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改善车辆起步换挡品质提高乘坐舒适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装有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车辆起步,换挡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表征乘坐舒适性主要评价指标的冲击度与油门开度变化和换挡离合器接合速度之间的关系及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车辆起步换挡过程进行实时过程控制试验分析,提出了改善起步换挡品质,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概述AMT车辆起步的离合器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AMT)是车辆自动变速器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自动变速器 ,使用AMT的车辆的离合器控制是自动变速传动系的重要控制内容 ,车辆起步时的离合器控制是其控制的难点。本文给出该类控制系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说明现代控制方法在离合器控制过程中的应用及特点 ,并展望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动力换挡变速器结构复杂、自动化水平低、制造成本高等问题,以山地全履带拖拉机变速箱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简易版动力换挡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液压离合器和行星轮机构组组成,实现了拖拉机传统手动变速箱动力换挡功能,该装置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极大地解决换挡过程中出现动力中断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换挡时的冲击载荷,提高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大功率拖拉机动力换挡过程中湿式离合器充油压力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的离合器压力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Model free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MFAPC)算法,以实现离合器油缸压力的跟随控制。考虑到外界干扰和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构建湿式离合器驱动执行机构的完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AMESim仿真模型,以离合器油缸压力为控制目标,采用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离合器液压执行机构数学模型等价转换为动态线性化数据模型,并设计了基于MFAPC的湿式离合器压力控制器,经Matlab/Simulink仿真试验验证了动态线性化模型的正确性及控制算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与PID、MFAC等算法相比,本文算法控制跟踪效果更优,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MFAPC能够快速调整控制参数,响应期望压力变化;在方波信号激励下的响应时间仅为0.119s,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的稳态误差仅为±0.0281MPa,比传统PID算法降低了48.91%。此外,MFAPC的抗干扰能力优于其他算法,在接合过程中,湿式离合器最大冲击度仅为16.57m/s3,证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有利于提高动力换挡的换挡品质,保证大功率拖拉机工作过程中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6.
离合器的主要功能是切断或接合动力,使车辆在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可以停车、换挡、平稳起步。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一些机件的磨损、损坏或维修不规范,使离合器工作状态恶化,出现打滑、分离不彻底或振抖、噪音等故障。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此类故障时,驾驶员应立即停车检查,准确分析故障原因并及时修复,千万不能凑合使用,以防酿成重大事故。1分离不彻底,不能及时切断动力(l)故障症状。当踏下离合器踏板后,变速杆挂档困难,变速箱内有轮齿撞击声;挂挡后尚未松开离合器踏板,农用车就自动慢慢起步。停车时,踩下离合器踏板后…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履带车辆由拉杆式转向操纵机构改为由方向盘控制的转向操纵机构的原理、方案和组成,试验证明该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履带车辆的转向和行驶。  相似文献   

8.
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装有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起步控制问题,根据起步控制评价指标,制订起步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离合器压力的控制方法,实现了离合器压力的精确控制,给出起步控制流程.通过3种不同油门开度的起步试验和短时间连续起步停车试验,验证该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适应不同工况的起步要求,离合器油温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履带车辆由拉杆式转向操纵机构改为由方向盘控制的转向操纵机构的原理、方案和组成,试验证明该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履带车辆的转向和行驶.  相似文献   

10.
履带车辆传动系统换挡工况瞬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分析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瞬态动力学行为的仿真模型。首先,考虑离合器非线性摩擦系数和齿轮间隙等非线性因素,分别建立发动机、离合器和齿轮副等部件模型并集成为一个动力传动系统集中参数仿真模型。其次,以履带车辆油门开度突变这一瞬态工况为例,分析了过程中发生的齿轮反冲、脱啮和离合器粘滑颤振等动力学现象的机理。最后,利用小波变换进行了时频分析,辨识出了瞬态动力学行为的发生时刻和其在输出转矩中的频率成分,结果表明对应频率为114 Hz的轮齿反冲对传动系统输出转矩有显著影响,频率范围在1 500~5 000 Hz的摩擦元件颤振对输出转矩仍有一定影响,而5 k Hz以上的高频振动则对输出转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自动离合器起步模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自动离合器起步控制问题,采用改进的发动机恒转速控制作为总体控制原则,提出了一种以节气门开度、发动机转速与目标转速的相对偏差及发动机转速变化率为主要控制量的离合器起步模糊控制策略,实现在满足冲击度条件下的发动机恒转速控制。样车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在多种工况下均能顺利起步,起步平稳快捷,发动机转速波动小,起步冲击与起步意图相符。试验表明控制策略和算法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高速履带车辆静液传动改进模糊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高速履带车辆静液传动系统具有非线性及时变负载等特点,设计了应用于该传动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因系统响应在上升和稳定阶段对模糊控制器的比例因子有不同的要求,定比例因子的模糊控制器难以二者兼顾,故提出一种改进方法,以补偿量及其绝对值的乘积作为新的补偿量对系统进行控制,构成变比例因子的模糊控制器.仿真及试验表明,改进的模糊控制器响应迅速,能有效抑制系统超调量,且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有明显改善,适用于高速履带车辆的静液传动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以换挡过程中磁粉离合器的滑磨功及整车冲击度最小为评价指标,选取油门开度及其变化率、离合器主、从动件速度差等参数来控制换挡过程中磁粉离合器励磁电流的变化,实现了磁粉离合器和变速器自动换挡的动态协调控制。运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出换挡过程中磁粉离合器的模糊控制器。应用MATLAB/S imu link进行了磁粉离合器换挡过程的动力学建模,并对换挡接合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MATLAB和模糊控制理论对离合器起步结合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和建模仿真,并得到汽车起步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只要合理地控制离合器主、从动盘之间的正压力及其增长率,就可以满足汽车起步平顺性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湿式离合器换挡过程动态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建立了描述湿式离合器结合过程的多状态动力学模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离合器油缸充油过程中,缸内油压取决于油缸的结构参数;活塞达到其最大行程时,产生摩擦扭矩,形成换挡冲击,缓冲起始压力越高,冲击越大;滑摩时间、最大实际摩擦扭矩等取决于缓冲起始压力和终止压力,以及压力变化过程.随着缓冲起始压力的减小,离合器的滑摩时间、最大滑摩扭矩、最大动载系数、滑摩功都在增大,但换挡冲击减小.  相似文献   

16.
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传热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传热过程,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传动系统的传热模型,基于一维不可压缩流动理论建立了传动润滑系统的流动模型。采用耦合分析的方法将传动系统的传热与流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建立了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综合传热仿真模型,并编制了仿真程序。对某型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传热进行了实例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值较为一致,为研究其传热性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神经网络PID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提出一种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模拟神经网络PID(ANNPID)控制策略,由双电动机转向转矩协调控制、ANNPID控制和感应电动机转矩控制组成.通过建立双感应电动机独立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实现基于ANNPID控制的转向转矩协调分配和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感应电动机间接磁场定向(IFOC)转矩控制.采用该策略,在不同转向半径的行驶转向工况、0.5B半径转向工况和中心转向工况下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低速转向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  相似文献   

18.
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计算机仿真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是整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计算机仿真是研究转向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分析了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履带与地面的相互运动关系、转向阻力、仿真性能等方面对履带车辆转向性能仿真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系统参数匹配、转向期间换挡规律、平稳转向性能、性能仿真模型、转向控制理论以及驾驶的遥控化与行驶自主化等履带车辆转向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履带式车辆的运动特点,运用数力学中矢量分析理论和方法,推导了接地比压为线性分布时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与车辆重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度、加速度、车辆方位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指出了导致转向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