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粮食储藏作为国家发展当中的工作内容,在维持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将粮食储藏工作有效落实,国家粮食供需平衡才能得到维护,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才会得到满足,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别是我国当前仍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国,粮食产量接连攀升,给我国粮食储藏工作带来了非常严峻的考验。一般来讲,入仓、储藏和出仓是粮食储藏的三个必然过程,也是粮食储藏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只有将这三个过程中有效落实,才能对粮食产生更有效的保护,从而确保粮食储藏安全。  相似文献   

2.
低温储藏是现代储藏技术中较常用的一种,主要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素,使粮食处于低温状态,进而增加粮食的稳定性,延缓粮食陈化,更好地保持粮食的品质和新鲜度。低温储藏作为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可靠、合理和最为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防护保鲜技术,是我国粮食储藏工作中一项带有方向性的技术措施,是当前绿色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的首选方法。文章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在低温与常温下对同一品种的稻谷脂肪酸值作比较,结果认为,低温储藏对稻谷储藏品质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低温安全环保储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在农民粮食收获后,由于受国库库容量的局限,粮食水分超标不利集中储藏的特性,加之烘干设备有限,粮食收购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的粮食不能及时出售,有约70%的粮食需在农民手中储藏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粮食储藏设施简陋,保管条件差,缺乏粮食储藏知识,造成损失高达8%以上。因此,要保证粮食安全,亟需解决农民手中的粮食储藏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全过程的浪费有多严重?节粮管理,该从何处着手?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粮食产后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700亿斤以上,远超餐饮环节的"舌尖上的浪费"。记者近期在我国部分粮食产区采访发现,农户存粮因缺乏技术和相关设施,产后损失量十分惊人,成为"餐前损耗"的主力;部分粮库仓容不足,采取露天储粮,造  相似文献   

5.
粮食储藏安全即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又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需求之一。该文是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以"十三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之一"藏粮于技"为指导思路,探讨在新常态下粮食储藏安全对策进行分析,从科技技术、政策扶持、政府支持和人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有助于为储藏企业解决储粮中的技术薄弱环节提供支持。同时该文所探讨的粮食安全将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粮食储藏生态品质,促进粮食绿色储藏质量安全提供助力。同时也将对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需品,是国家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安全储藏粮食对粮食的及时收购、按时调运、准备加工、保证供应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常见的粮食腐烂变质和生虫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常见粮食的实用储藏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的发展,储藏的粮食品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其中运用较多的储藏技术是机械通风控温技术。这项技术是由原始的自然通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粮食在仓储过程中出现霉变、陈化等现象。基于此,本研究对机械通风控温技术在粮食仓储中的应用与研究进行分析,旨在达到安全储粮、延缓粮食品质沉降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粮食储藏技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储粮概念 1、什么叫粮食储藏? 粮食储藏即粮食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它是粮食流通中间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2月7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湖南省宁乡县联合举办了"湖南省宁乡县粮食干燥储藏技术推广培训班"。培训期间,技术专家对国内外粮食干燥储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干燥储藏设施设备的使用与操作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学员们认真听讲、踊跃提问、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为深入贯彻201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粮食产后烘干、储藏环节的管理,减少产后损失,受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粮食产后干燥储藏一体化试点示范工作。其中,湖南省宁乡县枫木桥乡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包含数量安分和质量安全,而质量安全中卫生安全意味着粮食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得到控制,粮食及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不会对消费者和社会环境造成危害,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粮食卫生检测工作应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1.
为安全且高效地实现粮食干燥储存,设计了一套基于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谷物就仓干燥系统,并建立了系统中各部件及谷物就仓干燥数学模型.模拟了南昌地区秋季初始含水率为22%、初始温度为20℃的200 t谷物就仓干燥至安全水分的过程.分析了溶液除湿系统干燥中风量对系统干燥时间及耗能的影响,得出耗能最低的最佳通风量;提出自然通风与溶...  相似文献   

12.
A high grain moisture content at harvest has been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high latitude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otypes of varieties, local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planting management. However, delayed harvest at a low temperature could not effectively reduce the grain moisture content. In this study, we continuously observed the grain drying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different maturing types of maize varieties in Daq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in 2016 and 2017. A two-segment linear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rying processes: 1) Two-segment linear model fitting can divide the grain drying process of all varieties into two separate linear drying processes with different slopes. 2) During the rapid drying stage, the drying was faster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The rate of slow drying was influenced by air vapor pressure. 3)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hen the drying rate turns from one stage into the other were not consistent between varieties and years. After entering the frost period, temperatures below 0°C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ate of grain drying. 4) Due to the short growth period of early-maturing varieties, the drying time was prolonged, and the grain moisture cont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mid-late maturing varieties. Loc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o not allow the drying of mid-late maturing varieties to achieve a lower moisture content. When the temperature falls below 0°C, the drying rate of grain decreases markedly. Therefore, one feasibl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moisture content is to replace the early-maturing varieties and implement the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3.
热风干燥是多物理场耦合的过程,存在热风外环境和物料内部湿热迁移共同作用.在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应用达西定律、菲克定律、傅里叶导热定律,分别构建了热风干燥过程中物料外部与内部的流场、温度场、质量场的控制方程及模型,描述了热风干燥过程中整个干燥室内的湿热传递规律.针对油菜籽热风干燥过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对干燥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了油菜籽热风干燥实验,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物料干基含水率的模型求解结果与真实实验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13.3%;在干燥过程中物料存在干区、湿区、蒸发区之分,干区与湿区被蒸发区分开,且蒸发区逐渐由物料外部向物料内部迁移;干燥过程中干燥室内水蒸气浓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干燥室中心区域水蒸气浓度比干燥室边缘区域高;物料平均温度在干燥初期迅速上升,中期上升速度逐渐减小,后期趋于平稳且接近热风温度;干燥室边缘区域风速比中心区域风速大,热风流场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稳态,其中心区域风速接近为0.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谷物干燥的方法,即在低温慢速干燥谷物时,采用分级自动加热气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干燥谷物,干燥机气道的气流自动地处于低温或常温,但它始终具有进行干燥谷物的能力。从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风量比下,能够收到节能和避免发芽的效果。 本试验的平均能耗是840千卡/公斤水。较一般高温快速干燥法可节能约20%,但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东北粮食干燥多在冬季,干燥能耗大和污染严重的问题,采用闭式多级串联除湿和加热的方法,设计塔式玉米除湿热泵连续烘干系统,对玉米热泵干燥系统的性能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2)与玉米燃煤干燥系统相比,本研究提出的多级蒸发除湿和多级冷凝加热的除湿热泵系统节能达到30%以上;3)传统玉米干燥系统环境新风加热后与粮食完成一次热湿交换,然后直接排到环境中,浪费能源,同时随废气排出的糠皮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本研究设计的热泵干燥系统采用闭式循环结构,玉米绒及尘土在回风管路被除尘装置收集,无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大气中,同时,因为干燥温度低,送风均匀,玉米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高产低水分玉米生产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3~1996年高产低水分玉米配套技术研究和有关调查资料,从农民收入和粮食部门玉米降水费用等方面,对高产低水分玉米生产技术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高产低水分玉米生产,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节省了粮食部门的降水费用,并减轻仓储压力,有利于玉米调运、出口及深加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A new grain drying plant that allows a reduction i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proposed. The quality of the drying process is considerably influenced by the temperature of the heating surface, the exposure time to the drying, the air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and the inclination of the plant casing to the horizontal line Γ. Thus, at Γ = 15°, the relation of the germinating capacity of the grain after the drying in the proposed plant to the specific energy consumption needed to evaporate the moisture from the grain is optimal.  相似文献   

18.
构造并验证了种子发芽率1阱动力预测模型,预测了横流干燥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分析了横流干燥时谷物种子温度、含水率和发芽率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保证种子发芽率损失在10见以内的极限风温。  相似文献   

19.
谷物烘干机基本参数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细介绍了关于角状管型谷物烘干机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这些基本参数包括烘干段的长宽尺寸,热风机的风量、风压、烘干谷物所需提供的热量及冷风机的风量和风压。文中还讨论了各个参数对烘干质量、生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满足油菜籽干燥过程中低能耗高效率的要求,设计研制了一种小型太阳能热风油菜籽循环干燥设备。设备依靠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热风,干燥室内设有一对转向相反的筛网叶轮,转动的叶片延长油菜籽滞空时间,斗式提升机实现物料循环干燥。以油菜籽为干燥对象进行试验,研究干燥室进口热风风速、筛网叶轮转速、物料循环速率对含水率变化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获得设备最优运行工况。试验结果表明:当使用波纹型太阳能集热器,进口风速为5 m/s,物料循环速率为800 kg/h,筛网叶片转速50 r/min时,油菜籽干燥速率最高,可满足日干燥量250 kg的干燥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