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报道用紫外线照射孢子印的方法,诱变出平菇新菌株铜山4011。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株:低温型平菇Pleurotusostreatus(即粗皮侧耳),于1982年秋引自本县利国菌种厂(该厂1982年春引自上海农科院),本所编号401。参试菌株有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1981年引自福建农科院),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1981年引自省微生  相似文献   

2.
七个平菇菌株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肇平  汪美雨 《食用菌》1998,20(2):19-20
1996年.我们引进部分地区的平菇新菌株,通过栽培比较.选出了适于本地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为今后平菇生产奠定了基础.现将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平菇菌株 杂交17号和杂交3号.广温型,引自江苏农科院;江都10号、12号,广温型,引自江苏江都富达食用菌所;高邮4号,广温型,引自江苏高邮食  相似文献   

3.
平菇是我国栽培最广泛的食用菌,为了进行科学管理,发挥优良菌种的固有特性,我们以平菇P1—2菌株(引自贵州食用菌开发公司)为试材,对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做了初探,现简报如下。试验方法(一)培养基选择:试验设A 麦粒培养基(麦粒70%、木屑18%、米糠10%、蔗糖0.5%、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4.
平菇是我省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由于生产中所用的品种混乱,产量品质差异悬殊。为了筛选适宜本地区气候条件的优良菌株,我们从1992~1994年对12个平菇菌株进行了对比试验,本文报告这一试验结果。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 平菇PL9033、PL9111、PL9039和PL9201是我院驯化选育成的4个新菌株;美味侧耳、F_3、C(_30)、糙皮侧耳、常州2号、青平4号、佛91和双耐引自山东省食用菌菌种场。  相似文献   

5.
微肥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晖 《食用菌》1995,17(1):15-16
微肥应用于食用菌中的研究已见报道,但不同微肥对食用菌不同种间作用的差异性尚未见报道,本文将硫酸锰、钼酸铵、硼砂、硫酸锌、尿素铁五种微肥分别添加入PDA培养基中,观测其对平菇、香菇、金针菇、黑木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①菌株:平菇CCEF89(引自西德),香菇863(引自古田县五田食用菌所),金针菇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五个平菇菌株在兰州地区的同一条件下栽培试验结果作一报道,并对栽培中遇霉菌污染后的处理方法及延长出菇时间、增加菇产量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材料与方法(一)菌株来源糙皮侧耳001、特白,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剑阁白平、青平4号,引自山东省青州市食用菌所,4011引自山东金乡县鸡黍菌种厂.用麦粒扩转原种,用棉子壳扩转栽培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合地道栽培的优良平菇菌种,我们于1986年在地道内设置了品比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一)场地为使试验有代表性,我们将试验安排在兰州市三号洞人防工事内,地道宽4米,高6米,总面积约4000米~2,水泥拱型,走向为“7”字形,南面和东面各有一个洞口,试验设在离南洞口250米左右处。(二)试材参试菌株共11个:P_1(引自中国农科院蔬菜所),P_2(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P_3(引自黑龙江应用微生物所),P_4(引自中科院微  相似文献   

8.
我厂为了选育出适合制罐的金针菇优良菌株,自1985年起,对引进的16个金针菇菌株,采用连续组织分离和自然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了适合制罐的优良菌株8501,现将试验结果简报于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株:8501(引自上海农科院),8502、8504(引自陕西铜川),8503、8509、8510(引自福建三明,8505(引自山东枣庄),8506(引自浙江庆元),8507(引自昆明),8508  相似文献   

9.
11个平菇菌株的区域适应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自国家食用菌标准菌株库的10个平菇菌株及当地生产上栽培最广泛的1个平菇菌株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结果选出了当地当季的栽培品种:9月初栽培,以灰白色新831为主,搭配高抗豫平5号;灰黑色以平菇99为主,搭配亚光一号、CCEF89。  相似文献   

10.
宋素珍  王学锋 《食用菌》2001,23(1):9-10
平菇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域或不同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栽培,其性状表现有很大差异。而就某一品种在当地条件下栽培是否表现优良,必须经过比较试验才能确定。为此,我们对自育的2个品种及引进的4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 平菇天虹1号、天虹2号(由本单位从野生株中分高获得)、冀农11(引自河北微生物所)、江都5526(引自江都市天达食用菌所)、九华191(引自河北省食用菌所)、广温7号(引自高邮市食用真菌所)。母种基质为PDA加蛋白胨;原种为麦粒种,另加1%…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高产优质,栽培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平菇当家品种和周年栽培的配套品种,我们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对七个平菇品种以不同栽培方式进行了三批次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凤尾菇PL-27(福建农科院)、平菇1(成都生物制品所原引自东北)、平菇2(青白江菌种站原引自湖北)、平菇3(浙江农大)、平菇4(上海食用菌所)、平菇5(成都外贸局原引自日本)、侧五(昆明食用菌所)等七个品种。 (二)栽培方法:每个品种分别进行箱栽  相似文献   

12.
1986和87年,我们在栽培凤尾菇、平菇时进行了搔菌覆土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一)供试菌株:高温凤尾菇831(引自青州市食用菌所),杂交平菇A_1(引自皖西农科所菌种站)。(二)备料播种:培养料为棉籽壳97%,磷肥1%,石膏2%,另加甲基托布津0.01%,含水量65%,拌好后堆放过夜。高温凤尾菇于5月20~24日分批在葡萄架下阳畦和室内大床栽培;杂交平菇于7月29日~8月5日分批进行室内大床栽培。阳畦和室内大床每小区约3米~2,投干料50公斤。播种量12%,自然温度覆膜发菌。(三)搔菌覆土:菌丝吃透料后及时掀去薄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猴头菇已被许多菇农所重视,为了筛选出适合我省气候条件以及适宜用棉籽壳栽培的优良猴头菌种,我们于1988年对引进的九个猴头优良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供试猴头菌株的编号及引进单位:H—3,引自上海农科院;H—4,引自广东微生物所;H—5,引自山西原平农校;H—6,引自中国农科院士肥所;H—7,引自浙江常山微生物总  相似文献   

14.
为缩短平菇菌株的育种年限,加快优良菌株的获得,以平菇的5个栽培菌株P129、黑380、茶39、华平49和B5-19分析与G30(高温30)菌株杂交后获得的71个子实体为材料,通过对71个子实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P28产量最高,每袋单产为1 007.5g,P16与HP41关联度最大,其综合性状最好,因此,筛选出综合性状较优良的平菇菌株P16、HP41。  相似文献   

15.
滕小玲  杨文斌 《食用菌》2002,24(5):11-11
平菇是本地区栽培面积最广,总产量最高的食用菌种类。其品种较多,但不同的品种适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栽培方式。因此需经比较试验确定适合本地域栽培的平菇品种以获较好的效益。本文报道,我们自育的1个品种及引进的3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 平菇长微1号(由本单位经诱变选育获得),平菇江都109(引自江苏天达食用菌所),平菇科杂优(引自安徽合肥菇丰食用菌所),新平1012(引自江苏兴化食用菌所)。1.2 培养基配制①母种培养基为PDA;②原种培养基为棉子壳50%,玉米芯(粉碎)40%,麸皮7%,石膏2%,石灰1%。  相似文献   

16.
1987年,我们从四川剑阁县菌种厂和湖北沔阳县粮食局菌种厂分别引进大白平菇和沔粮杂交3号平菇菌株。为了解这两个菌株在我地的生长特性,我所于当年秋季进行了比较试验,以平3(引自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为对照。大白平菇和沔粮杂3号平菇均系试管母种,本所转管、接原种和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基,大白平菇为麦粒,沔粮杂3号平菇和对照为棉籽壳。栽培料均为棉籽壳,每百公斤料用种量沔平和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母种保藏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将母种放在冰箱中低温保存,每3个月要转管一次,这样既麻烦又增加了工作量,有时转多了用不完还会造成浪费。笔者曾进行在冰箱中保藏母种120天以上不需转管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 红平菇,引自广西宾阳县黎塘食用菌场;沔粮平菇,引自天津市农科院情报所;金针菇杂交19,引自天津市农科院情报所;平菇辐射17,引自四川资阳城关职业中学;侧耳,引自贵州农学院。 (二)培养基 综合培养基。称取10g小麦+10g阔叶木屑+2500g水+200g土豆煮半小时过滤,取其1000ml汁液+20g蔗糖,2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VB_1和四环素各1片,琼脂20g,pH自然。 (三)保藏方法 将菌株接于18×1.5cm的试管斜面上,用棉塞塞紧,外包牛皮纸,用橡皮筋扎好,置20~  相似文献   

18.
香菇污染料袋栽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化县地处闽中山区,自1990年起大规模发展香菇栽培业。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必然会带来污染料的再生和利用问题。我们于1993年10月采用香菇污染料进行平菇的袋料栽培,获得了生物学效率165%的高产,与新鲜材料栽培平菇的生物学效率(一般报道80%~180%)相比,基本接近,现报道如下。 一、试验材料 (一)供试菌株 平菇1012,引自三明真菌所。  相似文献   

19.
邓联云  邓三水 《食用菌》1993,15(5):19-19
用稻谷制作食用菌菌种已见于诸刊,但以稻谷为原料来栽培食用菌尚未见有报道。笔者从1991年开始,进行了以稻谷为主料栽培平菇的试验,结果表明,不仅平菇产量高,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种平菇841、378、002(引自湖南省微生物所),831(引自山东青州市食用菌所),杂交52、NH—1(引自湖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省气候条件的优良草菇菌株,我们对在生产上推广的6个菌株和新引进的3个菌株,采用棉籽壳大床常规栽培法,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供试菌种有V_1、V_2和新泰(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V_(10)、V_(13)(引自上海菌种站),V_(23)、V_(35)、V_(54)、V_(20)(我所长期种植的品种)。制作母种用PDA 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稻草75%、米糠24%、石膏1%,含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