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国际上葡萄酒庄的发展,葡萄酒广泛进入到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中,葡萄酒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宁夏现有葡萄酒庄旅游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葡萄酒庄旅游功能偏弱,如缺乏文化主题及设计特色、多数酒庄基础设施较薄弱、缺少标志性元素和良好的外环境景观等,认为旅游融入到葡萄酒庄景观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和葡萄酒庄内外各类景物的特点,注重对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并从酒庄建筑、酒庄文化、观赏游线、景观水系、基础设施及植物造景等方面对葡萄酒庄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因此,将旅游融入到兰月谷酒庄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促进宁夏葡萄酒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14,(25):14
2014年世界葡萄大会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这里规划建设5个示范酒庄,云上酒庄和天池葡萄酒庄是其中的2个。赏完了葡萄,心里最惦记的莫过于葡萄酒了。当日下午,本刊记者一行来到云上酒庄。酒庄的四周秩序井然地种植着上百亩的葡萄,透过酒庄的大玻璃窗远山近景青翠可人。及至上到二层的展馆大厅,发现这里的许多角落都摆放了储藏过葡萄酒的废旧橡木桶。主人说这些酒桶因储藏葡萄酒的时间很长,浸润在桶里的各色酒香会飘荡在空旷的大厅里,让人不知不觉地沉浸在葡萄美酒的时尚浪漫里。参观伊始,主人盛情邀请本刊记者品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昌吉回族自治州葡萄酒庄旅游服务质量,选取昌吉州10家代表性葡萄酒庄为研究对象,采用AHP-FCE模型,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接待、旅游服务项目、运营与管理4个层面构建昌吉回族自治州葡萄酒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得出,昌吉州葡萄酒庄旅游服务质量整体得分2.02,表明旅游服务质量中等偏差。据此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接待水平、注重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完善酒庄管理制度和培训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酒庄数量的日益增加,葡萄酒旅游已成为休闲度假的潮流。本文提出了可持续型酒庄开发、个性化服务设计、全方位营销等方法来推动"旅游+葡萄酒"的酒庄发展模式,致力于通过文化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赋予中国酒庄旅游的独特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酒庄数量的日益增加,本文提出了可持续型酒庄开发、个性化服务设计、全方位营销等方法来推动“旅游+葡萄酒”的酒庄发展模式,致力于通过文化和环境的和谐统一赋予中国酒庄旅游的独特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14,(25):15
见过了千奇百怪的葡萄,也沐浴过橡木桶的酒香,那这葡萄酒也一定得仔细品一品。本刊记者带你走进天池葡萄酒庄,品味浓情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红葡萄酒口感有何不同?陈酿数月的葡萄酒又是如何从木桶里提取出来的?请随本刊记者一起走进天池葡萄酒庄,品味浓情葡萄酒,揭晓谜底。放眼望去,天池葡萄酒庄背靠青山、面向平川,视野开拓,东西均为葡萄园种植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整个酒庄随着地形走势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分为酿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旅游业作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之一,依托著名的葡萄种植基地,打造酒庄参观、品尝美酒、节庆活动、度假休闲、整合周边资源的特色旅游产品,在政策扶持和国家人才培养中发展壮大,但同时存在专业经验缺乏、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行业统计信息不足等自身问题以及国内其他旅游产业和国际同行的挑战。中国的葡萄酒旅游业起步晚,却发展迅速,形成与澳大利亚相似的发展模式,但面临宣传不足、产品单一,缺乏经验与人才等问题。因此,通过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和教训,中国葡萄酒旅游业应整合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加大产业扶持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多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葡萄酒旅游业作为新型的利基旅游业,其发展也必然会依赖信息技术。本文以烟台葡萄酒旅游为例,分析了葡萄酒旅游业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庄数量越来越多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梳理了目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宁夏贺兰山东产区麓葡萄酒庄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是中国著名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地,目前已形成了以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酒瓶制造、橡木桶生产、彩印包装、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先后获得"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中国干红葡萄酒城"等美誉。据介绍,昌黎县目前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3.6万亩,葡萄酒销售2.27万吨,销售收入达4.5亿元。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集安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职业技能型农民共50人,到集安市皓雪葡萄酒有限公司参观学习,体验集安特产冰葡萄酒的制作过程,在参观冰葡萄酒庄时,遇到中央电视台到酒庄采访,学员与主持人一起了解集安冰葡萄酒的酒文化,亲自品尝了2018年度冰葡萄压榨出  相似文献   

12.
张红 《云南农业》2001,(11):13-13
美国提子葡萄由于耐贮运、粒大、肉厚、色艳深受种植者和消费者欢迎.美国提子无核葡萄和其它葡萄一样,除鲜吃还可加工系列食品和饮料,如葡萄干、葡萄果酱、葡萄醋、葡萄酒等等,甚至还可以加工成健身药浴产品,其产品附加值开发相当广泛.美国无核葡萄种植不仅适宜北方,也适宜南方.在南方种植无核葡萄还有早熟的优势,如果实现产业化大基地开发,完全可做到"南葡北运"抢占北方市场,另外,还可开发成葡萄观光园搞旅游.种植美国无核葡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武威葡萄栽种酿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自然条件独特,是全国生产葡萄酒原料的最佳区域之一,是最有希望酿造绿色食品的地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葡萄酒城。武威坚持以凉州文化为魂,以特色旅游为体,稳步推进葡萄酒庄酒堡建设,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葡萄酒产业跨界融合、互促共进,一批集科研开发、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为一体的酒庄集群初步建成,以葡萄酒为载体的特色文化旅游观光产业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14.
项目内容 结合秦皇岛市卢龙县柳河山谷谷内资源特色,建设柳河山谷葡萄酒综合开发项目。项目以柳河为带,乡村为依托,沿途串联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打造以葡萄酒为主题,以酒庄集群为特色的旅游核心区。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回顾国外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葡萄酒市场增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及实地调研,运用归纳演绎方法系统阐述房山区发展特色葡萄酒产业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障碍因素;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提出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应围绕“境、纯、精、正、品、鉴、赏”7大酒文化创意主题的产业定位,按照“一带、两圈”的总体布局展开;总结波龙堡酒庄全产业链型发展模式特征,探索酒庄以种植基地观光游、酿酒工艺科普游、酒窖城堡探险游、佳酿品尝奢华游等旅游模式为路径的发展方向,提出未来房山区打造酒庄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为在大城市郊区推广适宜的葡萄酒特色产业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9月,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大使广德福率队赴托斯卡纳就意大利葡萄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调研组深入走访了托斯卡纳4家有代表性的酒庄,实地考察葡萄种植园、酿酒车间和储藏酒窖等,并与各酒庄负责人进行座谈,对意大利葡萄酒产业发展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1 基本情况意大利是全球重要的葡萄酒生产国和贸易国。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在中国·河西走廊第六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即将开幕之际,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委员会、河西走廊葡萄酒品牌营销推广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目前,甘肃省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小酒庄建设生机勃勃,生态效应、富民效应、强市效应逐步显现,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我省惠民富民强市特色优  相似文献   

18.
张小清 《北京农业》2014,(25):16-17
在2014世界葡萄大会上,北京市延庆县和河北省怀来县联手推出“延怀河谷”葡萄及葡萄酒产区规划。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这一举措引来社会广泛关注。“延怀河谷”是什么?它有哪些现实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什么是延怀河谷?北京市延庆县和河北省怀来县山水相连、地缘相接、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经济社会交流源远流长。延怀河谷葡萄及葡萄酒产区(以下简称“延怀河谷产区”),是两县以官厅水库为核心,以妫河、桑干河、洋河、永定河流域为重点,以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酒庄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资源共享、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特征的区域经济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磴口县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内蒙古漠北金爵葡萄酒庄的农业自动气象监测站气象观测资料,综合考虑不同物候期气象适宜度、气象灾害条件,利用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对漠北金爵葡萄酒庄2018年生长的"赤霞珠"进行气候品质认证。结果表明:2018年该产地在赤霞珠生长期间特有的天气气候条件有利于其天然品质的形成。认定漠北金爵葡萄酒庄于2018年出产的赤霞珠酿酒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特优。  相似文献   

20.
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作为中国"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之一,在国家政策和地区发展的双向推进下日趋繁荣,逐渐崛起以葡萄酒庄文化旅游为主的葡萄酒旅游产业。本文在对国内外葡萄酒旅游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文献的整理及评述,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化分析,拓展研究内容,加深研究深度,创新研究方法,以期加强与国际社会及社会不同机构的协作交流,这将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