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安吉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因子分析,10个用于表征土壤抗蚀性的指标,可以简化为水稳性团粒因子、无机黏粒类因子两个相互独立的公因子。根据土壤抗蚀能力可以将8个样地分为3类。落阔林、灌木林、毛竹林为第一类,土壤抗蚀能力强。茶园、草地、常阔林、松林划为第二类,抗蚀性较强。而裸露地抗蚀性差,单独作为第三类。≤1 mm细根能有效提高土壤抗蚀性能。在表征根系的参数中,根体积更能映根系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浙江安吉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库总库容、最大有效库容、滞洪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等特性及差异,并对影响土壤最大有效库容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安吉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库容状况有较大差异。灌木林、落叶阔叶林土壤具有较高的总库容、兴利库容、滞洪库容和最大有效库容,表现出较强的贮水能力。裸露地土壤死库容最高,而其他土壤水库容指标都要显著低于有植被覆盖的样地。土壤理化性质、≤1mm细根显著地影响着土壤的最大有效库容。根系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最大有效库容的影响,最终是通过改变土壤的孔隙状况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浙江安吉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指标筛选及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应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得到衡量森林土壤抗蚀性的3个最佳指标:>0.25mm水稳性团聚体、>0.5mm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水稳性指数,并以此为变量分析比较不同植被类型及不同土层的土壤抗蚀性变化规律。进一步经DIDCRIM过程判别分析,构建了安吉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强、较强、差3个等级的判别函数,模型平均误判概率仅为0.0704,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在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设立典型样地,研究了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灌木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林地枯落物养分贮量等30项内容,揭示了不同林型树木生长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多因素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山地土壤养分的含量规律,并将土壤养分诸特性的综合优势作了排序,其结果为阔叶林>灌木林>经济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以便更好地做到合理利用森林土壤,科学营林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龙川江流域6种不同植被类型对紫色土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和土壤养分(总磷、速效磷、总氮、碱解氮)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锯齿形布点法,采集紫色土表层至30 cm深度的3个土层紫色土样品,用3次4分法分离多余样品,并测定相应指标。[结果]总磷、速效磷、总氮、碱解氮的含量和腐殖质、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碳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枯枝落叶层显著高于其他层(地下0—10,10—20,20—30 cm),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无显著差异。果园土壤腐殖质及其组成显著高于桉树林覆盖土壤,表现为果园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桉树林。土壤腐殖质各组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腐殖质组成与土壤有机质、总磷、速效磷、总氮、碱解氮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果园和落叶阔叶林下土壤腐殖质及其组分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滇西南澜沧县为研究区,研究了滇西南亚热带多年生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和3 a生人工桉树林土壤中微量元素B,Cu,Zn,Fe,Mn的有效含量、分布规律,以及相似生境条件下三种植被类型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消耗状况及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有效Fe含量较为丰富,远高于临界值;而有效Zn,Mn,B含量很低,低于临界值,该地区属于Zn,Mn,B缺乏区;在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下土壤中有效Cu的含量低于临界值,而在桉树林下土壤基本不缺Cu;(2)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量有较大差异。常绿阔叶林下土壤中有效Fe,Zn的含量最高,有效Mn的含量最少;桉树林下土壤中有效Cu,Mn的含量最多,有效Zn的含量最少;松树林下土壤中微量元素都不多,其中有效Fe的含量最少;三种植被类型下土壤都缺少有效B元素;(3)相比较而言,在相似生境条件下,桉树林对有效Fe元素的消耗大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但三种植被土壤中都不缺有效Fe;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对有效Zn,Cu元素的消耗大于桉树林;常绿阔叶林对有效Mn的消耗大于桉树林,而桉树林对有效Mn的消耗大于思茅松林。且三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中都缺Zn,Mn,B,Cu微量元素;(4)各微量元素有效量在研究区土层中的分布规律因元素种类而异,少数元素与植被类型有关;在常绿阔叶林地中,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有效Fe,Mn含量升高,有效Zn含量降低;而在生境条件相似的桉树林地中,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有效Fe,Mn含量降低,其它元素则没有变化规律。在思茅松林地中,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有效Fe,Mn含量降低;而在桉树林地中,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有效Fe,Mn含量升高,其它元素则没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花江峡谷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膑  钱晓刚  彭熙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139-141,157
花江峡谷是一个严重石漠化的喀斯特峡谷,水分是花江峡谷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故在花江峡谷区如何选择适当的植被类型是充分利用降水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研究花江峡谷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适合该区生态修复的植被类型,为峡谷区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多年生的柚木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影响较大;花椒树(特别是长势好的花椒树木)对土壤水分的保持具有明显作用。(2)在时间分布上,各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含水量均随降雨量的多少而升降,但进入12月份在降雨量最低的情况下,花椒的土壤含水量甚至出现升高的现象,反映了花椒特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研究结果证明大面积种植花椒树有利于提高研究区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子午岭北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1,他引:54  
研究了子午岭北部黄土区次生植被演替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吸力之间关系符合幂函数θ=aSb,且相关系数达极显著。参数a值也随着植被类型的不同,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辽东栎群落>白桦林群落>山杨林群落>狼牙刺群落>虎榛子群落>铁杆蒿群落。在同一吸力段范围内,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辽东栎林群落、山杨林群落、白桦林群落、虎榛子群落、狼牙刺群落、白羊草群落、铁杆蒿群落、撂荒地。在低吸力段,不同群落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的差异明显,乔木林土壤的含水量最高,灌木林高于草地土壤,撂荒地土壤最低。在20~50cm土层中,随着土壤吸力的增高,各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缩小。在中吸力段,乔木林地0~20cm土壤含水量最高,但草地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灌木林地。20~5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与上层土壤相似。植被类型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特性对土壤的蓄水和持水性能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青山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物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青山5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石砾含量(粒级≥1 mm)、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除辽东栎一虎榛子混交林外,乔木林地土壤石砾含量、土壤容重较灌木林地小,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较灌木林地大.土壤饱和导水率平均值排序为:虎榛子灌丛林>山杨天然林>白桦天然林>油松人工林>辽东栎-虎榛子混交林.0-60 cm土层饱和蓄水量山杨天然林最大达3 550.36 t/hm~2,辽东栎一虎榛子混交林和虎榛子灌丛林较小,分别为2 319.85 t/hm~2和2 271.87 t/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山东省不同植被类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选取山东省黑松林、柏木林、针阔混交林3种植被类型下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土层(0-20cm、20-40cm)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0-40cm土层黑松林、柏木林和针阔混交林的SOC含量变化依次为4.35-15.04 g·kg-1、5.72-34.87 g·kg-1和3.71-10.72 g·kg-1,各土层中柏木林的SOC含量最高;(2)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不同植被类型下存在一定差异,SOC和POC含量表现为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黑松林,DOC含量在上、下土层间表现为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黑松林,EOC含量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黑松林;(3)除黑松林的DOC和EOC外,其余各植被类型的SOC、EOC、EOC、POC含量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4)SOC与POC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余各碳组分之间关系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碳组分受土壤理化因子影响较大,全氮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速效钾、全钾和pH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显著(P<0.05)。黑松林、柏木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之间存在差异性,总体上柏木林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说明SOC及其组分受到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侵蚀坡地治理实践,就侵蚀坡地治理中的“小老头松”、侵蚀坡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群落配置中的地带性、重建植被中的群落演替、坡地茶果园开发方式、庭院经济生态体系等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侵蚀坡地土壤贫瘠和裸露坡地近地表千热化是重建植被的主要障碍因素;坡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植被、小气候等因素;侵蚀坡地植被的重建必须着眼于建立地带性森林系统,遵循地带性规律进行种群配置;植被群落发育程度必须与土壤肥力恢复水平相适应,即在先锋群落配置中要注重草被层的生长,避免造成“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空中绿化”现象;侵蚀坡地果园的开发必须注重地被植物的保护和建设。“果-草-牧-沼-菌”庭院经济生态工程是解决水土流失区农民“钱”、“肥”、“烧”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浙江省天台县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浙江省天台县不同森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为该区域今后在森林水源涵养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对天台县8种森林类型(毛竹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黑松林、木荷林)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持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8种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在8.05~23.84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4.59~35.15 t/hm~2,其大小排序为:木荷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黑松林毛竹林针叶混交林;8种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各森林类型土壤容重介于0.83~1.21 g/cm~3,土壤持水力变化范围为200.74~575.70 t/hm~2,其大小依次为:黑松林针阔混交林木荷林杉木林毛竹林马尾松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结论]阔叶林以及含有阔叶树种的森林类型枯落物以及林下土壤持水能力均较强,其中土壤持水能力最强的为黑松林。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水文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浙江省5种典型林型(杉木林、毛竹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枯落物及林下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布设30m×30m标准样地,枯落物水文效应测定采用浸泡法,土壤层水文效应测定采用环刀法。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蓄积量大小介于10.14~25.07t/hm2,排列顺序分别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最大持水量大小介于21.82~33.64t/hm2,排列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有效拦蓄量大小介于16.8~24.84t/hm2,其排序为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5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持水量均随浸水时间而增大并逐步趋于稳定,其关系符合对数函数;前0.5h内枯落物吸水速率最大,1h之后吸水速率急剧降低,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枯落物的吸水速率趋于统一,其关系呈幂函数关系;5种森林类型林下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孔隙度、持水能力等指标差异并不显著,土壤持水力均值介于201.86~296.63t/hm2。综合来看,阔叶林及含有阔叶树种的林分持水能力相对高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经过十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从规划、研究、建设、管理、推广等角度,总结出十大特点。实践表明,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生态农业,只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群众积极参与,认真实施总体规划,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功能和配套技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能建立起一个整体协调,持续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和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经验。  相似文献   

16.
运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模型以及综合模型,计算浙江省植被NPP,并与国际生物学计划(IBP)推荐值进行比较,旨在找出最适用于浙江省的一种植被NPP计算模型;分别分析三种模型模拟的植被NPP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站点的经纬度、DEM及其衍生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浙江省植被NPP进行空间插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结果显示:(1)综合模型模拟的浙江省植被NPP与国际生物学计划(IBP)推荐值最接近,为952.722~1376.971g.m-2.a-1,并且NPP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60-70年代植被NPP增幅最大,为33.31g.m-2.a-1;(2)对于三种模型,北部嘉兴市的植被NPP最小,南部温州市的植被NPP最大;植被NPP的空间分布形态一致,全省范围内均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3)比较得出,综合模型在模拟计算浙江省NPP时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聂国辉  叶永棋  叶碎高  开美玲 《土壤》2009,41(2):303-307
Cs-137示踪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本文在非耕地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在浙江省天台县典型区域内,得出Cs-137基准值为2382.02 Bq/m2,土壤Cs-137剖面分布函数为 Cs = 243.73e-0.113z,同时分析了非耕地典型坡面上不同部位的侵蚀与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20 cm以内的范围,坡地土壤净流失上部大于中下部,在距坡脚附近有土壤沉积现象.坡面不同部位的土壤侵蚀速率并不随着坡长的增加而简单地增大,而是随地表植被结构和覆盖度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