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安民 《农家顾问》2006,(12):27-27
规模化猪场要发展,必须减少哺乳仔猪的死亡率。首先要养好母猪,使出生仔猪个体大、生活力强、免疫机能完整,仔猪才能茁壮成长,猪场才能提高效益。1.仔猪死亡情况据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猪场统计资料,母猪产仔1812窝,产活仔19265头,平均每窝产仔10.63头。哺育仔猪1694  相似文献   

2.
刘文刚 《新农业》2014,(8):35-36
<正>在规模化饲养管理中,猪场为了提高泌乳母猪的利用率,增加哺乳仔猪成活率,节省猪场人力和物力,经常要对哺乳仔猪进行并窝寄养,仔猪的并窝寄养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弱仔需要寄养。母猪必须实施计划配种、计划分娩,否则就会经常产出弱仔。每当母猪产13头以上仔猪时,就会出现弱仔。因为猪是多胎生物体,多胎在子宫角内相互排列,除了子  相似文献   

3.
仔猪断乳头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后期育肥猪头数,严重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效益。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死亡率最高的阶段。怎样来提高产房仔猪成活率已成为规模化猪场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生产实践,认为提高仔猪成活率,综合起来要从两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方面是从母猪饲养管理上入手,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增加泌乳量,提高母猪的哺育能力;另一方面是从仔猪管理上入手,减少仔猪的正常死亡。  相似文献   

4.
仔猪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消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仔猪口蹄疫免疫程序提供依据。[方法]以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户中经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后母猪所生产的仔猪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阻断ELISA诊断试剂盒对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保护,在21日龄母源抗体达到高峰,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母猪的平均效价分别达1∶142和1∶89。规模化猪场场仔猪21~30日龄保护率在80%以上,45日龄下降到65%,60日龄时基本无保护;而农户仔猪21日龄保护率为60%左右,30日龄仅为40%左右。农户饲养母猪免疫抗体水平远低于规模化猪场。[结论]对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进行口蹄疫疫苗的最佳首免时间为45~50日龄,而对散养户仔猪的最佳首免时间应为30日龄左右。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是生存的关键因素,仔猪断奶体重的高低直接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影响经济收入的高低,也是将母猪潜存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考验饲养员对仔猪管理的细心程度,更是衡量一个规模化猪场综合生产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介绍规模化繁殖猪场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主要措施,包括母猪分娩前的准备、接产助产、分娩舍日常管理、仔猪吃料调教、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内容,以为仔猪的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规模化养猜场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现有的规模化猪场既有种猪(公猪与母猪)又有商品猪,母猪所产仔猪基本上全部用于本场育肥生产肉猪:猪场饲养模式一般分群为种公猪、种母猪、后备公猪、后备母猪、未断奶仔猪、育成猪、育肥猪.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饲养猪几百头甚至上千头,能否保证每头母猪年产20头成活的...  相似文献   

8.
德宾  艳秋 《油气储运》2008,(2):24-24
母猪的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母猪的生产力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必须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制约母猪繁殖力的因素很多,关键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断奶后5—10天,生产母猪就会发情.但在生猪饲养生产中,经常发生仔猪断奶以后母猪不能正常自然发情,甚至有的超过30天或更长时间还不会发情,造成母猪不能及时配种。母猪不发情或间隔时间长.是规模化猪场瘦肉型母猪以及二元杂交母猪普遍存在的现象,必须科学防治,以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规模化猪场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主要采取加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生活条件,做好接产,保温防压,加强补铁,适时去势,做好寄养工作及综合防病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海亭 《现代农业》2010,(5):167-168
国内外畜牧业生产实践中证实,缩短母猪泌乳期可以提高母猪年繁殖率和年产仔数,母猪的年产仔数越多,每头仔猪的生产成本就越低,因此早期断奶可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随即每头母猪的经济增加。目前集约化的猪场仔猪断奶大都在28—35日龄,早期离乳的仔猪,在生理上抵抗疾病及不育环境能力低,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猪场每头母猪年育成仔猪头数主要受产仔数与成活率的影响。而猪的产仔数主要受品种的影响,因此仔猪阶段成活率的高低是衡量养殖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提高仔猪成活率将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养殖者经济效益,需加强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1提高仔猪初生重1.1怀孕母猪中前期营养需要中前期(配种后20d至产前30d)  相似文献   

13.
李中兴  毛雪红 《新农业》2011,(12):15-16
哺乳仔猪是猪场饲养的难点,将母猪饲养好,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产出更多合乎标准的健康仔猪;加强哺乳母猪的管理,保证奶水充足;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细心管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若干个生猪场共有一个饲养1200~1600头的母猪场,一般每个母猪场有8个股东,取决于仔猪在保育舍内的停留时间,每个股东要接收母猪场在一周内所产生的全部断奶仔猪。当这些猪离开保育舍后,该生猪场再从母猪场接收又一批在一周内生产的全部仔猪,合作母猪场是全进全出式猪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一、母猪保健的重要性及保健方案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的免疫、消毒工作做得很好.但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药物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母、仔猪药物保健尤为重要。母猪群的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而且关系到全场猪群的健康.从而影响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所以猪场的保健应从母猪着手.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就是在仔猪断奶的80 d 内对其进行保育。虽然保育仔猪与哺乳仔猪相比较,各项器官的发育都比较好,但是,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抵抗能力较差等。同时,当仔猪断奶后,对其进行换料,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感染各类疾病,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影响着养猪业的生产。基于此,文章针对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养殖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母乳是新生仔猪及出生至20日龄前仔猪赖依生存的营养物质,也是新生仔猪获得母体抗体的唯一来源。母猪无乳综合症是母猪尤其是中小规模猪场母猪产后常发的疾病之一,夏季的发病率较高,其它季节也时有发生。经产母猪的发病率高于初产母猪.管理状况不同的猪场发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特征是:母猪产后1~3d厌食,精神萎靡,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18.
养猪场都是以养猪量的多少和养猪成活率高低决定猪场的经济效益的。但是养猪场针对猪群饲养存在着许多困扰.其一是母猪不产仔,另外就是仔猪成活率不高。本文针对部分猪场产房死亡率较高.而保育的成活率只有93%左右(目标为成活率98%以上)的问题,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了解分析,特指出几点猪场常见的保育仔猪管理误区并提出建议,供各猪场或饲养户参考,以提高饲养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规模养猪场的不断发展,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显得愈来愈重要,可以为规模养猪场提供更多的仔猪,提高规模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规模化猪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繁殖的重视程度显得不够,出现了仔猪的断奶重和出生重降低、母猪的产仔率不高、仔猪的成活率不高等现象,造成养殖效益下滑。要想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只有打破传统的养殖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母猪的受配率、受胎率、分娩率、产仔率及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在母猪的各段饲养管理中,哺乳期的饲养任务是让母猪多产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及窝重。许多猪场哺乳期仔猪成活率已达到90%以上,甚至达95%以上。4周龄体重达7千克,甚至9千克以上。但仍有部分猪场存在一些不足.如产后“三联症”比例大,母猪奶水不足,断奶时仔猪体重不均,整齐度差,成活率低等。因此要在管理上更细.技术上更新以达到或超过各项技术指标。现将哺乳期的细节管理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