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一种香菇交配型基因测定的新方法——原生质单核体系本交配到极性标记法.用这一方法不仅成功地分离和鉴定出不同香菇菌株的四种标准交配型基因,还有效地区分出亲本型和重用型两种交配型基因类型。这一技术为深入开展异宗结合食用菌的遗传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香菇交配型基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交配型基因为主要标记的香菇菌种鉴定新方法。这一方法以香菇性亲合性理论为基础,以交配型基因的等位性和多型性为依据,以标准菌株原生质体单核体的两种亲本交配型为遗传标记,以待测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为材料。该方法中使用的原生质体方法和交配型测定方法都是相当成熟的技术,操作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3.
香菇孢子单核体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香菇四种交配型的孢子单核本为材料,用酶解的方法制备出高得率的具四种交配型的原生质体,且均可再生。研究表明:四种交配型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大小,与原生质体的得率高低并不是一致的,但与菌丝生长速度、再生菌落出现的时间以及交配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为原生质体的再生能力是受交配型基因控制的推断提供了实验证据。单一交配型的单核原生质体的大量获得也为蕈菌遗传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主要香菇栽培菌种交配型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从我国使用的19个主要香菇栽培菌种中制备了25种原生质体单核体,以此为材料,以交配型基因为标记,在交配反应和RAPD两个水平上对这19个菌株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遗传相似性分析。25种原生质体单核体两两配以地共300个组合,其中不亲和性反应为110对,占配对总数的36.7%。根据交配反应结果,25个单核体可分为三大类群、7个交配型组。这些结果从交配型角度证明,这19个菌株具有十分狭窄的以交配型基因为标记的遗传背景。RAPD反应和聚类分析中,这三大类群、7个交配型组基本上都能聚为一类,从而在分子水平上验证了交配型折结果,也为交配型基因在菌种鉴定中的作用 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香菇编码线粒体中间肽酶的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担子菌中,编码线粒体中间肽酶(mitochondrial intermediate peptidase,MIP)的基因普遍与交配型A因子紧密连锁。通过mip基因来定位和分离交配型A因子将是一种有效的研究食用真菌交配型的途径。本研究通过简并PCR法克隆得到一段531bp的香菇mip基因片段。经序列比对分析,该序列与已知的担子菌的mip基因之间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SNP分型的香菇交配型AS-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食用菌的交配型鉴定通常采用单核体两两交配后镜检观察锁状联合的方式进行,工作量大,耗时长且易产生人为误检。本研究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申香215"为例,通过对需鉴定交配型的单核体的双核体亲本菌株进行基因组重测序,获得双核体交配型A和B因子区域的序列比对信息,对交配型因子等位基因内部的SNP位点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合适位点设计引物,采用等位基因特异PCR(Allele-specificPCR,AS-PCR)技术,根据扩增结果可快速确定单核体的交配型并排除双核体和杂合体。用该方法鉴定香菇单核体的交配型,提高了鉴定效率和准确率,该方法可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一种手段,为食用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8个香菇菌株原生质体单核体交配型的测定中,有4个菌株测定出两种交配型,其余4个菌株只测得一种交配型。在得到两种交配型的菌株中,其交配型比例也不是1∶1。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两种交配型原生质体单核体的再生能力不同有关。在申香2号菌株107个单核体中,AxBx交配型只有26个,而且都是在再生阶段的前期产后的,后期出现的单核体则都是AyBy型菌落。  相似文献   

8.
香菇孢子单核体与原生质体单核体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香菇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体单核体的遗传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9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9条DNA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表明以交配型基因为标记的孢子单核体遗传变异大于原生质体单核体,同种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遗传相似性分别为66.3%和71.7%,而原生质体单核体的遗传相似性为98.7%、93.7%。  相似文献   

9.
以收集自福建三明地区的12个野生香菇菌株分离得到的46个单核体为材料,进行交配型因子分析。结果从样本中鉴定出15个A因子和15个B因子,表明该地区野生香菇有较丰富的交配型因子,为香菇杂交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香菇中,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差别,3种不亲和交配反应,即A=B=,A=B≠andA≠B=无法彼此区别。本研究将一种称为OWE-SOJ的新技术应用于香菇单孢分离物的对岐培养。结果表明,A≠B≠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A≠B=形成没有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A=B=和A=B≠都形成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但通过一个附加的常规交配试验,二者易于相互区别。因此,在通常的交配试验基础上,应用OWE-SOJ技术准确鉴定4种不同的交配反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性状变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菌种939和本所实验菌株中19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单核体分离和配对杂交。对杂交组合和亲本菌株的菌盖直径、厚度,菌柄长度、直径等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0个杂交组合在子实体外观形态上与亲本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规律与亲本交配型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叶明  潘迎捷 《食用菌》1999,(3):11-12
香菇(Lentinula edodes)隶属于标准的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高等担子菌,它的交配系统受A、B这两个非连锁的等位基因控制,其杂交的理论基础是交配型的可亲和性.目前,关于香菇的遗传改良主要方法之一仍是杂交育种,且多是单孢杂交育种.双单交配是30年代加拿大真菌学家发现的一种现象,虽然不少育种学家对此颇感兴趣,但国内外报道很少.本研究以香菇的栽培种苏香(S)及其孢子单核体的自交后代(SS0I)作供体,以香菇的杂交种农1的孢子单核体(A1B4)作受体,进行双一单杂交,拮抗试验并辅以液体出菇试验鉴定杂交后代,选择2个杂交菌株进行袋栽实验,并对杂交菌株的农艺进行了分析,以探索香菇双单杂交育种的可行性,为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王群  徐年声 《食用菌》1999,21(1):16-17
目前用于香菇段木栽培的优良菌株均属低温迟熟型,栽培周期长,为了培育出低温早熟、优质高产的香菇菌株。我们根据对香菇遗传特性的研究,以香菇交配型作为遗传标记来分离和鉴别出单核菌丝,经配对杂交和各项生长试验,选育出了森源一号、森源二号等具双亲优良性状的香菇杂交菌株,经大面积推广应用,深受菇农欢迎。现将选育与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凤尾菇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及交配型基因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工作中,带有营养缺陷型突变基因的单核体常被用作融合亲本,以便检出融合子和进行融合子的遗传分析。本实验使用了紫外线诱变担孢子的方法,方便而易于操作,筛选出几株遗传特性稳定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同时对它们的交配型基因进行了测定,发现了风尾菇交配型基因中的中性不亲和因子。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菌株 凤尾菇PL27(Pleurotus sajor-caju),野生型双核体;P23,P36,P22和P27是从PL27的单核体,它们的交配型基因分别确定为A1B1,A2B2,A2B1和A1B2。以上菌株均引自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香菇1号菌株的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单核体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类单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平均连锁聚类方法对酯酶同工酶图谱进行聚类,从交配型角度探讨了不同来源的两类单核体在形态和生化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单核体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三个性状上表现出相同的差异趋势,在同一种交配型的个体间,孢子单核体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原生质单核体,在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这一性状上,用聚类方法可以将绝大多数单核体归入所属的交配型范围内。这两类单核体具有的不同表型与它们的不同来源有密切的联系,有性世代中复杂的遗传行为导致孢子单核体中性状出现较大的变异,而作为无性后代的原生质单核体则表现出性状相对稳定的特征,这两类单核体表现出的差异为香菇的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香菇DNA导入平菇原生质体及转化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氯化苄方法提取香菇总DNA,用Gene Pulser Ⅱ电击系统将香菇DNA导入平菇单核原生质体,通过香菇DNA的导入,利用基因互补原理获得了能出菇的转化子1-1和13-48,并对转化子进行了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度分析,酯酶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单交配的方法,对两个不同温型平菇亲本菌株(白色高温型菌株和灰黑色中低温型菌株)的单核菌丝体进行随机组合交配,共获得209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菌株在子实体颜色、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期、子实体性状和产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状分化;黑色亲本菌株与白色亲本菌株杂交后代子实体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表现为灰色,出菇期延长,杂交后代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几种食用菌孢子分离及其交配行为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子分离是食用菌常规杂交育种的第一步工作,分离获得的孢子其交配行为取决于交配系统,如草菇属初级同宗结合,双孢蘑菇为次级同宗结合,大肥菇、香菇、平菇等为异宗结合菇类,对不同交配系统担孢子的遗传重组及其孢子交配行为进行分析,在理论上便能推算出有性后代的变异程度,从而为育种和菌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假定某食用菌双核体(异核体)基因型是AaBb,它经减数分裂后可产生AB、Ab、aB、ab四种孢子,在斜面上涂布这四种孢子,则其后代就可能出现AaBb(亲本型PD)及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非亲本型NPD)9种基因型,尽管子代在遗传上包含了亲代所有的遗传组成,但是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PD/NPD=4/12,如果AaBb基因型具杂种优势性状的话,那么非亲本子代就可能影响其原基因型生物学性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以前期人工驯化出的耐高温羊肚菌菌株M840和高产菌株M40为亲本,在单孢分离进行基因测序后确定2种不同交配型菌丝进行单孢杂交,进行羊肚菌高产菌株的选育,以期为羊肚菌优良菌株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过出菇验证、遗传稳定性分析验证、农艺性状优良子实体分离、二代栽培出菇验证,最后获得了产量稳定且高产菌株Z5。  相似文献   

20.
用单核原生质体杂交育成香菇新菌株申香8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香菇栽培种Le1和野生种0426为亲本,通过原生质单核体杂交选育出申香8号。它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栽培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已成为我国香菇主产区的主栽种之一。这证明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香菇育种上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