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净套作下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耐荫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研究其在单作和大豆玉米套作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套作增加大豆株高和底荚高,分枝减少,茎粗减小,产量降低,耐荫品种变幅均为最小,不耐荫品种变幅最大.套作大豆产量垂直方向分布向上移动,耐荫大豆以20~ 40 cm产量最高,20~ 60 cm产量所占比重大;不耐荫品种以40~60 cm产量最高,且40 cm以上产量所占比重大.与单作相比,套作下大豆产量分布向分枝集中,耐荫大豆分枝产量高于主茎;不耐荫大豆主茎产量高于分枝,且主茎产量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单作.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黑龙江省大豆根系的分布特征以及大豆根系与产量的关系,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合丰55和嫩丰18为材料,采用水平分层和垂直分段两种不同的栽培装置,对两个大豆品种的根表面积、根干物质、根比表面积、根系伤流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根系的80.6%存在于垂直0~20 cm土层内,55.6%存在于水平0~5 cm土层内。大豆的根系伤流重量分布范围是0.5~6.4 g,比表面积分布范围是17.6~67.9 m~2·kg~(-1)。合丰55和嫩丰8的单株荚数与其单株产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0.710~*)和极显著正相关(0.908~(**))。在R5期,大豆在垂直0~20 cm和20~40 cm土层内的根表面积分别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0.794~*)和显著正相关(0.837~*),在垂直120~140 cm土层内的根干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0.904~(**))。大豆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单株荚数的增加来实现;提高R5期垂直20~40 cm土层内的根表面积和垂直120~140 cm土层内的根干重、降低R5期垂直0~20 cm土层内的根表面积,对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转Bt+CpTI抗虫棉中棉所45为材料,研究了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花铃期是棉花一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速率与数量最大,其次为蕾期;吐絮期干物质及磷、钾积累速率与数量高于苗期,而氮素积累速率与数量低于苗期。棉株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棉花出苗后80~117 d、73~109 d、75~114 d和69~110 d,积累速率最大的日期分别在出苗后98 d、91 d、95 d和89 d。成熟棉株各器官的干物质、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茎>叶柄+叶片>根。各器官氮素含量:叶柄+叶片>子棉+铃壳>茎>根;磷素含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含量:子棉+铃壳>茎>根>叶柄+叶片。棉花全生育期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为213.83,30.11,156.45 kg·hm-2,全株养分吸收比例为N∶P∶K=1∶0.14∶0.73。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疆棉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棉花品种的耐寒性,分别在苗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对28个棉花品种的叶片进行-2 ℃、-4 ℃、-6 ℃、-8 ℃、-16 ℃的低温胁迫,测定其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对其耐寒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发现28个棉花材料LT50的范围为:苗期-9.07~-0.12 ℃;盛蕾期-4.43~4.25 ℃;花铃期-4.02~9.69 ℃;吐絮期:-15.76~3.06 ℃。所有材料不同生育期的LT50平均表现为花铃期>盛蕾期>吐絮期>苗期,且差异显著。中J9645和新陆早35号属于全生育期高耐寒品种,新陆早26号属于全生育期冷敏感品种。研究探讨了LT50在棉花耐寒性鉴定上的应用,筛选出了不同生育期耐寒的棉花品种,提出分别以-4 ℃、-2 ℃、2 ℃、-4 ℃为苗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棉花耐寒性指标的临界温度,并建立了不同生育期棉花耐寒性标准,对棉花耐寒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并利用生物炭技术研究了湖北潜江周矶农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的微生物情况,采用平板稀释法分别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处理可有效提高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而20 t/hm~2(C1)生物炭处理可有效提高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40 t/hm~2(C2)生物炭处理可更有效提高真菌数量。从不同生育时期来看,苗期微生物数量最少,在蕾期和花铃期是微生物数量繁殖的高峰期,吐絮期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不同阶段及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16年以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原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开展不同灌溉量梯度的棉花蕾期至收获期、花铃期至收获期干旱胁迫试验,即在现蕾期、开花期分别按蕾期、花铃期实际灌溉量的30%、50%、70%、90%、100%一次性灌溉,持续不灌水直至收获。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干旱胁迫均影响棉花的生育进程。与正常灌溉相比,蕾期各干旱处理的裂铃期、吐絮期分别提前0~14 d、4~19 d;花铃期各干旱处理的裂铃期、吐絮期分别提前0~8 d、2~6 d,并呈现出越干旱越提前的变化规律。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随着滴灌量的增加,株高、单株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均呈增加趋势。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均导致单株结铃数减少、蕾铃脱落率增加、籽棉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蕾期干旱处理减产40.2%~60.6%,花铃期干旱处理减产27.8%~46.4%,持续干旱导致减产进一步加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节水灌溉和棉花抗旱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安西 《江西棉花》2005,27(3):F003-F003
根据棉花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在栽培技术上主要分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的分阶段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鲁西南地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1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鲁西南棉花生育期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播种-出苗期、花铃期连阴雨出现概率逐渐减少,棉花蕾期、吐絮期连阴雨有逐渐上升趋势;蕾期连阴雨次数与棉花衣分、吐絮期连阴雨次数与棉花铃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四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的根系分布动态及其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根系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在0~40 cm耕层占总根量的50%~60%,41~70 cm占25%~30%,71 cm以下深层相对较少;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以株为中心由里向外逐渐减少,1/4行距处为40%~45%,1/2株距处为25%~30%,1/2行距处为20%~25%;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也各有特点,掖单22的根系相对比较集中,可以减少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豫玉22根系分布比较分散,利于充分利用水肥条件,具有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的根系分布动态及其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根系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在0~40cm耕层占总根量的50%~60%,41~70cm占25%~30%,71cm以下深层相对较少;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以株为中心由里向外逐渐减少,1/4行距处为40%~45%,1/2株距处为25%~30%,1/2行距处为20%~25%;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也各有特点,掖单22的根系相对比较集中,可以减少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豫玉22根系分布比较分散,利于充分利用水肥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登海9号和农大108根系垂直分布比较集中,水平分布均匀,根系在后期比较强壮,必须提供足够的水肥,并适当延长生长期,才能发挥其潜力。  相似文献   

11.
棉事指导     
《江西棉花》2005,27(6)
  相似文献   

12.
白岩  杜珉  赵新民 《中国棉花》2015,42(9):9-11
对棉花机械采收技术进行了调研,通过与人工采棉在成本收益、人工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机械采收技术的必要性,从全国棉花生产对棉田机械采收技术需求、农村社会化服务普及程度、技术成本是否在农民承受范围内等角度阐述了机械采棉技术的可行性,找出了限制我国发展棉田机械采收技术的主要瓶颈,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39份黄河流域棉区品种(品系)为材料,对黄萎病病指、铃重和单株铃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棉铃黑果病的3个病害指标(单株黑果铃数、病株率和单株黑果铃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黑果铃数是棉铃黑果病的核心指标;每个指标的决定性因子均有6个,育种家可利用所建立的该病害3个指标的回归方程在正常年份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多数农艺性状对该病指标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其中黄萎病发病率、铃重、单株铃数、株高、单株果枝数和霜后花率的影响较大,且同一农艺性状对该病3个指标的效应正负相同。在棉铃黑果病抗性育种中,可在保持原有株高和霜后花率基本不变情况下,适当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铃重、单株铃数和果枝数。  相似文献   

14.
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和手摘棉纤维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分析机采棉和手采棉的纤维品质,发现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纤维长度较手摘棉差1mm,断裂比强度较手摘棉差1.08cN·tex-1,短纤维率高于手摘棉,棉花主体品级为3级,较手摘棉低1级。由此提出在新疆早熟植棉区应加强断裂比强度高、纤维长、马克隆值适中的机采棉品种选育,以提升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环洞庭湖棉区的桃源县进行湘杂棉8号的种植密度试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培管条件下,不同密度处理间农艺性状、籽棉产量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籽棉产量以24 000 株/hm2处理最高,为环洞庭湖棉区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6.
新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棉花品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国富 《中国棉花》2017,44(9):22-24
为了掌握新疆机采棉加工中棉花品质变化趋势,依据现有的棉花加工工艺,设计了试验方案,对新疆机采棉加工中的不同工序点棉花品质进行取样、测试、统计,并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工艺环节的棉花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随着加工工艺的推进,棉花反射率、黄色深度上升,棉纤维长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棉花田间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大,棉盲蝽近几年来演变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并且其发生和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简述了近年来我国棉盲蝽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棉盲蝽发生日趋严重的原因、发生程度的特点、防治策略、防治指标与防治适期,以及简单介绍了防治棉盲蝽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为棉田棉盲蝽的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汉平原棉花生产轻简化实践,分析了当前江汉平原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近年来该区轻简化(机械化)实践情况和发展棉花生产轻简化有利环境,提出了"集中种植、产业化经营、科技带动、市场保障、政府引导"等适合江汉平原棉花轻简化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棉区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以中棉所53为试材,设置油后直播、油后基质育苗移栽、油后营钵育苗移栽和油棉营养体育苗套栽4种种植方式,进行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和纯收益;基质育苗移栽投入较少,纯收益较高;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并没有优势;油后直播方式虽然产量低,但人工投入少,生产成本低,适合劳动力缺少的家庭或农场应用,但要考虑天气因素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20.
简要分析安徽省沿江棉区棉花生产的现状和现有种植品种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皖沿江棉花今后棉花育种要培育三系雄性不育杂种,尽快开展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培育高光效株型品种,为棉花生产机械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