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番茄水稻轮作中番茄的培育壮苗、合理密度、适时移栽定植、科学管理、防治病虫、及时采摘等栽培技术要点,及与其配套的水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番茄水稻轮作中番茄的培育壮苗、合理密度、适时移栽定植、科学管理、防治病虫、及时采摘等栽培技术要点,压与其配套的水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开展不同秸秆种类应用效果试验,探讨秸秆种类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设施黄瓜上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玉米秸秆比应用水稻秸秆产量增加5.26%,产值增加5.55%;在设施番茄上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玉米秸秆比应用水稻秸秆产量增加1.69%,产值增加5.28%.[结论]温室黄瓜和番茄生产应用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玉米秸秆都比水稻秸秆有一定增产,若在玉米种植面积小的水稻主产区也可选用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4.
《垦殖与稻作》2004,(B04):19-19
在淡水短缺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海水浇灌。在国外已有耐盐番茄、甜瓜和大麦等作物的报道,英国苏萨克斯大学培育的耐盐水稻能在大田中旺盛生长,但必须看到于大田中调节盐含量的复杂性。耐盐性稻谷基因工程研究在英国颇为活跃,研究人员利用耐盐水稻的基因植入水稻,培育出耐盐性水稻,能吸收少量盐分,并能贮存于细胞中不影响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合理安排稻菜轮作及菜茄套作,建立了适宜肇庆市的水稻—菜心—番茄轮套作体系,包括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技术,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收节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及育种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在杂交育种和水稻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持和繁殖技术体系,该类不育材料一直未能在生产上获得充分利用。而现代分子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机会。综述了目前已克隆的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玉米、番茄和拟南芥等材料中存在的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我们期望利用这些基因信息和新的生物技术手段(例如定点突变技术),创制更多的水稻不育基因,同时利用新的基因工程手段——种子生产技术(SPT)体系,并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保持和繁殖难题,开创新的杂交育种途径,拓宽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沙岭镇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生产中,积极在水.田、棚菜区推广稻案复种技.术,取得了成Z功的经验。到:1998年,全镇;已发展稻菜复g种田ZO0hm。。形成了以水稻g番茄复种为主Z的粮菜生产5区,年创产值E达6000万元,Z人均增加收入S180o元。母:667m’复种田Z年创产值最高(在Z000ON以Z上。以水稻番S茄复种产值最5高,平均达19300元,是单茬水稻的25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两项:呈上茬蔬菜栽培技术1’回品种选定几年的实践证明:在沙岭地区确定番茄为上茬蔬菜主栽品种,经济效益是茄子或黄瓜的1…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斑病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亮  王慧 《玉米科学》2012,20(5):139-142,146
采用土壤稀释法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 182株细菌菌株,从中筛选对玉米大斑病菌具有较强拮抗的菌株24个。对24株拮抗菌抗菌谱的测定结果表明,KD16-13、KJ2-01对水稻稻瘟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链格孢菌、番茄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且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1、使新型耐盐性水稻能适应盐碱地种植在淡水短缺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海水浇灌。在国外已有耐盐番茄、甜瓜和大麦等作物的报道,英国苏萨克斯大学培育的耐盐水稻能在大田中旺盛生长,但必须看到于大田中调节盐含量的复杂性。耐盐性稻谷基因工程研究在英国颇为活跃,研究人员利用耐盐水稻的基因植入水稻,培育出耐盐性水稻,能吸收少量盐分,并能贮存于细胞中不影响作物生长,预计要经8代繁殖后(即8个收获期)的种子才能用于商业化推广应用。这种“工程稻”一方面能在荒废的盐碱地得以利用,另一方面可以逐渐吸收土壤中的盐碱成分,从而改良土壤。2、抗灾…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根据水稻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 MITE)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以及靶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TRAP)方法中的随机引物及扩增程序对不同的水稻材料进行PCR扩增来检测MITE侧翼为基因区域的多态性,称之为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靶区域扩增多态性(MITE TRAP)。每次扩增能产生1条或多条清晰条带,条带的大小为100~1500 bp,可在1.5%的琼脂糖凝胶上分离,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并发现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多态性条带。进一步用基于水稻预测的MITE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对来自棉花、番茄及拟南芥的DNA样品进行MITE TRAP扩增,均能成功扩增出条带,显示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在其他植物中应用。还进一步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其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郑清冬  汪艳  王艺  马山虎  艾叶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1):3227-3235
为了解建兰花色多样性及其形成机理,对58个建兰品种的萼片进行了颜色表型分析和色素成分初步分析。结合目测分析、比色卡比色以及色差仪测色,将58个建兰品种的萼片分为4大色系,分别为紫红色系、红色系、黄绿色系和白色系。选择各色系的代表品种进行显色反应、类黄酮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不同花色系的建兰萼片中含有的色素成分。结果表明:白色系萼片中色素成分较为单一,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有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紫红色系和红色系的萼片所含的主要色素成分为类黄酮化合物和花色素苷;黄绿色系萼片所含色素种类最多,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该试验为建兰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建兰花色的形成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建兰色花品种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解析渍涝对花生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以耐性品种湘花2008与敏感品种中花4号根系为研究材料,在自制根架系统内进行盆栽培养,于幼苗期分别进行0、3、6、9、12 d渍涝胁迫处理,通过根系的鲜(干)重以及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不同耐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渍涝胁迫下中花4号根系受影响较大,随着淹水天数延长,根系颜色加深,臭味加重,而湘花2008仅根系中、上部根色变黄,臭味较轻,湘花2008根系鲜重耐渍系数高于中花4号。湘花2008出现了通气组织,且随着淹水时间增加,通气组织数量增加、横截面积加大;主根中段木质部基本保持正常,导管大体呈射线状分布。而中花4号未形成明显的通气组织,木质部和导管呈不规则分布。湘花2008主根细胞内的细胞核、线粒体虽受到影响,但仍能维持细胞活动,保持根系生长状态。中花4号细胞器受渍涝胁迫较敏感,加速衰老死亡。综上认为,渍涝胁迫下湘花2008根色和根味受影响较小,主根出现了通气组织,主根中段木质部与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基本正常。而中花4号根色和根味受影响较重,未形成明显的通气组织,主根中段木质部和导管呈不规则分布,主根中段细胞中的细胞质溶解,线粒体异常...  相似文献   

13.
烯效唑和三唑酮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增效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烯效唑、三唑酮和烯效唑+ 三唑酮浸种或苗期喷施的结果表明, 烯效唑能有效地调节水稻秧苗的生长, 使苗高降低、分蘖增加。三唑酮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烯效唑和三唑酮协同调节秧苗生长, 控制苗高和促进分蘖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此同时, 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使内源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 GAS 和IAA 含量明显降低,iPA s和ABA 含量显著增加。根据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作用调节水稻秧苗生长与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明确使内源GAS、IAA 含量降低和iPA s、ABA 含量增加是烯效唑和烯效唑+ 三唑酮协同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菠萝原果汁品质分析及其加工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菠萝品种果实为材料,研究其原果汁品质及加工适应性、耐贮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粤脆原果汁品质指标最优,其次是粤引澳卡,巴厘和无刺卡因品质相对较差;4个品种原果汁的色泽均为橙黄色至柠檬黄色;粤脆原果汁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巴厘和粤引澳卡,无刺卡因的最低。果汁均质处理对粤脆加工菠萝汁维生素C影响最大,其次是巴厘和无刺卡因,对粤引澳卡影响最小;热脱气对无刺卡因维生素C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粤引澳卡和巴厘,对粤脆影响最小。在贮藏过程中4个品种的加工菠萝汁粘度、酸度变化小;但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变化有差异,第84天时,粤脆及巴厘2个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保持率在50%以上,而粤引澳卡及无刺卡因的趋于0;氨基酸态氮含量呈缓慢递减的趋势,保持率最高的是粤脆;L*值(亮度值)降低,a*值(红色源)升高,b*值(黄色源)降低,色泽均变浅,但粤脆变化最小,其次为巴厘和无刺卡因,粤引澳卡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花果生长发育期内连续对‘台农一号’芒果成年树进行人工模拟增强 UV-B 辐射处理,研究芒果成年树在不同剂量的增强 UV-B 辐射处理下的损伤及其抗氧化反应。以自然光照射为对照(CK),设置 6 个增强 UV-B 辐射处理水平(20、40、80、120、160、200 W),在田间对芒果成年树进行照射,田间测产和实验室测定成年叶生理生化指标,比较不同处理与 CK 的相互差异。160、200 W 处理株产低于 CK,其余各处理株产均与 CK 无显著差异;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80 W 及以上辐射处理的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 CK;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80 W 及以上处理酶活性与 CK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类黄酮、多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含量随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维生素 C 含量则下降,上述 4 个指标的 80 W 及以上处理与 CK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80 W 增强 UV-B 辐射就能引起芒果树损伤,此后随着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损伤愈趋严重,并表现出增强 UV-B 辐射处理的剂量效应和积累效应;叶片抗氧化生理生化指标除维生素 C 含量外均随着增强 UV-B 辐射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进而尽量减轻活性氧损伤,并显示出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Seven tuber attributes were measured for a number of cultivars and breeding lines: two shape indices for the length and flatness of the potato, one index for the narrowness of the pith, three volume parameters for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cortical, perimedullaryand pith zones of the potato, and specific gravity. The three index traits, specific gravity and volume of the pith zone showed highly significant genotype x year interactions. Significant genotypic and seasonal effects were usually detected for the three volume traits and specific gravity. The percentage volume of the cortical and perimedullary zones showed no genotype x year interactions.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raits were estimated, and a facto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matrix. One factor appeared to control the negative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ntage volumes of the cortical and perimedullary zones, and another factor indic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and flatness indices of the potato.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of the percentage volume with the narrowness index of the pith and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ength of tuber and narrowness of the pith suggested that long potatoes having narrow pith were inclined to have a smaller volume of pith. Factor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genotypes with desirable tuber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17.
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是云南石榴上的重要害虫。为系统评价乙基多杀菌素对井上蛀果斑螟的综合控制作用,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对该虫卵和初孵幼虫的直接致死效应及对存活后续虫态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处理井上蛀果斑螟不同日龄卵后,随着乙基多杀菌素浓度和卵日龄的增大,卵孵化率显著降低,幼虫的死亡率升高。饲喂法处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后,幼虫死亡率随药剂浓度的增大和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对存活幼虫及其后续虫态的生存产生显著影响。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可显著延长存活幼虫的发育历期、预蛹期和蛹期,显著降低其化蛹率、蛹质量、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乙基多杀菌素对井上蛀果斑螟卵和初孵幼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同时低剂量下对该虫的生长发育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控制井上蛀果斑螟的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草酸铵、漆酶以及木聚糖酶单独或联合处理对黄麻机织布中木质素的去除作用及对织物褶皱、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漆酶单一处理仅能去除少量的木质素,联合处理可提高木质素的去除效率,以草酸铵、木聚糖酶、漆酶联合处理效果最好。在ATR红外谱图中,草酸铵、木聚糖酶、漆酶联合处理后的黄麻机织布较未处理织物在1594 cm-1、1506cm-1和1424 cm-1处的木质素芳香族特征吸收峰,1731 cm-1和1646 cm-1处的木质素羰基特征吸收峰及1242 cm-1-1031 cm-1处的半纤维素醚键特征吸收峰均有减弱,说明经草酸铵、木聚糖酶、漆酶联合处理后黄麻纤维表面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降低。经处理后黄麻机织布褶皱回复角提高,其中草酸铵、木聚糖酶、漆酶联合处理褶皱回复性最佳。漆酶单独处理后黄麻机织布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率均提高,联合处理后断裂强力降低,断裂延伸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玉米产量形成与源库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李文雄 《玉米科学》2006,14(2):067-070
研究表明,源库均影响玉米的产量。在不同基因型间源库特性存在差异,而基因型的源库性状表达又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栽培措施的调控。基因型与环境条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因新品种应用而打破,需要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环境条件,以满足品种遗传潜力发挥的要求,即通过栽培措施调节源库关系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从而在基因型与环境条件间建立新的平衡关系。产量形成过程中,产量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是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表现在源库平衡关系中,源是主导因素,库随源的变化进行调整,达到源库新的平衡。因此,源库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定义了油菜理想株型的内涵,强调油菜的多功能性和理想株型的功能特定性。油菜理想株型是实现油菜某种特定功能,有利于相关经济效益最大化所具备的植株形态。阐明了油菜单株株型和群体株型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油菜株型研究的基本脉络,提出油菜理想株型研究的四个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数字化阶段和分子生物技术阶段。系统构建了油菜株型的指标体系,株型指标包括了根、茎、叶、分枝、花、角果以及冠层结构形态等。归纳并提出了形态测量法、经验总结法、试验统计法、数字模拟法、栽培调控法和遗传改良法的油菜株型研究方法划分,提出了光合效能原理,形态结构原理,源、库、流原理,作物生理原理的油菜株型研究基本原理分类。介绍了基于籽粒丰产、基于机械直播、基于菜用或饲用、基于观赏性的四种典型油菜理想株型特征和内涵。分析了油菜株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油菜理想株型的基本特征、建构策略和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