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硅肥对水稻抗病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硅肥、鞍钢硅肥、希林索硅肥在水稻上进行抗病、增产试验,结果表明:江苏硅肥和鞍钢硅肥较对照穗颈瘟发病率下降2~6个百分点,增产6.7%~19.8%,垩白率降低2.9~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的田间试验探讨速效硅肥(Na2SiO3)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筛选最优组合。结果表明:Na2SiO3的最适施用量为90~135kg·hm-2,与末施硅肥的对照相比增产9.5%~11.9%,叶瘟发病率降低2~15个百分点,叶瘟的发病级别减少2~3个等级;硅肥采用基施60%,8叶追施40%为最佳施用方法;施用速效硅肥同时可对稻米的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一种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对硅的需求量较多,而经过床土调酸后,土壤中的硅含量大大降低,无法满足水稻秧苗对硅元素需求,秧苗期喷施硅元素,直接能被吸收,能改善秧苗的生育性状,有利于培育壮秧。试验结果表明,秧苗喷施融地美后,抗寒性和抗病虫能力增强,叶瘟病发病率比对照低2.31~3.77个百分点,穗颈瘟发病率比对照低2.78~3.89个百分点,增产5.23%~9.30%。  相似文献   

4.
水稻抗逆剂能提高水稻叶瘟、纹枯病、穗颈瘟、褐变穗的抗病性,这4种病害的发病率分别减少0.8、2.2、1.9、0.2个百分点;结实率提高5.7个百分点,产量增加492kg/hm2,增产率达5.93%。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一种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从幼苗到成熟整个生育期对硅的需求量都比较多,而经过床土调酸后,会使土壤中的硅含量大量降低,无法满足水稻秧苗生长对硅元素需求,秧苗期喷施,直接能被吸收,改善秧苗的生育性状,有利于培育壮秧,水稻移栽到本田后,对硅元素的需求仍然很高,追施硅钙镁钾肥能及时补充土壤中的硅元素的含量,利于水稻吸收,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试验结果表明,秧苗喷施硅丰原液体硅肥和本田追施硅钙镁钾肥后,植株的抗寒性和抗病虫能力增强,叶瘟病发病率比对照低1.53个百分点,穗茎瘟发病率比对照低1.69个百分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公顷增收稻谷900kg,增产率为8.94%。  相似文献   

6.
稻麦轮作区潮土及水稻土施用硅肥的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稻麦轮作条件下,潮土、水稻土上的硅肥试验表明,施硅水稻增产9.59%,小麦增产13.9%。稻季施硅在小麦上后效明显,增产8.2%;硅肥对水稻的氮麦吸收有促进作用,亩吸氮量增加2.95kg氮素吸收率提高14.8个百分点水稻植株必主得到改善,基部节间缩短,剑叶、倒二叶叶面积增加;硅肥对水稻具有增穗、增粒作用,抽穗后灌浆速率提高,千粒重也有明显增加;小麦表现为增穗、增加千粒重。硅肥适宜作水稻基肥或返青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调整施肥种类、施肥量与施肥方法以提高水稻对穗颈瘟的抗性和产量,设计不同施肥模式并测定其叶绿素值、总酚、类黄酮、粗纤维含量和产量,观察硅细胞结构,调查穗颈瘟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期后移有利于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值,可降低穗颈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稻谷产量;增施硅钙肥能够明显降低穗颈瘟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叶片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在辽宁省东南沿海稻区,通过  相似文献   

8.
中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施硅、锌、硼肥或锌硼硅肥配合施用,均可促进水稻生长,改善经济性状,其中锌肥对总苗数、株高和有效穗数的增加作用明显,硼肥则对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较好的增加作用,硅肥对穗总粒数(穗长和大小)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作用;硅、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对水稻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稻瘟病(苗稻瘟、叶稻瘟、穗颈瘟)、稻曲病有较好的抗性,对纹枯病有减轻作用,硅肥对水稻的抗倒作用则更为明显;4个县市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结果表明,单施硅、锌、硼肥或配合施用,均能显著增产,小区试验的增产幅度为7.0%~13.7%,大田示范增产幅度为12.8%~14.7%,锌硼硅肥配合施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硅肥)相比,5个施用硅肥处理(施用量60~30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增长2.0%~9.0%。  相似文献   

10.
通过移栽壮苗、打捞菌核,减氮、增磷钾硅肥、节水控灌等非药物措施,结果水稻抗倒性增强,纹枯病发病指数和株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94个百分点和14.28个百分点,稻谷的整精米率增加了0.602个百分点,整精米亩产507.645公斤,亩增产19.142公斤。  相似文献   

11.
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硅肥)相比,5个施用硅肥处理(施用量60~30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增长2.0%~9.0%。  相似文献   

12.
施用硅肥对水稻稻瘟病、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不同的硅肥施用量对7个生产上的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稻瘟病、生长及产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穗颈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增产效应,但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以施用225kg/hm2效果最好;施用硅肥防控稻瘟病安全环保,有利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活化水结合增效肥对水稻增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活化水浸种比常规浸种7d时的发芽势提高0.66%,10d时的发芽率相同;出苗株数没有明显差异,其成苗率均为98.75%;总根数高于对照0.67条,根长高于对照0.21cm,地下干物重高于对照0.0676g,充实度高于对照0.0934mg/cm;二者生育期相同;与对照相比结实率增加0.1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3g;株高较对照下降1.4cm,每穗总粒数减少0.2粒;水稻整精米率提高0.7个百分点,垩白率降低3.3个百分点,蛋白质、直链淀粉分别提高0.7、0.8个百分点;食味值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抗旱种衣剂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旱种衣剂拌种可提高种子发芽势2.3~11.9个百分点,提高作物出苗率14%~21%,增强根系主动吸收能力,增加抗旱性能.一般使玉米增产9.9%、大豆增产11.3%、向日葵增产26.1%.樟子松秧苗移栽前蘸根,可提高成活率9.7个百分点.用抗旱喷洒剂喷雾的水稻增产17.1%,谷子增产8.6%.采用农业措施战胜旱灾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葛娟梅  王建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72-172,114
试验结果表明,夏阳菜浇施"五越"牌有机无机液肥较常规叶面肥和清水对照具有增产、提高包棵率、减少发病率的综合效果.其中,浇施"五越"牌有机无机液肥分别比常规对照、清水对照增产12.5%、85.9%,上市产量分别增产25.0%、159%,蔬菜包棵率分别提高5.8、25.1个百分点,发病率分别下降6.9、14.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在蔬菜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蚕病灵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试验及中试表明 ,蚕病灵在 15 0mg·kg-1浓度下 ,可有效防治家蚕细菌性败血病 ,对家蚕安全、无副作用 ,并可促进蚕儿生长、提高叶丝转化效率。在春蚕期使用 ,可使蚕病发病率下降 1 9个百分点 ,死笼率下降 2 2个百分点 ,上茧率提高 2 7个百分点 ,茧层率提高 1 15个百分点 ;每张蚕种增产蚕茧 3 6kg。增产效果高于蚕用氯霉素  相似文献   

17.
氮硫配施对水稻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 ,早稻施硫和晚稻施氮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 ,增产率分别达5 .1 %~ 9.9%和 32 .6%~ 38.5 % ,但早、晚稻施氮、硫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 ;晚稻施硫能明显增加株高 ,但在同时施氮的条件下 ,结实率会明显下降 ;增施氮肥和硫肥 ,均能明显提高水稻对氮、硫的吸收量 ;施用硫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3.74~ 1 1 .4个百分点 ,施用氮肥可提高硫肥利用率 1 2 .8~ 35 .3个百分点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 ,在水稻生产中以 1 2 0kg/hm2 氮与 30kg/hm2 硫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浙优21’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正常施药(375 g/h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D1)和减药(225 g/h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D2)2种施药水平,每种施药水平含追施硅肥(750 kg/hm2,+Si)组和不追施硅肥(-Si)组,共4个处理组,研究在这2种施药水平下追施硅肥对水稻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施药水平(D1)下,相较于不追施硅肥,追施硅肥的水稻基部第2节抗折力增大26.71%,倒伏指数降低13.29%,水稻穗颈瘟发病率降低15.37%,病情指数降低19.09%,水稻产量提高3.33%(P0.05);在减药水平(D2)下,相较于不追施硅肥,追施硅肥的水稻基部第2节抗折力增大33.67%,倒伏指数降低14.04%,水稻穗颈瘟发病率降低28.98%,病情指数降低23.11%,水稻产量提高11.44%(P0.05)。由此说明,在农药减施条件下,追施硅肥能降低水稻的倒伏指数和水稻穗颈瘟病情指数,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和抗水稻穗颈瘟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在不施硅肥情况下,减药使水稻减产;而在施硅肥情况下,减药与否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水稻采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结合施用硅钙肥,试验结果表明:加施硅钙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抗纹枯病、穗颈瘟能力,增强水稻抗倒伏性,比常规施肥每667m2增产78.5kg,增产18.9%,增收113元,以每667m2施50kg为宜,施用方法全部作底肥。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二氧化氯对多年重茬地农作物生产以及马铃薯组培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可使棉花枯萎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36个百分点,增产32%;黄瓜和芹菜的病苗率降低18~28个百分点,增产13.5%~19.2%;马铃薯组培苗成活率提高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