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菜薹自浆亲和性快速测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菜薹的自交不亲和性表现为柱头抑制。授粉后24h的柱头,在电镜和荧光镜下观察,即可对其不亲和性进行测定。有些单株老龄亲和性比幼龄花亲和性稍高,亲本亲和指数同后代亲和指数的平均值呈正相关,因此在选择时,最好选择那些亲和指数低,不亲和性强的单株。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及SR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022E1’, ‘022A1’, ‘02259’开花前两周的花蕾进行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 开花后自交。与花期对照相比, 3个自交不亲和系的亲和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其中以1 500 μmol·L - 1槲皮素溶液处理效果最佳, 在022E1系中其亲和指数由原来的0.03增至4.35, 完全转化为了自交亲和系。采集开花前1 d的花蕾切取柱头进行SRK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槲皮素处理后可显著抑制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柱头中SRK活性, 从而阻止了自交不亲和性的信号传导, 达到了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结球甘兰(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自交不亲和系的测定,通常是用田间自交法来进行,这种方法费工费时。自建立了用水溶性苯胺蓝显示花柱中花粉管的技术后,又逐渐发展了利用荧光染色法快速测定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此法根据柱头上花粉萌发的数量确定不亲和程度,尚欠精确。研究表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花粉与柱头的识别机制是由S等位基因编码的S蛋白质决定的。美、英、日等国已先后分离鉴定出了这类S蛋白质。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及自交系花粉、柱头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分的分析,探讨利用蛋白质特性来快速测定植物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的可能性。 材料与方法 试材采用西南农大园艺系蔬菜育种教研室选育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二乌叶86057’、‘北黑大86035’,二系统均是多代自交、高度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1983年以来田间自交亲和指数均接近于0;自交系‘虹桥86047’,该材料也为多代自交,但亲和性稳定,1986年田间自交亲和指数达13.06。 等电聚焦电泳和氨基酸分析均测试“花粉”(P)、“柱头”(S)和“受粉后柱头”( P S)三项。花粉:取自开花前套袋隔离的花枝;枝头:隔离袋内,开花前1-2天彻底去雄,  相似文献   

4.
中华猕猴桃品种间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贾爱平  王飞  张潮红  姚春潮  刘旭峰 《园艺学报》2010,37(11):1829-1835
采用离体培养法观察中华猕猴桃株系花粉活力,利用荧光显微镜进行了常见品种杂交亲和性的研究,并统计坐果率。雄株花粉活力大小依次为楚源M4、湘平83-3、金魁、魁密。不同品种雌、雄株间授粉,柱头的识别反应快,花粉在柱头粘附多,生长快且萌发率高,亲和性较强且坐果率较高。24个组合中亲和指数最高的是金魁 × 楚源M4,亲和指数为924.61,坐果率为94.44%;最低的是早鲜 × 金魁,亲和指数417.44,坐果率71.11%。同种间的不同品种的亲和性和坐果率存在差异,亲和指数与坐果率密切相关,因此进行猕猴桃最佳授粉树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砂梨不同S基因型异花授粉和蕾期自花授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大多数梨品种自花授粉结实率极低,有的甚至不结实,这种现象叫自交不亲和。当不同品种异花授粉时,自交不亲和基因型相同也会出现结实率低或不结实,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也归属于自交不亲和现象[1-4]。自交不亲和性的本质是成熟雌蕊分泌的一种RNase抑制其相同S基因型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后的继续生长,造成授粉、受精受阻[1-2]。因此,梨属植物生产上为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配置授粉品种是常用而有效的栽培措施之一。日本已对梨自交不亲和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2,5-11]。在蕾期这种RNase基因的表达量较少,其雌蕊抑制花粉在柱头上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6.
菊属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开展了不同倍性菊属物种间远缘杂交试验,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指数,并对授粉后生殖生物学过程(柱头花粉附着、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受精及子房发育)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具相同倍性的种间及四倍体与六倍体物种间杂交较易结籽,而二倍体与四倍体或六倍体间难以结籽,表现杂交不亲和性。菊属远缘杂交不亲和表现为柱头上花粉粒粘附少,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生长异常难以进入花柱,诱导柱头胼胝质生成,受精胚败育。  相似文献   

7.
对反义MLPK基因在甘蓝柱头特异启动子SLR的驱动下,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其导入高度自交不亲和甘蓝材料‘TF’。转基因甘蓝T0代植株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转MLPK反义基因单株内源MLPK mRNA积累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转基因植株花期柱头内源MLPK mRNA积累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对照。花粉原位萌发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转基因甘蓝植株花期自交后,吸附在柱头上的花粉粒大量萌发,且穿过柱头的花粉管明显增加,并导致花期自交结籽数上升,转基因植株花期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对照植株。结果表明,下调MLPK基因表达能部分打破甘蓝自交不亲和,提高其花期自交结籽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西番莲品种(系)自交和异交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差异和授粉亲和性的强弱,阐明不同亲和性类型的花粉管生长行为,为西番莲授粉及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主栽品种台农1号(TN)和编号为H2、MB、H6、ZS的西番莲品系为试验材料,试验共设置4个自交授粉组合,分别为TN、H2、MB、H6自交,以及6个异交授粉组合,分别为H6×MB、H6×TN、MB×H6、MB×TN、ZS×MB、ZS×H6,分别对授粉后0.5~24 h的花粉管进行荧光显微观察并计算授粉亲和性指数,同时对雌蕊进行解剖观察,并统计H6×MB等4个组合的坐果率。【结果】(1)西番莲雌蕊柱头上密布乳突,花粉管穿过柱头乳突细胞间隙进入柱头引导组织,引导组织呈漏斗形,从柱头延伸至花柱基部。(2)具有亲和性的西番莲自交和异交组合的花粉粒附着在柱头后,萌发出花粉管进入柱头乳突,之后经过柱头和花柱引导组织,于授粉后18~24 h进入胚珠;而具有不亲和性的西番莲自交和异交组合的花粉粒可以附着在柱头上并萌发出花粉管,但花粉管出现末端膨大变粗的畸形形态,不能正常伸长,最终只能停留在柱头乳突中,表现出孢子体不亲和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高度自交不亲和甘蓝柱头进行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处理后,取柱头进行蛋白质表达谱的比较研究,获得一种受自花授粉诱导下调表达,异花授粉诱导上调表达的蛋白,命名为BoPLL。进一步分析转录组数据发现,BoPLL在自花授粉0 ~ 30 min上调表达,30 ~ 60 min下调表达,而在异花授粉0 ~ 60 min一直上调表达。克隆获得cDNA为1 212 bp,编码含40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BoPLL。序列分析发现BoPLL含有高度保守的PASTA结构域和CMM-10结构域、中度保守的PbH1结构域、低度保守的HYDRO结构域,说明该蛋白是典型的PLL家族蛋白。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与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基因不连锁。进化分析表明,甘蓝BoPLL与拟南芥AtPLL亲缘关系最近,与苜蓿MtPLL亲缘关系较远。RT-PCR发现,BoPLL在甘蓝花粉和柱头中表达,且柱头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花粉,在叶片、花蕾、萼片和花瓣中均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oPLL在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15 ~ 60 min的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根据上述结果推测BoPLL可能是一种参与甘蓝自交不亲和反应过程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与自交不亲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个纯合S基因型(SaSa,SdSd,SfSf, SgSg,SiSi,SjSj)和1个杂合S基因型(SgSi)的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株系为材料,提取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用花粉壁蛋白处理相同S基因型的柱头,可诱导乳突细胞的胼胝质反应:处理不同S基因型的柱头,可“蒙导”自交亲和。经SiSi柱头表膜蛋白处理过的SiSi花粉,授于花期的SjSj和SaSa以及蕾期的SiSi柱头上,原来的亲和性消失。显然,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分别是花粉侧和柱头侧不亲和反应的识别物质。用等电聚焦法分析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中的糖蛋白,结果表明,其等电点因S基因不同而特异。由此进一步推测,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中的识别物质为S基因特异糖蛋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均为典型的异面型叶,气孔皆分布在下表皮,色木槭气孔为无规则型,柠筋槭、假色槭、茶条槭气孔均为不等型;叶片上表皮中只有茶条槭是复表皮,由2层细胞构成;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主脉薄壁组织细胞中皆含晶体。  相似文献   

12.
川鄂连蕊茶花粉的形态、生活力及贮藏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林  杜克兵  陈法志  包满珠 《园艺学报》2010,37(11):1857-1862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川鄂连蕊茶(Camelliarosthorniana Hand.-Mazz.)花粉的形态特征,并采用培养基法对其花粉生活力及贮藏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鄂连蕊茶的花粉呈扁球形,具有山茶属植物花粉形态的一般特征,但与连蕊茶组(Sect.Theopsis Coh.St.)的其它植物相比,本种在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沟界极区宽窄、沟膜的有无以及萌发孔盖的有无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初步判断川鄂连蕊茶在山茶属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分类地位。川鄂连蕊茶新鲜花粉在含100mg·L-1H3BO3+200g·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48h后萌发率可达94.28%,在室温下自然干燥24h后于4℃条件下贮藏60d后仍具有85.28%的萌发率,可解决与山茶(C.japonica)之间杂交育种中花期不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轮纹病菌在苹果枝干上侵入途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富士苹果枝干轮纹病在不同部位发生频率进行了调查,并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piri- cola)对富士苹果一年生枝条进行室内接种,保湿处理,在接种后不同时期采样通过扫描电镜对轮纹病菌在苹果枝条 上的侵入途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枝干轮纹病病斑在皮孔部位发病频率为92%,非皮孔部位为8%。扫描电镜观察 表明,保湿条件下轮纹病菌接种4 h后即可萌发形成侵染菌丝侵染苹果枝条,其可通过枝条皮孔、表面伤口及表皮缝 隙进行侵入,但皮孔是最主要的侵入途径;24 h内分生孢子基本可完成从吸附、萌发到侵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生小孢子囊比较形态学及系统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作者发现的中国第一株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比较形态学及系统意义进行研究。叶生小孢子囊雄株有正常小孢子囊和叶生小孢子囊两种类型。叶生小孢子囊常着生在某些短枝的叶片边缘,这些叶片明显较正常叶片小,叶片顶端或两侧常有1 ~3个深裂刻(lobe),在裂刻处堆积1 ~9个不等的小孢子叶,或者小孢子叶1 ~3 (5)个聚生在叶柄叶片交界的叶柄两侧,小孢子叶无柄。着生小孢子囊的叶片除在小孢子囊着生处叶片加厚外,解剖结构和正常叶片无明显差异,均由表皮,叶肉,叶脉3部分组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叶生小孢子囊的数量、着生位置和形态具多样性。正常小孢子囊近椭圆形,叶生小孢子囊近圆形,孢子囊壁4 ~7层细胞,散粉期绒毡层已经退化,仅留痕迹,孢子囊内分布大量花粉。叶生小孢子叶的花粉极轴和赤道轴分别为19.99和13.60μm,每个叶生小孢子(花药)有花粉1.86万粒。正常花粉为光滑型,而叶生小孢子囊花粉为粗糙型。叶生小孢子囊花粉具有萌发能力。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个体发生,表明银杏的小孢子叶有叶性来源的性质,叶生小孢子囊银杏可能是一种奇特的嵌合体。对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京欣砧4号是用母本04-63和父本04-217配制而成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杂交种,是西瓜专用优良砧木,其发芽率高,出苗齐整、苗壮;与西瓜嫁接亲和性好,共生亲和力强,结合面致密;嫁接苗在低温弱光下生长强健,根系发达,吸肥力强,成活率高;嫁接瓜果实大、产量高,嫁接后对果实的品质影响小.高抗枯萎病,叶部病害轻.  相似文献   

16.
鄂砧1号是用日本葫芦H08自交系作母本,武汉地方葫芦H06自交系作父本配制而成的远缘葫芦杂交种。采用鄂砧1号等不同砧木嫁接西瓜试验结果显示,与其他参试葫芦砧木相比,鄂砧1号发芽率高,出苗整齐,苗壮;与西瓜嫁接亲和性好,共生力强,结合面致密,成活率高;抗枯萎病,耐盐碱,叶部病害轻;嫁接后增产效果明显,对果实品质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雪峰强砧1号’是以‘H018’为母本、‘H01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瓠瓜砧木新品种。该砧木品种发芽率高,出苗整齐、粗壮;与西瓜嫁接亲和性好,共生亲和力强;嫁接苗耐寒能力强,根系发达,吸肥力强,成活率高;嫁接瓜果实大、丰产性好,嫁接后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嫁接苗高抗枯萎病,叶部病害轻。适宜于我国南方前期低温寡照嫁接育苗及西瓜重茬区进行嫁接栽培。  相似文献   

18.
 以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 diliciosa)‘徐香’与长果猕猴桃(A. longicarpa)进行远缘杂交,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花粉管行为,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了受精及胚发育过程的差异,统计了杂交当代种子数量和坐果率。结果表明:种间杂交长果猕猴桃的花粉粒能在美味猕猴桃‘徐香’柱头的乳突细胞表面萌发、生长,但生长速度比对照缓慢;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时出现波纹状弯曲、停止生长、胼胝质沿管壁不规则沉积等现象;受精过程延迟;胚胎发育出现异常;坐果率较低。种子总数明显少于种内杂交和种内自然授粉的数量,但正常种子的质量与后者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9.
京欣砧3号是用印度南瓜种05-88自交系作母本,中国南瓜系04-36自交系作父本配制而成的远缘南瓜(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杂交种,主要用于甜瓜和西瓜嫁接栽培。采用京欣砧3号等不同砧木嫁接甜瓜和西瓜试验结果显示:与其他参试葫芦砧木和各类南瓜砧木相比,京欣砧3号发芽率高,出苗整齐,苗壮。与甜瓜、西瓜嫁接亲和性好,共生力强,结合面致密,成活率高。嫁接苗耐低温弱光。抗枯萎病,耐盐碱,叶部病害轻。嫁接后增产效果明显,对果实品质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线辣椒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辣椒是辣椒的一个重要类型.为了直观地从花蕾大小或花药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为线辣椒育种、杂交制种等提供技术借鉴,以3个不同的线辣椒育种品系(No.2、No.3和No.6)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对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染色、观察,并与相应的花蕾发育大小、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线辣椒小孢子发育经花粉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