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沟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区位于平陆县北部,总面积63.45 km~2,水土流失面积51.52 km~2,涉及张沟等3条小流域,规划综合治理面积15 km~2。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了规划治理任务。介绍了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1 流域概况石人沟小流域位于哈尔滨市东郊太平区东风镇境内,距市区仅有10km,流域总面积为10.42km~2,其中耕地面积849hm~2,人口密度为149人/km~2.该流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流域大体呈东西走向,最大长度8.5km,最大宽度2.5km.有大小侵蚀沟58条,总长度36.07km,沟壑密度达3.46km/km~2,沟岸扩张在剧烈发展的侵蚀沟有7条.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到治理前为止,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98km~2,占流域面积的86.18%,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670.38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威胁,阻碍了流域内各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一、南小河沟流域概况 南小河沟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中部,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36.3km~2,共有支毛沟183条,沟道密度1.69km/km~2,主沟长11.8km,平均比降2.8%。流域地貌根据侵蚀形态可划分为塬、坡、沟三种类型,其面积比例分别为56.9%、15.7%、27.4%。  相似文献   

4.
兴县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涉及贺家会和蔡家会两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1.34万口人,包括河子坪、芦山沟、西吴家沟、安月、圪棱上、寨子沟、马圈沟等7条小流域。项目区总面积239.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00.95 km~2,占总面积的83.8%。地貌类型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五年间,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15.55 km~2,其中,新修梯田44.1 hm~2,建设沟坝地206.4 hm~2,营造乔木林2068 hm~2,经济林669.8 hm~2,灌木林3102 hm~2,封禁自然修复5194.5 hm~2,种草274 hm~2。水土流失治理度由2002年的27.3%提高到78.2%,林草总面积占到宜林宜草面积的63.4%,年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12 230 t/km~2下降到4633 t/km~2,人均纯收入由729元提高到1040元。其主要经验可概括为三个精心,即精心规划、精心实施和精心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 王茂沟是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流域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5.97km~2,其中沟间地占58.4%;沟谷地占41.6%,主沟长3.75km,沟底平均比降2.7%,沟壑密度4.31km/km~2。流域地表被马兰黄土覆盖,厚20~150m,下部为离石黄土,再下为基岩。这里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6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13mm,其中6~9月占73%,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一次暴雨产沙量往往为全年总产沙量的60%以上。土壤侵蚀以水蚀及重力侵蚀为主,治理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8万t/km~2。 该流域从1953年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到1990年,共完成治理面积7203亩,占总面积的80.4%,占利  相似文献   

6.
<正> 罗玉沟流域地处天水市秦城区北部,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懿区第三副区,是渭河支流——藉河的一条支沟。流域总面积75.3km~2,海拔高程1190~1895m。流域内地貌形态以黄土梁状丘陵为主,地面较平缓,大于25°的坡面仅占23.6%,年土壤侵蚀模数达7500t/km~2。罗玉沟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流域平均年降雨量537mm,年蒸发量1293.3mm;流域内冬春干旱,夏秋多暴雨。  相似文献   

7.
延河流域极端暴雨下侵蚀产沙特征野外观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针对黄土高原目前侵蚀环境明显改善条件下能否经受得住极端暴雨事件的考验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该文依据在延河6个典型小流域的植被调查及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分析了2013年极端暴雨条件下延河流域不同尺度的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天然乔木(辽东栎和三角槭)植被的平均侵蚀强度1 000 t/km~2,自然灌木植被在1 118.1~1 161.2 t/km~2之间,演替中后期的草本植被在1 245.2~1 827.8 t/km~2之间,而演替中前期的草本植被在3 087.6~4 408.4 t/km~2之间;人工灌木林(2 119.7~2 183.9 t/km~2)比人工乔木林(2 625.7~5 149.6 t/km~2)具有较强的减蚀能力。坡面良好的植被覆盖能有效抵御暴雨侵蚀,小流域坡面平均侵蚀强度基本2 500 t/km~2;但滑坡侵蚀占主导地位,占各小流域侵蚀总量的49.0%~88.5%,特别是距暴雨中心较近流域的南部2个小流域的滑坡侵蚀可达7 290.3和7 424.9 t/km~2左右。不同小流域内有6.4%~18.3%的侵蚀量淤积在沟道里;延河甘谷驿以上不同河段的淤积量为13.2~145.2万t,平均占总侵蚀产沙量的15%。延河甘谷驿控制区的侵蚀产沙强度变化在2 326.7~7 774.4 t/km~2之间,其中强度为5 000~8 000 t/km~2的面积占59.3%。因此,加强沟间地径流蓄排措施,减轻坡面径流下沟对沟坡重力侵蚀的影响,是土壤侵蚀研究与防治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枣子沟小流域,位于陕西省洛川县城郊,辖凤栖镇、京兆乡、后子头乡的9个行政村,共3068人。该流域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系洛河一级支沟。流域总面积21.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20.7km~2,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500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之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流域内群众的生活一直非常贫困,到1987年,全流域人均产粮261kg,人均产值389元,人均经济纯收入仅214元。  相似文献   

9.
<正> 北沟流域位于山西省五寨县境内,面积17.26km~2,人口密度40人/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黄河二级支流,气候干旱多风,年平均降水量478.3mm,且多暴雨,加之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和人为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7575t/km~2。 为了探索科研与生产一体化,科研为当地生产直接服务的新路子,1985年忻州地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以北沟流域为试验基地,开展对流域开发治理的方法,综合防护体系配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科研生产一体化的途径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陕北子洲"7?26"暴雨后坡耕地细沟侵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细沟侵蚀研究多数基于模拟降雨条件,野外自然状态下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极端暴雨条件下的细沟侵蚀研究更为鲜见。该文对陕西子洲2017年"7?26"特大暴雨条件下坡耕地发育的细沟开展调查,研究坡位(距分水岭距离)、坡度和坡形对坡耕地细沟侵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35个样方的143条细沟统计,细沟宽度和细沟深度分别为0.5~60 cm和0.5~35 cm;细沟侵蚀强度、细沟密度和细沟割裂度分别为2 289~110 976 t/km~2、0.3~3.95 m/m2和0.002~0.441。随距分水岭距离(17~58 m)的增加,细沟先快速发育,坡面破碎程度加剧,距分水岭58m后,细沟发育减慢,坡面破碎程度减弱。坡度在不同的坡位对细沟侵蚀的影响程度不同:随坡度增大,上坡位(距分水岭20~40m),细沟侵蚀强度陡升,坡面破碎程度加剧;下坡位(距分水岭60~80m),细沟侵蚀强度增加较缓慢,坡面破碎程度减弱。凸形坡中部为细沟侵蚀(10 292t/km~2)最为严重区域,下部(8 141t/km~2)次之,上部无细沟发生;细沟密度、细沟割裂度和细沟平均宽度先增大后减小,细沟平均深度递增。浅沟地形细沟侵蚀随距分水岭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但退耕地的存在减缓了细沟侵蚀发育程度。直形坡因坡度最大其细沟侵蚀最严重,细沟形态同其他坡形基本相同,但最大沟宽和沟深均大于其他坡形。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川掌沟位于皇甫川流域的上游,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干旱严重,年均降雨量仅350~400mm,且70%以上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7~9月降落。该流域总面积147km~2,流域内地形破碎,沟壑密度达3.91km/km~2,沟壑面积,35.37km~2,占总面积的24.1%;沟道两岸坡度较陡,基岩、砒砂岩、红泥岩裸露,风化、冻融侵蚀严重,是皇甫川中粗砂的主要产区之一;梁峁斜坡多以黄土或沙化黄土覆盖,风蚀、水蚀剧烈,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9万t/km~2。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侵蚀沟分布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与侵蚀沟空间分布密切的环境因子,揭示其分布特征,为侵蚀沟发育规律研究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遥感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基于GIS分析功能,对吉林省6个区域共23个调查单元(小流域)内侵蚀沟进行了调查与汇总分析,研究沟壑密度、沟壑裂度等与环境要素关系。[结果](1)6个区域沟壑密度大小顺序为:敦化(16.30km/km~2)辽源(6.51km/km~2)梅河(5.55km/km~2)伊通(4.67km/km~2)九台(3.54km/km~2)前郭(2.21km/km~2);(2)敦化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增加先稳定后急剧降低;前郭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辽源、梅河、伊通、九台4个地区沟壑裂度均随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沟壑裂度最大值除辽源发生在6°~9°外,其他3个地区均发生在3°~6°;(3)沟壑密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755,研究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样本占总体的83%。(4)集水区形状系数对沟壑密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影响,但这只体现在九台地区,主要表现为沟壑密度随形状系数的增加而增加;(5)6个地区沟壑密度与集水面积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29.39hm~2为沟壑密度发生变化的临界值。[结论]吉林省内分异特征总体表现为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不同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变化呈现出不同规律,集水区长度、平均宽度与侵蚀沟各特征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侵蚀沟发育特性及地形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同层面对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重分级,探讨地形因素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侵蚀沟普查成果(2010年)与辽宁省第五次土壤侵蚀普查侵蚀沟普查成果(2015年)获取侵蚀沟分布数据,基于1∶50 000DEM获取侵蚀沟高程、坡度、坡向、坡长和空间分异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辽宁省侵蚀沟发育特性与地形分异特征。结果表明:5年间研究区侵蚀沟密度增加0.02km/km~2,侵蚀沟高发区主要集中在辽西;70%以上区域密度变化值50m/km~2,大部分处于微度增加区;高程在325~350m时密度变化值最大;坡向上南坡、西南坡为密度变化高值区;坡度在1.5°~15°时密度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形,1.5°和15°时无明显变化;坡长在600~800m时密度变化值最大,坡长1 000m时密度变化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 奈木小流域位于柳河上游右岸,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为35.33km~2,海拔高度270~480m,流域内有大沟14条,主沟长5.3km,沟壑密度2.9km/km~2。流域平均坡度5°,最大坡度18°,土壤为黄土母质发育而成的风沙土和淋溶褐土,pH值8.78,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420t/km~2。 该流域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暴雨集中,秋季冷凉早霜,冬季严寒少雪。年均降水量450  相似文献   

15.
<正>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关庄沟小流域,是清水河支流园河上游的一条支沟,海拔2418~1973m,面积为52km~2。流域内梁峁坡度较为平缓,15度以下面积占总面积的83.1%。土壤以灰钙土为主,有少量浅黑垆土,呈垂直节理发育,易产生重力侵蚀,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治理前年均流失水量58.3万m~3,流失泥沙19万t,径流模数11200 m~3/km~2,侵蚀模数超过5000t/km~2。  相似文献   

16.
<正> 龙泉河小流域位于江苏省赣榆县厉庄乡北部,流域总面积26.67km~2,其中耕地面积724.1hm~2,人口密度327人/km~2。 该流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地面高低起伏较大,境内有大小山头8座,海拔30~222.5m,属沂蒙山区延续部分,主要成土母质为花岗片麻岩。治理前,流域内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据调查,流域内有大小侵蚀沟  相似文献   

17.
<正>东圪流域位于三川河干支北川河东部,总面积21.62km~2。流域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流域内共有大小支毛沟83条,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试验场概况 临县水保试验场位于县城东北部的城庄沟中部,地貌类型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付区。总面积7.69km~2,水土流失面积7.08km~2,占92.1%。有大小山头15座,0.5km以上的沟道28条,沟壑密度4.23km/km~2,沟道平均比降为4.8%。场内5~15度荒坡面积占27.1%,15~35度的荒坡面积占42.8%,其余荒坡均大于35度。场内有弃耕撩荒地3000亩,实施重点治理前实际耕种坡地1000亩。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光山秃岭,支离破碎,1980年前,除小面积内栽有零星树木外,基本上没有治理。据调查推算,年径流模数为5.68万m~3/km~2,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67万t/km~2,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9.
正韭园沟流域位于无定河中游的陕西绥德县城北5km处,流域面积70.7km~2,土壤侵蚀模数1.8万t/(km~2·a),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典型代表流域。1952年,韭园沟被确定为水土保持试验、观测、示范流域。64年来,通过措施配置和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形成了梁峁坡修筑梯田、沟谷坡营造林草、沟道建设淤地坝系的"三  相似文献   

20.
<正> 位于永定河上游的尚义县坝下山区,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沟壑密度3~5km/km~2,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年土壤侵蚀模数为5000~10000t/km~2,植被稀疏,土地贫瘠,加之十年九早的恶劣自然环境,致使农业生产受到制约,农民生活一直处于极度贫困之中。 “靠山吃山,依水吃水”。坝下山区农民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治理荒山、开发沟道,建设“经济沟”的脱贫致富路。1987年以来,已建成以果品经济林和用材林为主的“经济沟”125条,总面积4667hm~2,其中果品经济林667hm~2、用材林2000hm~2。目前,平均每条“经济沟”年产值1万元,直接受益于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