变化,70%的相对湿度可以缓解高温胁迫对番茄叶片气孔长度和开度带来的负面影响。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环境中番茄气孔特征变化规律,可为设施番茄温湿度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夜间低温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15 ℃夜温为对照, 研究了12℃、9℃、6℃夜间低温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夜间低温抑制了植株总干物质的积累; 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下降; 光合作用相关因素中气孔导度(Gs) 、胞间CO2 浓度(Ci) 、蒸腾速率( Tr) 下降, 气孔限制值(Ls) 增大。12℃、9℃夜低温处理10 d净光合速率及相关因素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6℃低温处理10 d对番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则不可恢复, 而对光合作用相关因素的影响是可恢复的, 说明在恢复期间6℃夜低温处理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与Gs、Ci、Tr、L s无关。所有夜间低温处理对Fv/Fm、ΦPSⅡ、ETR影响较小,低温胁迫解除后很快得到恢复, 说明试验所设定的夜间低温及其处理时间未对PSⅡ系统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栽植模式下枣树叶片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3a生灰枣(Zizyphus jujube cv.Huizao)为试材,选取种植模式分别为1 185株/667m2 (0.5 m×0.75 m×1.5 m)、888株/667m2 (0.5 m× 1.5 m)、333株/667m2(1 m×2 m)、111株/667m2 (1.5 m×4 m)的枣园,在红枣幼果发育期,用CID-340光合分析仪测定枣树的蒸腾速率(Tr)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AT)、大气相对湿度(RH)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模式下枣树蒸腾速率(Tr)日变化不同,模式3的蒸腾速率最高,为4.87 mmol·m-2·s-1,各模式之间差异显著(P<0.05);蒸腾速率(Tr)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AT)显著正相关,与大气相对湿度(RH)无显著相关性,111株/667m2 (1.5 m×4 m)模式下,蒸腾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枣树不同栽植模式对枣树树体蒸腾速率有很大的影响,333株/667m2(1 m×2 m)模式下树体蒸腾速率强于其它各模式,有利于树体对光能的利用,增加“源”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品种"津优101"为试材,昼温/夜温设计35℃/25℃,40℃/30℃2个水平,相对湿度设计80%,持续时间设为3、6、9、12 d 4个水平,以昼温/夜温28℃/18℃,相对湿度50%处理作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恒定湿度下,高温35~40℃处理不同天数时黄瓜的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期探究高温高湿环境对黄瓜花期叶片光合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最高温度35~4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处理天数增加,黄瓜的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E)、光饱和点(LSP)、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均有所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高温处理后有短暂上升,然后随处理天数增加而下降,而光补偿点(LCP)、气孔限制值(Ls)、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恢复处理14 d后,各指标均向对照组数值靠近。研究证实高温处理会通过气孔限制因素抑制光合反应,也会降低酶促防御系统的活性,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深。黄瓜叶片可以通过适宜气温缓解高温热害造成的伤害,但40℃处理的黄瓜叶片光合反应系统以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更难恢复到CK水平。  相似文献   

14.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transpiration and Ca concentration in the nutrient solution affect the regulation of growth, two independent experiments with young tomato pla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fully controlled climate conditions and grown hydroponically. The first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he regulation of transpiration by three levels of relative air humidity (RH): 50%, 70% (control) and 95% (corresponding to 1.32, 0.79 and 0.13 kPa, respectively) during 7 days. The second experiment involved four periods of 1, 3, 7 or 14 days of low-calcium (0.5 meq L−1) compared with the nutrient standard solution (9 meq L−1). The results show that plant growth was affected more by RH than by the reduction of Ca in the nutrient solution. High humidity reduced the total plant dry matter and total leaf area, increasing the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into the stems and reducing it into the leaves. However, the low-Ca supply did not affect those parameters. Plant Ca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low-Ca supply as well as by high RH, but to a much greater extent by the Ca supply than by high RH. Ca concentrations in leaves, stem, and roots were quickly reduced already after 1 day of low-Ca. After 14 days, Ca concentration in all plant organs (leaves, stems and roots) was reduced by approximately 70% compared to control plants. Our data show that calcium supply, and consequently Ca concentration in the tomato plant can be reduced drastically for short-term periods during the vegetative growth stage without any adverse effect on growth whilst higher humidity reduce both growth and Ca concentration in young vegetative tomato plants. Consequently, reduced Ca uptake at high air humidity is not the cause for the reduction in growth.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四段变温管理,即揭棉被—13:00、13:00—盖棉被、盖棉被—19:00、19:00—次日揭棉被,以贝美番茄和津早一号黄瓜为材料,研究了冬季温室气温调控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温室生产中,采用透光率较高的PO膜覆盖和适当较高的四段变温管理,即4个时间段下番茄和黄瓜的温度指标分别为26℃—24℃—18℃—12℃和28℃—25℃—19℃—13℃时,更有利于番茄和黄瓜植株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的相对生长量增加,坐果率和果实膨大速度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及净光合速率增强。  相似文献   

16.
贮藏环境湿度对采后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荸荠、东魁和炭梅3个品种杨梅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环境湿度对果实腐烂率、硬度、失重率、出汁率、糖和酸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0℃条件下,高湿(100%RH)处理果实的腐烂率最高;低湿[(71.0±1.85)%RH]处理导致失重率增加,出汁率减少,果实品质显著下降;中湿[(84.1±1.84)%RH]处理可明显减少腐烂发生,有效维持采后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杨梅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东魁杨梅成熟期(6月下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Pn与各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东魁杨梅成熟期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Pn与Gs和Tr均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PAR有双曲线关系,与Tl有S型曲线关系,与RH有二次曲线关系。杨梅光合作用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密切,可为探讨杨梅合理栽培和区域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温胁迫对甜椒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57  
 研究了35、40、45 和50 ℃高温处理0~60min 对甜椒净光合速率(Pn) 、细胞间隙CO2 浓度(Ci) 、气孔导度(Gs) 、蒸腾速率(Tr) 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5 和40 ℃处理下, Pn 随Ci 的下降而下降, 而45 和50 ℃处理下, Pn 明显下降, 但Ci 在45 ℃下变化不大, 50 ℃下增加, Gs 的变化与Tr 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严重的高温胁迫下光合抑制主要是由于非气孔限制引起, 而在胁迫较轻时, 可能主要是通过气孔限制。蒸腾作用对气孔导度的敏感性高于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Fv/ Fm、Fm、Fo 在35 和40 ℃处理下变化不大,而45 和50 ℃处理下Fv/ Fm、Fm明显下降, 但Fo 上升, 处理结束后置于25 ℃下24 h 后都能得到恢复, 表明短期高温下光系统II 的可逆性失活是光抑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生草对鲁西北果园生态环境及苹果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果园生草对果园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红富士”光合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生草后降低了“红富士”生长季节的冠层温度和果园土壤温度,提高了果树冠层湿度.对土壤湿度的影响表现为两面性,前期显著降低,后期高于清耕区.同时,覆草后“红富士”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升高.且对生态环境及光合的调节程度与草种种类关系密切,白三叶草调控能力优于黑麦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