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肥施用量较高,氮代谢比较旺盛的茶园中,使用稀土能明显提高红茶品质,主要原因是多酚类含量的增加,使红茶的色、香、味和叶底均得以改善。稀土似乎是通过强化碳代谢达到以上目的。对氮代谢似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稀土配用钾素可以缓解稀土对氮的抑制,提高持嫩度,更有利于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2.
黄达彪  卓颖 《种子科技》2000,18(3):132-133
自20世纪初以来,种子科技事业的发展对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80年代,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开始在农业上应用并取得可喜进展,种子科技产业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4.
杜起洪 《茶业通报》1996,18(4):37-39
福建发展尖型茶生产的可行性探讨杜起洪(福建省三明市经济作物局365000)尖茶系安徽特产,除久享盛名的太平猴魁外,还有径县提魁、特尖,宁国的黄花云尖等。产区较集中在皖南山区、销区除安徽本省外,在京、宁、沪、津等大都市也有较大的市场,且市场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红茶制造中香气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红茶制造中,由于某些工序上的技术不同,所制茶的品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传统红茶与 C.T.C 红茶,从香气上看,传统红茶比 C.T.C 红茶的香气更高,C.T.C 红茶往往带有一种青草气;从香气成分看,传统红茶比 C.T.C 红茶的挥发性成分更多,特别是象沉香醇及其氧化产物等具有花香的香气物质,在 C.T.C 红茶中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6.
熊昌云  彭远菊 《茶业通报》2006,28(4):155-157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一、品质的组成我国切细红茶的生产,主要是满足国际市场供应的需要,因此,品质要依国际市场的要求:外形规格分明,色泽鲜润;内质香味鲜浓、持久;着重是茶味鲜爽、浓烈。一般具有正常品质水平的切细红茶,水浸出物为:儿茶多酚类10~20%、茶红素5~11%、茶褐素3~9%、茶黄素0.4~2.0%、氨基酸0.2~0.5%、咖啡碱3~5%、可溶性糖  相似文献   

8.
武当红茶是十堰红茶的自有品牌,其加工沿袭了传统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有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初制加工工序。十堰地区红茶产业在选育良种、优化加工工艺、统一品牌标准、重视农药残留和清洁化生产等方面仍可改进。  相似文献   

9.
盛产工夫红茶的东至县,几年来茶园包产到户的实践表明,这一重大改革,对于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85年表现的尤为突出,85年产茶45000担,占全区茶叶产量的44.1%,茶农收入858万元,比七八增产37.3%,增值95.3%。  相似文献   

10.
“祁门”红茶是中国红茶中品质最好的一种,以具浓强的玫瑰香而驰名。本次研究对“祁门”红茶和锡兰高香茶“Uva”、非高香茶“Dimbula”进行了比较,阐明了“祁门”红茶的香气特征。“祁门”红茶、“Uva”茶和“Dimbula”茶分别来自中国土产畜付产品进出口公  相似文献   

11.
南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青 《中国种业》2015,(9):9-11
南繁传承了中国5000年农耕文化,经历了将近60年文化沉淀,南繁文化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软实力的提升。其发展不仅对南繁人的科研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质有全面的改善和提升,而且对海南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生态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善杰 《种子》2007,26(2):108-110
1 种子市场的现状与特点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贯彻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杂交水稻种子和蔬菜瓜果种子为主的福建种子市场,在重新洗牌和大浪淘沙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可喜变化,出现了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工作上遇到红茶的历史问题,重新翻阅了有关资料,现就红茶历史中的武夷茶、乌茶及红茶名称的由来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关于红茶的起源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明朝末年,有的说是清朝末年。还有的说,我国传到印度的制茶技术是乌龙茶(应是武夷茶)制法,是印度改造简化成现在的工  相似文献   

14.
贵州羊艾茶场属于中小叶种切细红茶的产区,执行第三套标准样。为了突出内质的鲜浓品质,在技术的要求是:(1)保证鲜叶质量,这是物质基础;(2)轻萎凋,是先决条件;(3)重揉搓,是充分挖掘鲜叶内含物潜力的必要手段;(4)合理快“发酵”是关键;(5)及时快烘干,是质量的重要保证。一、保证鲜叶质量:鲜叶要求有一定的嫩度而匀整,保证新鲜,不积压过久,不发热红变,不同质量的鲜叶,应分别加工,切忌堆积和压紧。二、轻萎凋:鲜叶采后到萎凋结束,控制在12—24小时之间,萎凋结束时的含水率以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不同品种和市场需求情况,有计划地建立基地,分别培育三年生优质花球和二年生出口花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福建农垦种植业结构现状,指出当前种植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种植业结构调整应当采取粮经比例、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区域布局等5个方面调整措施,不断优化农垦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茶叶贸易起源关于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起源于何年代,众说纷纭。据茶业界权威人士论述,始自西汉传入日本,距今已两千余年。其主要论证为:“中国与南洋诸国海路通商,西汉时期就已开始了。”从而推论为茶叶对外贸易亦始于此时。笔者作为此论,尚待进一步从史料核实,现就管见所及,提出一些看法。其一,《后汉书卷——五东夷传》记载,我国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以后,与日本开始通商。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并携带礼物前来中国,但回赠礼物“除了金印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州 350013)  相似文献   

19.
祁门红茶的香气,除地理环境和初精制加工外,主要靠复火形成的,特别在成箱前,号头茶的复火至关重要。复火适当,往往可以补益品质某些的不足。我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特提出探讨,对提高茶叶品质或许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族的传统节日,即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明清时,北京又称端午节为五月节、女儿节。 据说端午节最早起源于民间的巫术、巫医活动。因为五月即将进入盛夏,是疾病多发季节,那些巫师、巫婆们也就繁忙起来,东家请西家叫,他们的拿手好戏是装神弄鬼,画符念咒,利用人们的迷信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