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日本的农地流转是在《农地法》和《农促法》两大法律框架内进行的,1965年至21世纪初,不管是从流转数量分析,还是从农地流转价格来看,其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为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其核心在于不断推进农地流转制度的持续创新。日本农地流转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大力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二是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三是界定清晰的土地产权是农地得以顺利流转的前提;四是积极推进农地制度持续、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187-188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农地流转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农地的有序、合理流转能增加土地经营适度规模,采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收益。襄阳市地处我国中部,山区、丘陵、平原分别占40%、20%、40%,地貌地形复杂,农地流转应该因地施策。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在农地流转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襄阳市农地流转的现状,得出了五个方面的启示,以期为襄阳市及我国类似地区农地流转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客观需要。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的探讨,从中得到促进我国农地流转的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农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有助于激发农业活力,提高农业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对国外农地流转交易的制度政策与法规、政府与资本制约及确权与产权等相关经验进行研究,发现有些国家流转制度政策法规完善,登记与流转制度健全,交易机制透明,对相关主体利益保护到位;有些国家通过市场化交易、设置中介服务机构、推行农业者制度等实现对政府与资本的制约;有些国家重视土地产权与确权,规范农地流转合同,允许设置抵押权等,都有利于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反思现阶段阻碍我国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部分问题,如政策执行与现实有脱节、金融服务体系缺少规范和扶持、流转程序专业化与规范化不足、农民主动流转意愿较低等。结合国外经验与国内实际,提出解决农地确权的遗留问题,加强市场监管,发展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流转服务机构,加强农民社会保障,强化各方契约精神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日本农地流转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美国、日本为例,分析其土地流转的做法,比较了两国在土地流转制度方面存在的异同之处,提出了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土地流转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制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弃传统的综述框架,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农地流转障碍、制度创新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7.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8.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从包括制度创新、交易费用在内的诸多角度,深入探讨了农地流转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制度形成原理及产权理论解释了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形成的困境,地方集体组织与政府、农户之间相悖的利益关系以及农户残缺的农地产权是农地流转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地方集体组织利用职权通过对农户农地产权的侵蚀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依靠政府的力量变革农村中的部分生产关系、削弱地方集体组织的权利是农地新制度形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调动了国有农场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垦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迅速成熟的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又把农地流转制度的建立提上了农业体制改革的日程。关于农地流转制度的理论探讨,对农垦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美及西欧等国家通过农地制度保障了农地利用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协调发展,并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对比我国农地制度发现,我国农地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家才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可借鉴日、美及西欧等国家的经验改革我国的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不竭的动力。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对农地经营制度进行创新.使土地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意义重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代表性的几种农地经营制度的创新模式。分析了这些创新模式产生的背景、涵义和操作方式及其作用.以及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有效开展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作者介绍了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市场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农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得益于明晰的土地私有产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政府的扶持等。最后,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有效开展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作者介绍了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市场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农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得益于明晰的土地私有产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政府的扶持等。最后,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农地流转相关法律的规范性与完备性、农地流转法律的一致性、农地流转程序3个方面,分析我国农地流转相关法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其可能引致的风险;并提出细化相关法律规定,修订相关法律条款,建立专门的农地流转法律体系,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及借鉴境外成功经验进行本土化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的方式分析了海峡两岸农地政策的演变,探讨了中国大陆现行农地政策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三点建议:在农地制度改革中应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运用法律法规手段;让农民直接参与农地改革.  相似文献   

17.
农民承包地流转速度加快,问题也在增多,许多地方在政府主导下强迫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侵犯。土地关系着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土地流转也不是单一事件,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建设规范的农地流转速度,更要把土地流转与转变思想观念、地方机构改革、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建设和法制建设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现行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模式比较及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农地使用权模式主要分为分散式流转和集中流转,不同流转模式有其优缺点和适宜区域。研究发现分散流转自由灵活,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和欠发达的地区占据"主要角色",而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拉动较大的区域适宜集中流转。文章选择了典型地区评价不同农地流转模式的效应,研究发现,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采用集中流转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流转率也比较高;而河北等粮食主产区域流转率不高,效益也不明显,提出了农地流转模式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不竭的动力。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对农地经营制度进行创新,使土地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意义重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代表性的几种农地经营制度的创新模式,分析了这些创新模式产生的背景、涵义和操作方式及其作用,以及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郭斌  马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00-20402
结合西安实地调研结果,构建了农业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模型,对流转农地与非流转农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有助于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但是流转地的利用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