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2.
梁在鸿 《广西蚕业》2002,39(4):52-53
了解广西横县蚕业的人们都会知道 ,横县是目前广西东部地区最大的桑蚕茧生产基地县 ,慕名而来的客人们来到横县 ,又少不了要到该县最大的桑蚕专业村旺庄村参观。70年代 ,旺庄村是云表镇有名的水田偏少的贫困村 ,而今是云表镇最富裕的桑蚕专业村。2 0 0 1年全村种桑面积 380 0亩 ,比 2 0 0 0年 32 0 0亩增加 6 0 0亩 ,桑园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59.6 7% ;全村 90 1户农户中 ,除了五保户之类的孤寡老人外 ,家家户户种桑养蚕 ,养蚕总户数达86 9户 ,占全村总户数的 94.45% ;人均有桑面积接近 1亩。 2 0 0 1年全村一共养蚕 2 780 0张 ,产鲜茧 1 0 3…  相似文献   

3.
吴英 《广西蚕业》2005,42(3):15-16
靖江市祖师村1990年通过嫁接湖桑32号发展桑田522亩,由于桑田亩收入高于农田收入,一直以来蚕桑生产比较稳定,即使在1996年茧价处于低潮时都未出现大面积毁桑现象,但从2002年开始,每季蚕养蚕结束都有或多或少的蚕户挖桑。今年春蚕饲养结束后又有蚕户说要挖桑,在茧价上涨至鲜茧22元/公斤的情况下,居然还有蚕户要挖桑,我感到非常吃惊,就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蚕户挖桑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4.
1988年,我所在西江流域蚕区郁南县河口镇木树围村建立了实施蚕桑综合配套技术的试验点,经过一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木树围村共有107户养蚕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5%,桑地面积147.3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29%,由于约有15%的青枯病桑,实折投产面积123亩,大部分是河滩地桑。1987年全村养蚕626张,单张产茧20.7公斤,亩平产茧105.3公斤。去年通过实施综合配套技术后,虽然桑园在夏期遇洪水淹盏,秋期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仍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33户调查户中,桑地投产面  相似文献   

5.
石底村是我县发展蚕桑生产较早专业村之一,全村有610人,种桑面积219亩,人均有0.36亩桑,其中投产面积215亩,有83户农民种桑养蚕,占全村总户数98%,今年到6月15日止定种846张,已上市723张,收入茧款50286.35元,亩产值275.75元,效益较显著。石底村是1976年开始有蚕桑生产的,面积27.5亩,总收入7236.40元,81年发展到  相似文献   

6.
村组一则     
<正> 乐山市观榜乡中桥村,地处丘陵,全村有农户176户,784人。有耕地1290亩,现有投产“四边桑”16万余株,1984年全村养蚕537张,生产蚕茧36599斤,蚕农收入茧款59470元。这个村的养蚕、产茧、蚕茧产值均占全乡的40%以上。全村176户中订162户养蚕,养蚕户占总农户的93.1%,户平养蚕3.3张,户平产茧225斤,户平蚕茧收入367元。这个村蚕桑发展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7.
河元区田心乡回龙围村,有21户122人,原有总耕地面积105亩。该村是在八○年冬开始开展蚕桑生产,八一年开始养蚕,新桑平均亩产值只有300元,初步尝到了甜头。八二年冬开始全村有18户种桑养蚕,三年来,成为我县稳产稳收的蚕桑村。全村84年仅蚕桑收入占总收入六成以上。84年蚕桑收入比  相似文献   

8.
南浦区中心乡阮屋村,有39户,237人,总耕地面积235亩,1984年有21户种桑养蚕,桑地面积33.5亩,其中新桑25亩,老桑8.5亩,折投产面积21亩,全年饲养蚕种122.5张,蚕茧总收入15012.33元,平均亩桑产值达714.87元,单张产值122.55元。该村干部群众通过种桑养蚕的实践,与其他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对比,一致认为种桑养蚕经济收入高,是一项农村致富的好门路。于是1984年冬种桑的农户由21户增加到32户,扩种面积  相似文献   

9.
<正> 雅安市水口乡水口村,利用河滩地扦插“雅周桑”当年成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88年,全村开发河滩地建成“雅周桑”园138亩,当年养蚕210张,产茧6300公斤,收入78750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61%、65%、391%。全村户平养蚕收入400余元,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13户,最高的达8000多元,人平1200多元。  相似文献   

10.
陆川县马坡镇,靖西村陈屋队陈基龙户,是我县、地区种桑养蚕致富的先进典型.他全家有21人,其中劳动力11人,承包田13亩,四年来,蚕业收入达77356元,人均收入达3683元.生产持续发展,收入逐年增加.84年试种杂交桑2亩,养蚕12张,产茧665.2斤,收入1250元;85年扩种到6.5亩,养蚕5张,产茧307.5斤,收入599.62元,小蚕共育657.5张,收入6083元,播杂交良种桑种子20斤,出圃75万株,收入6000元.代收蚕茧费,9900元,合计收入22582元;86年桑园面积6.5亩,养蚕4.3张,产茧276.7  相似文献   

11.
蚕桑专业户梁金庆,是广东省新兴县船岗区龙庆乡冼村人,全家14口人,劳动力6人.农业大包干后,全家分得责任田15.8亩,该蚕户大胆调整生产布局,改变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种桑养蚕生产,于1981年12月把5.7亩低产田改种桑,由于精管细怍,桑树生长壮茂,在第2年3月底开始采桑养蚕,全年饲养43.5盒蚕种,收入总茧款4620.10元,平均亩桑产值810.50元.该蚕户尝到了甜头,增强了信心,于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扩大桑地面积,到1985年,桑地已达到11.7亩,占耕地面积的74.1%,全年饲养  相似文献   

12.
八三年我县试种桑22亩,采桑叶养蚕生产蚕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至九○年,桑园面积达18000亩,产茧40000担,收购蚕茧30000担,成为我省的蚕茧主产县之一。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劳动集约产业,需要掌握种桑养蚕技术,才能种好桑,多养蚕,养好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蚕桑业才得以巩固和发展。我县是新蚕区,蚕户种养  相似文献   

13.
合水镇高塘村是我县蚕桑生产重点村之一。全村有15个自然村,522户,2694人,耕地面积2514亩,其中早地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933亩。该村于一九七七年开始种桑养蚕,到一九八七年,全村有470户养蚕,养蚕户占农户总数百分之九十一,桑地面积480亩,蚕桑收入二十九万元,占农业总庆入  相似文献   

14.
根竹头村是我县目前桑地占总耕地比例最大,亩产最高的蚕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的指引和鼓舞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种桑养蚕专业化,全村32户134人,户户种桑养蚕,1984年生产蚕茧29144.6斤,产值67732.09元,亩桑产茧589  相似文献   

15.
<正> 泸县天兴乡狮子村,全村9个社,340户,1194人,有耕地755亩,人平耕地0.63亩。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突出抓了栽桑养蚕,利用“四边”和荒地及部分低产土栽桑42万株,人平351株,其中投产桑27万株,1991年栽16万株,1989年养蚕570张,收入173937元,1990年养蚕844张,收入250712元,1991年养蚕1300张,产茧42472公斤,收入448535元,张平产茧32.7公斤,张平收入345.16元,户平收入1319.22元,人平养蚕1.09张,收入375.66元,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1.专业户引路,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他们  相似文献   

16.
赵毅 《四川蚕业》2007,35(1):4-4
柏垭镇羊鹿村现有农户655户,农业人口1997人,耕地面积2223亩,其中旱地1362亩,有桑园面积1155亩,养蚕农户348户。2006年全村养蚕2000张,茧款收入160多万元,人平茧款收入800元,是全市蚕桑专业第一村。羊鹿村1999年养蚕仅240张,到2006年发种2000张连续6年发种、产茧、茧款收入翻番  相似文献   

17.
水泡村是贵港市黄练镇的一个村屯,有200多户人家,现有桑园面积约500亩,平均每户拥有桑园2.5亩左右,养蚕较多的有5亩。养蚕已有30年历史,大部分经济收入靠养蚕和种甘蔗获得。但近年来养蚕屡遭失败,蚕病频频发生,死亡惨重!经济收入大幅度减少,整个村屯每次能够养蚕成功的不到10户,其余蚕户就是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深秋养得几批,气温略高,每张产茧在0~20公斤之间,全村全年养蚕平均每张产量在15公斤左右(正常产量每张35公斤),水泡村14队有一甘姓人家,2002年养蚕20多批次,竟没有一次成功的,连蚕种钱也赔了进去,养蚕屡遭失败竟成了水泡村人的一块无法治好的“心病”!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水泡村人养蚕大批死亡呢?得从水泡村这几年蚕桑迅猛发展说起,在  相似文献   

18.
<正> 射阳县特佣乡王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蚕桑专业村。全村468个农户中有396户养蚕,桑园面积800亩,1987年全村栽桑养蚕收入59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46.3%,一、三、五组农户收入的90%来自栽桑养蚕。栽桑养蚕不但壮大了村级经济,还有力促进了全村各业的综合发展。一、选准路子抓发展。王村在1981年人平收入只有52元,随着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  相似文献   

19.
刘新民 《四川蚕业》2003,31(3):47-47
羊鹿村共 1 0个社 ,3 2 3户 ,养蚕户占3 0 0户 ,农业人口 1 0 88人 ,总耕地 1 1 4 1亩 ,其中旱地 677亩。该村从 1 999年至 2 0 0 1年连续三年育苗 2 0 0亩 ,栽一步成园桑 650亩 ,有桑树 65万株 ,人平栽桑 584株。实现了旱地桑园化 ,嫁接良桑化 ,修枝养型标准化 ,养蚕蚕台化 ,上蔟纸板方格化。该村1 999年养蚕 2 83张 ,2 0 0 0年养蚕 42 0张 ,2 0 0 1年养蚕 781张 ,2 0 0 2年养蚕 1 2 0 0张 ,三年连续增长 4 2倍 ,2 0 0 2年产茧量达到3 6万公斤 ,收入茧款 3 6万元。全村人平产茧 3 3公斤 ,人均茧款收入 3 3 0元。 2 0 0 2年全村总收入 2 40…  相似文献   

20.
连州区万车乡万北村地处万车河岸,全村有耕地面积182.7亩,其中水旱田面积145.7亩,旱地面积37亩,全村有人口217人,32户,是个人多田少的地方。1984年农业生产值8576元,其它副业收入11560元,人平收入652元。全村桑地面积79亩,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去年饲养蚕种547张,收入蚕茧款64616.59元,平均亩产值817.93元,蚕桑收入占农业收入的74.64%,占人平收入的65.87%、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