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沈阳市毓宝台灌区水田进行了三方面研究:彭曼-蒙特斯公式水田需水量的计算、水田渗漏量的试验和计算、水田土壤部分物理性质指标测试。最后得出沈阳市毓宝台灌区的水田需水量、渗漏量和耗水量结果,为沈阳灌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铜峡灌区耗水量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农业耗水量是耗水大户.将影响灌区农业耗水量的主要因素:引水量、排水量、降雨量、蒸发量和地下水位埋深作为影响因子,建立青铜峡灌区灌溉耗水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应用此网络,对2001-2003年灌区灌溉耗水量进行了预测,误差满足要求,精度较高,说明网络函数的选取和结构设计较为合理,该模型可用于灌区农业耗水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以沈阳市毓宝台灌区为例,对原状土样采用2种试验方法,一种在现场采用双环入渗试验法,另一种在室内依据<土工试验规程>采用变水头渗透试验法,实测得出灌区的渗透系数,计算得出渠道的渗漏量.采用SAS 6.12程序的T-TEST模块分析试验结果,对2种试验方法作出比较.  相似文献   

4.
利用FAO-56推荐的彭曼-蒙特斯公式对比研究了帽儿山天然次生林(22a)和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林(27a)的潜在蒸发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和原始红松林各年潜在蒸发散具有明显的月季变化规律,第二和第三季度潜在蒸发散之和分别占全年总量的78%~87%、76%~84%。原始红松林多年潜在蒸发散的变化为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年均温和年蒸发量显著影响该地区潜在蒸发散。天然次生林潜在蒸发散呈下降趋势,显著影响潜在蒸发散的气象因子为年日照时数和年均相对湿度。主要气象因子对天然次生林和原始红松林潜在蒸发散变异贡献率分别为92%、6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彭曼公式,膜下滴灌棉田不同灌溉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基于彭曼公式,设计一定梯度的灌溉处理,结合气象数据和土壤墒情,进行小区试验,分析干物质积累、水分消耗的变化规律,研究干物质积累、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结果]棉花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趋势符合“S”型变化规律;基于彭曼公式推荐灌溉量下的土壤储水量基本上处于棉花各个生育期需水的适宜状态,在未对棉花生长造成胁迫的前提下,对土壤水分利用充分,起到了节水的作用;棉田日蒸散量在整个生育时期呈现“低-高-低”的趋势;从干物质日积累和日耗水量拟合结果来看,其2=0.857 8,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建立了籽棉产量与灌溉置的回归模型:Y=-0.010 8 x2+ 7.9069 X-1 029.9 R2=0.926 2).[结论]以彭曼公式为理论指导膜下滴灌棉花的灌溉量,基本符合棉花各个生育时期的需水规律.  相似文献   

6.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需水量是农业用水的主要部分,也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消耗水量的最主要部分,它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必需资料;是确定作物灌溉制度以及地区灌溉用水量的基础,是制定流域计划、地区水利规划,以及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和农田灌排实施的基本依据。在我国,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有三大类,其中第三类彭曼-蒙特斯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为了利用水田土壤的本构关系进行各种数值计算,结合蠕变试验中采集到的数据,采用 Matlab软件的拟合工具,得到了Burgers模型的粘弹性参数;针对 ANSYS有限元软件的计算要求,推导了将其转化为Prony级数形式的计算公式,根据试验环境,通过试修方法建立了合适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说明:利用 Prony级数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不大于 1%。Prony级数的转化公式方法简单,计算精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沈阳市浑北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分析与计算,为浑北灌区的合理运行、管理以及沈阳市的水资源优化利用和调配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有计划地实施灌区节水与非工程措施,逐步建立起高效节水型模式,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SIMETAW模型的北京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估算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应用北京近56年气象数据对SIMETAW模型进行校正,并利用模型估算北京地区主要大田作物需水量。结果表明:SIMETAW模型对参考作物腾发量的模拟与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值较为接近,r>0.94,结果可靠。北京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系数在全生育期内均呈现单峰型曲线;果树类作物需水量相对较大,其次是粮经作物,其中春花生、棉花、春甘薯和冬小麦需水量较大,均在430 mm以上;蔬菜类作物由于生育期较短,单季耗水量小,均在400 mm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水田机械除草作业质量,以株间立式除草装置为研究载体,阐述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压埋式除草机理,建立除草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为提高除草部件作业性能,确定最佳工作参数,以除草弹齿旋转速度、机具前进速度及弹齿入土深度为试验因素,株间除草率及伤苗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分析不同工作参数下除草性能规律,运用Design-Expert 6.0.1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建立因素与指标间数学模型以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除草弹齿旋转速度69.3 r·min~(-1),机具前进速度0.44 m·s~(-1),弹齿入土深度38 mm时,机具除草性能质量最优,除草率81.5%,伤苗率4.6%,满足机械除草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中国的用水大户,主要消耗于灌溉,约占总用水量的90%。发展灌区节水农业是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状况的必由之路。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对水资源短缺状况及灌溉和灌溉水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中国北方灌区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北方灌区节水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注重农艺节水技术研究;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水型种植结构研究;设施条件下的节水理论与技术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地研究确立;开展生物节水技术地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沈阳地区稻田节肢动物种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在农大,汪家,大庙3块实验地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沈阳地区水稻害虫15种,天敌昆虫和种,蜘蛛20种,基本明确了沈阳地区稻肢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为沈阳地区稻田生物群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冬水田蓄水状况,既关系到小春生产用水,又能为来年大春适期早播早栽创造有利条件。结合达州地区冬水田的实际情况,该文简要分析了达州地区冬水田的管理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达州冬水田建设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大力发展冬水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会泽县冷浸田排水控制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浸田是云南省会泽县涝渍型灾害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建立会泽县冷浸田排涝渍控制指标,对建设高产稳产田具有指导作用。以涝渍水深为综合指标模型,利用规范或规程规定及经验数据确定相应指标,采用地下水渗流计算进行浸润曲线复核排水沟底深。建立了会泽县冷浸田排涝渍指标:排渍深度1.2~1.8m,耐渍深度0.5~0.8m,耐渍时间3d,稻田适宜渗漏量为8mm/d,地下水临界深度0.8~1.4m。通过工程实践与运行效果观测,排水效果明显,加强了土壤通气性,土壤排水通气顺畅。从工程设计角度采用浸润曲线复核基本尺寸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青铜峡灌区水稻田三氮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宁夏青铜峡灌区水稻田三氮(总氮、氨氮、硝氮)作为研究对象,从田间运移、土壤剖面中的变化以及在排水沟内受到的消解作用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水稻田间,排水中总氮浓度大于其在引水中浓度;5、6月份田间积水中总氮浓度小于其在引水、排水中浓度,7、8月份刚好相反。引水中氨氮浓度小于其在田间积水、排水中浓度。5—7月排水中硝氮浓度>其在引水中浓度>其在田间积水中浓度,8月份变化没有明显规律。(2)土壤剖面中0~20cm土层三氮含量最高,随着土壤剖面加深,呈递减趋势,总氮在灌溉后的含量高于灌溉期间,氨氮、硝氮灌溉后的含量低于灌溉期间。(3)排水沟内三氮均受到消解作用,消解幅度呈氨氮>总氮>硝氮的趋势,且与植被覆盖度、沟道长度、水流速度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东85个出口菜场灌溉水中9种污染物质测定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灌溉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含量均在所采用的有关标准限量内。综合污染指数分析,除78号样是在0.5 ̄1.0之间,综合质量为尚清洁外,其余都小于0.5,达一级标准,属清洁,符合无公害蔬菜水质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7.
赵晓明  黄立春  蔺聪  王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53-254,270
以沈阳市项目区为研究对象,借鉴了国外灌区的管理模式,探讨了SIDD在沈阳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型径流场研究太湖地区稻季氮素的径流排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准确评价稻季氮素径流排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建立一面积为714m^2的大型径流场。通过测定降雨、灌溉输入氮量以及稻田径流氮排放量,研究在常规施肥、灌溉条件下太湖地区乌栅土上稻田施氮肥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季径流氮中主要为溶解无机氮,所占比例达69.2%~91.4%,颗粒氮、溶解有机氮比例很低;氮素径流排放主要发生在苗期,稻季后期排放量较少;径流氮排放量低于降雨和灌溉氮素输入量,用较高氮浓度水体灌溉稻田可能是减少周围水体氮总量的有效方法;与同期进行的原状土柱试验比较发现,将田埂高度由6cm增加到8cm,稻季径流量和氮素径流排放分别降低73.4%和约90%。降雨输入氮在研究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