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南南繁基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南繁基地水稻育种田均有发生,且发生面积逐年增大,严重威胁水稻南繁育种安全。根据多年实践分析了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南繁基地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2015年宁波平原地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并就主栽品种抗性、气象因子、栽培管理等方面对发病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为切实提高宁波市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危害程度的关系,在田间比较了5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小苗机插和大苗机插)对病害发生程度和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田发病最轻,水稻产量损失最小;大苗机插发病最重,产量损失最大。移栽种植时,小苗机插发病较轻,病丛率显著低于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和大苗机插。因此,从细菌性基腐病控制的角度,在生产中推广直播或者小苗机插的栽培方式更有利于控制该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情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由菊欧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有不断蔓延和加重的趋势。本文根据现有研究资料,分别从该病的危害症状、我国发生与扩展情况、发生特点以及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侵染规律和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简要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5.
孙彤阳 《北方水稻》2007,(3):135-135,152
阐述了寒地水稻生产中的病害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诊断和低效防治,这些错误主要来源于发病机理上的错误认识,病症上的错误诊断:认为青枯病是生理性缺水导致的、把细菌性褐斑病当做胡麻斑病和赤枯病、细菌性基腐病是药害等。这些病害的发病原因多与北方寒地的早春温度有关,忽略了温度条件,单从发病单体症状来诊断是不能对水稻病害做到有效防治的。要充分认识青枯病是由真菌感染导致的,细菌性病害是大面积流行性的病害,从整体环境条件和若干个种植区的植株发病症状做以抽象总结,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2016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江苏省东台市普遍发生,重病田块病株率高达10%以上,发生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本调查分析表明,水稻品种感病、气候变化异常、田间管理滞后和机械植伤严重等是病害重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秧、科学水浆管理、主动用药预防等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验证寒地水稻病害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5对防治水稻稻瘟病、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等均有显著效果,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环腐病是最易传染、威胁最大的马铃薯病害之一,对种薯生产来说更是如此。它被称做细菌性环腐病,简称环腐病。它曾一度被叫做细菌性萎蔫环腐病,但这易和南方细菌性萎蔫病相混淆,所以就去掉了萎蔫一词(虽然它的确是一种细菌性萎蔫病)。1分布和危害1906年在德国首次记载了环腐病。以后,在其它许多地方也发现了该病害。目前,它发生于亚洲、欧洲、北美、中美、南美。在我国,该病害于50年代最先于黑龙江发现。随着育种材料的变换和种薯的调运,病区不断扩大。现在它已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在北方一作区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主要气象因子对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水稻鞘腐病发生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连续10年进行定点调查,收集水稻鞘腐病发生时期的气象因子及病情指数,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数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的平均温度是对水稻鞘腐病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其次为8月份的平均降雨量和9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试验结果为适期施药防治水稻鞘腐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甜菜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甜菜病害研究主要集中于真菌和病毒性病害,在2020年甜菜田间病害调查中观察到部分叶部和根部病害使用杀真菌药剂后未起到很好的防效,疑似存在细菌性病害。查阅文献表明国外近年已经关注甜菜细菌性病害,尤其在甜菜根腐和窖腐中,细菌性病原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在实验室对病样检测时也分离到细菌性病原,表明细菌性病原对甜菜生产存在一定的危害,不能忽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细菌性病害有:细菌性叶斑病、斑点病、尾腐病、根腐病、瘿瘤病、根癌病、黄萎病以及橡胶直根病。本文对国内外甜菜细菌性病害的种类、病原物、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未来甜菜细菌性病害研究的展望,建议加强针对甜菜细菌性病害的种子处理、病害调查、细菌分离和鉴定以及生物防治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甜菜细菌性病害的关注,最终能有效地防控田间的甜菜细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11.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近年来在仙居县呈上升流行态势,对水稻高产稳产构成极大威胁。为探索新的耕作栽培条件下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笔者系统调查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侵染循环和影响因素,探明了病害再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与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定位、克隆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法收效甚微,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途径。截至目前,从栽培稻和野生稻中鉴定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有40个,其中32个已被定位,9个已被分离克隆。本文对这些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特征和作用方式进行了介绍,重点对这些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水稻白叶枯病抗病育种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Rice line 1892S is an elite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TGMS)line for two-line hybrid rice production.However,1892S is susceptible to rice blast,bacterial blight and submergence.Here we reported the introduction of blast resistance(R)gene Pi9,bacterial blight R gene Xa21 and submergence tolerance gene Sub1A into 1892S genetic background through backcrossing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The improved TGMS line 31892S and its hybrids conferred diseas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and bacterial blight,and showed submergence tolerance for over 14 d without significant loss of viability.The sterility-fertility conversion of 31892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1892S.31892S and its derived hybrid rice had similar agronomic traits and grain quality with 1892S and the control hybrid rice,respectively.The newly developed 31892S provided an improved TGMS line for two-line hybrid rice production with diseas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and bacterial blight,and submergence tolerance with no yield penalty or change in grain quality.  相似文献   

14.
关于噬菌体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抗白叶枯病菌的水稻品种,是公认的防治水稻白叶病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水稻抗性基因单一,容易导致对该病抗性的脆弱;化学防治方法的效果不理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急需探索一条有效、安全、廉价的新途径。本研究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新的技术体系。利用噬菌体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结果显示。特殊的病原噬菌体能够显著地降低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于2018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试验区开展生物节氮增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四种不同生物菌肥处理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查不同生物菌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相关指标及节氮效果.结果表明,奕源生物菌剂处理节肥最多,比对照减氮肥18.6%,产量与对照相当.万丰达掺混肥处理产量最...  相似文献   

16.
17.
云南水稻抗白叶枯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RAPD技术,从9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通过PCR扩增,对53份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稻品种间遗传分化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经聚类分析可知,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遗传差异很大,很容易区分开,在遗传距离为0.2时,测试的51个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可分为13个遗传相似组,其中1、2、5组为主要主群,分别包括8个、17个和9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已经成功,并在生产上进行了示范推广。为明确多年生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表现,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抗性水平鉴定和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检测3种方法,对多年生稻品种(系)多年生稻23(简称PR23,下同)、云大24(PR24)、云大25(PR25)、云大101(PR101)、云大107(PR107)及其父本长雄野生稻、母本RD23和F1(RD23/长雄野生稻)的白叶枯病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雄野生稻高抗白叶枯病;尽管PR23、PR24、PR25、PR107携带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1Xa4Xa23xa25的等位基因,但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均易感白叶枯病,说明这几个抗性基因对这4个多年生稻品种(系)不起抗病作用;而PR101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表现为抗白叶枯病,并含有白叶枯病抗性等位基因xa25Xa27,说明这2个基因可能是PR101抗白叶枯病的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明确多年生稻对白叶枯病菌的抗病反应,以及抗白叶枯病育种和多年生稻生产布局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白叶枯病是浙江稻区常发流行性病害,调查研究其为害与损失,科学制订防治指标,对于有效预测和综合防控病害,确保水稻丰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桐庐、余杭等地几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发生为害损失调查测定,探明了病害发生为害与损失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水稻分蘖、圆秆拔节和孕穗破口期株、叶发病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6个模型,考查了侵染发病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受害稻株株高下降、实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调查分析了田间用药和防治成本,测定了经济允许水平,首次提出了该病防治指标为水稻株发病率5%、叶发病率3%。该指标经浙江桐庐、温岭、温州等地大田验证与示范应用,与实际发生为害情况相符,药治面积压缩1/3,省药、节本、增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