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虚拟仿真技术是新近应用在教学一线的,这种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高职机电教育的传统格局。文章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机电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认为虚拟仿真技术与高职机电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有两个:(1)虚拟仿真技术本身具备优势;(2)其符合高职机电教学的属性。本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机电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有三个:(1)用于课堂理论教学阶段;(2)用于实践教学阶段;(3)用于学生实习阶段。文章意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进高职机电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论述了虚拟仿真ATS系统在教学中应用重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以及目前铁路通信信号专业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些虚拟仿真ATS系统在高职院校铁路通信信号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探讨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开发。首先介绍了职业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根据职业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提出了4个方面的课程开发思路,分别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强调了将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高职教学路面养护中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实现"学"和"训"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虚拟仿真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在教学中进行预习、操作讲解、仿真实训和总结等环节的仿真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理论和实践在教学中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机制专业智能传感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为例,探究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背景下高职机制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方法,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机制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特点,归纳“智能传感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分析和探讨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目标、路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农业机械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时空的限制,不可能演示大量的机械实物,不易令学生尽快掌握其结构原理。虚拟仿真技术以其效果逼真、时效性高和安全经济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让农业高等院校学生尽快掌握农业机械课程学习要点,研究开发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的教学课件来适应机械类课程的教学很有必要。根据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意义和效果;以机械类课程中的虚约束的教学与制钵机的动画制作为案例,研究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全面内化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对于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十分有利。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的优势,并分析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高职教育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次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都有一定改变。本文介绍了SRTP理论,把SRTP项目应用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中的情况进行了探究,对应用SRTP项目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史玉立 《南方农机》2023,(20):167-171+179
【目的】“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亟需在此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方法】教学团队根据国家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深入研究了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职业素养、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思路。根据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特点,归纳总结了实践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以专业群平台课程“传感与检测技术”为例,进行了深度改革和建设。【结果】授课班级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显著提升。课程由原先的难度较大、学生怕上的课程变成了学生喜爱的课程,教学满意度高于其他课程,期末成绩优良率达到85%以上,学生课程讨论参与度高,毕业生在实习调查中多次提到了本课程的学习,多名同学应用课程知识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结论】本课程的建设经验可以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是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一次有效探索。能够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学改革,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正向着理论、实践、虚拟仿真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型课堂转变,因而也就产生了"理、实、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这种"理、实、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应用虚拟仿真,通过对虚拟仿真教学不断研究,找到在专业课程中进行"理、实、虚"一体化教学设计的...  相似文献   

11.
为机电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该文以3D打印课程为例进行了探讨,通过文献综述、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索,提出了在机电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3D打印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和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项目驱动、学生自主和跨学科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该文总结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可以为其他机电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朱凡 《南方农机》2019,(3):218-218
微课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新型产物,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视化等特点,将微课应用于机电专业课教学中,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就微课的优势结合机电专业课程的特点,浅谈微课应用于机电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机电专业与其他专业有很大的区别不。机电专业的实践操作性较强,教学中不只教授给学生机电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机电专业教学对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有较严格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的教师不只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在2015年我国的教育部门曾提出,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对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教学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文章首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高职院校中机电专业教学的改革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如何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进行思政教育,课题组分析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PLC编程与应用技术"为例,对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三年级学生开展了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结合PLC课程特点,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资源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了PLC课程思政元素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热情得到提高,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课堂学习抬头率及作业完成情况都有所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得到了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规范及家国情怀,而且能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了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策略,以期为同类高职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职数控专业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可培育出更具创新力、专业性人才。本文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我国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虚拟仿真技术如何提升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电气专业课程在高校、高职及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当中,是比较复杂的专业课,其内容深奥,涉及到多门学科。因此,无论是高校学生还是高职及中职学生,学习该专业课程都有较大的难度。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及电气专业课程的特点;其次,对在电气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仿真软件"实例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该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虚拟制造技术是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通过多学科的先进知识构建的综合系统技术,是仿真技术和制造技术结合以后的产物。在模具教学中运用虚拟制造技术,采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方法,让模具教学在虚拟的情况下实现仿真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虚拟制造技术全面提升模具教学效率。文章通过分析虚拟制造技术在模具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对虚拟制造技术在模具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专业特色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题组针对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从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融入方法、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机械类实践教学中实验仪器套数限制、实验操作风险以及试验场地不足等问题,提出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文中以机械类专业中工程力学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课程为例,采用Web3D建模引擎,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大大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基于Web3D引擎的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