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6年采用自然诱发方法测定了金华市10个单季稻主栽品种稻曲病的发病情况,并对其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甬优17、春优84、中浙优8号、甬优1540、丰两优香1号和Y两优2号对稻曲病的抗性较好,而甬优15、甬优9号、浙优18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35个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自然诱发与人工辅助接种相结合的方法测定35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病性。结果表明:35个品种中,无高抗品种;抗性品种有9个,占25.72%;中抗品种10个,占28.58%;中感品种11个,占31.43%;感病品种3个,占8.58%;高感品种1个,占2.86%。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对安徽省103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稻瘟病和稻曲病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对稻瘟病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分别有5份和9份,占13.59%;表现中感的有25份,占24.27%;表现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33份和31份,占62.14%。对稻曲病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分别有6份和7份,占12.62%;中感的有55份,占53.40%;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29份和6份,占33.98%。对两种病害均能达到抗病或中抗的只有3份,分别是G优6号、Y两优1500和协优118。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相关研究结果,包括稻曲病菌接种体及其制备、抗性鉴定方法以及分级标准。稻曲病菌接种体主要有厚垣孢子、分生孢子、菌丝-分生孢子混合液以及在田间撒稻曲球和菌核;其中,菌丝-分生孢子混合液注射接种效果最好,其制备方法为PS培养液28℃振荡摇培。抗性鉴定方法包括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在水稻破口前6~9 d注射接种可以取得较好发病效果。目前国内稻曲病分级标准很多,需要建立统一的稻曲病抗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水稻新品种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调查稻曲病病粒数对水稻秕谷率和产量损失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自然诱发方法测定62个水稻新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单穗稻曲球病粒数的增加能引起水稻秕谷率和产量损失率的增加;当单穗病粒数在5粒以上时,引起产量损失率可达36%以上;62个水稻品种中表现中抗稻曲病的品种有7个,占供试品种数量的11.29%,表现中感稻曲病的品种有22个,感稻曲病的品种有33个,分别占35.48%和53.23%。  相似文献   

6.
稻种资源对稻曲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
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田间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辅助接种、自然发病的方法对25个品种连续十年在病圃中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39.18%的年份品种组合叶瘟颈瘟在田间抗感表现出质的不同,有的叶瘟感病而颈瘟表现抗病,有的叶瘟抗病而颈瘟表现感病。叶瘟颈瘟表现一致的品种均出现在严重感病或抗性较强的品种。水稻本身的遗传背景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表现有影响。本文还就稻瘟病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2011年,在湖南安仁以自然诱发结合人工接种鉴定了158个湖南省水稻区试新品种(组合、系)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显示,中籼组的稻曲病抗性较弱,只有1个组合抗病;一季晚籼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中抗的达65.2%;双季晚籼抗性弱,中感以上的达60%;优质稻抗性较弱,中感以上的占80.0%.因此,必须重视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0.
在晚稻成熟期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整片调查稻曲病发病情况,通过多种分布型的理论次数计算和适合性测验,初步明确了稻曲病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中的奈曼分布型。用常规的田间抽样方法进行遴选,确定了平行跳跃式抽样法是最适合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7个家系组成的大关稻/IR28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稻曲病的表型值,鉴定了亲本及15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稻曲病的抗性。利用QTL Cartographer 软件,对水稻稻曲病抗性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到qFsr1、qFsr4、qFsr10、qFsr11和qFsr12共 5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4、10、11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为9.8%~22.5%。根据抗性位点加性效应方向,在qFsr1、qFsr10、qFsr11和qFsr12位点上,亲本IR28存在抗稻曲病的增效等位基因,大关稻具有减效等位基因;而qFsr4位点抗性效应来源于大关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稻曲病在永安市普遍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分析近几年来永安市水稻稻曲病的主要危害症状及发病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选用感稻曲病品种辽粳401为研究对象,分析单穗上菌球数量以及菌球所在位置对水稻产量、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401单穗上菌球的数量以1~3个为主,随着单穗菌球数量增加,产量和品质逐渐降低,产量降低2.71%~35.47%,垩白粒率增加7.02%~94.90%,整精米率降低0.81%~13.18%。综合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数据发现,稻曲球对辽粳401的影响以单穗上产生3、6、9个菌球为分界点。产生在辽粳401穗位上部的菌球对稻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大于产生在穗位中部和下部的菌球,穗位上部产生3个稻曲球可以造成辽粳401产量损失18.56%。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是一种由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稻麦角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重发生在水稻孕穗至破口期多雨的年份。文章通过分析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是我国水稻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随着该病发生情况日趋严重,有关该病害的研究报道也日渐增多。本文综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稻曲病的分布与寄主、生物学特性、危害与危害机理、划级标准、病害循环、流行规律及防治,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曲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稻曲病已逐渐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其发病原因和抗病机理对指导稻曲病防治具有现实意义。主要阐述了近些年国内外水稻稻曲病病原菌致病机理、侵染过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选育抗病水稻品种等防治稻曲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以Tetep、B40为抗、感对照品种,在湖南省烟溪病区病圃,采用自然诱发,鉴定云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以及小粒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发病最早,叶瘟病级严重度达到7级,病斑孢子层级达5级;云南普通野生稻中,景洪普通野生稻病级严重度达7级,病斑孢子层级5级,元江普通野生稻病级严重度达8级,病斑孢子层级7级;疣粒野生稻发病最迟, 病级发展缓慢,病级严重度为3级,病斑孢子层级1级。同田的小粒野生稻高抗稻瘟病。三种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为普通野生稻高感,药用野生稻感,而疣粒野生稻为中抗。  相似文献   

18.
甬优12抽穗动态调查及稻曲病预防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其品质。稻曲病发生后(出现稻曲球)就很难防治,只能预防不能治疗。适时打药是高效预防稻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而言,在破口前10~13 d用专化杀菌剂预防1次、破口期再预防1次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59%和98.33%;仅在破口前10 d或13 d喷1次药预防的处理,穗防效分别为86.95%和87.36%,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98%和95.99%。鉴于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确定具体哪一天是破口前的第10 d或第13 d,本研究采用水稻生理学性状"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2叶叶枕持平,或叶枕距为零)界定为最佳打药期,即稻田中1/3~1/2水稻植株处于叶枕平为第1次打药预防稻曲病的适期,第2次打药适期为破口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