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3.
4.
麦积区作为甘肃省退耕还林试点县之一,内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把退耕还林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截止2005年年底,全区累计完成省市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面积58.2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6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0.60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共涉及垒区十七个乡镇,一个街子林场,一个风凰造林站,416个行政村,人口36714户14.93万人。累计使用国家工程建设投资资金14263.30万元,其中苗木补助赞2914.60万元,现金补助资金10469.50万元,生活赞补助资金879.20万元。 相似文献
5.
在迭部5108.30km^2的土地上,曾经原始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生态环境非常优美,这里曾是许多野生动物栖息的理想家园。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这里的原始森林开始大规模的砍伐,为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数以亿计的木材资源,却也使当地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白龙江河谷地带,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农牧民的生存环境造成危胁。近年来,随着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力度的加大,水土流失有日益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对淤地坝建设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把淤地坝建设作为今后水利建设争取启动实施的三项“亮点”工程之一,作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于加快榆中县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镇安县的退耕还林工作健康顺利地进行,根据笔者在林业科研战线多年工作的实践,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1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将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作为突破口,是基于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呈日趋恶化的现实,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洪水泛滥成灾、持续干旱、沙尘暴越来越频繁等等,其带来的后果和经济损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环境问题的点滴思考--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是国家在西部生态建设中的一顶重大举措 ,已取得显著成果。因此 ,本文作者对作为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流域———马莲河流域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后给本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同时 ,也折射出西部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在结合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11.
史敏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4):92-94
根据区域生态经济经济学原理,结合晋西石楼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践,分析了县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土地利用多目标综合规划,阐述了林业生态工程土地合理利用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晋西黄土丘陵区林业生态工程优化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敏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4):88-91
在分析区域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必要性的可行性,并应用多目标规划,对县域内进行了林业生态工程优化规划,确定晋西石楼县农、林、牧用地比为0.22:0.45:0.33,用材林、经济林、水土保持林用地比为0.18:0.37:0.45。在确保粮食生产前提下,实施退耕还林(草),重点发展生态经济林,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贡小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7,(3)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综合考察,提出了近期黄土高原地区应贯彻的水利方针和基本建设任务,并分别对不同灌区提出了措施和办法;提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水土保持工作紧密结合,强调要兴修高质量的水平梯田,要农林牧综合发展。建议应从大中型工程投资中及蓄水工程水量中,拨出一部分用于该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和有关水保的林牧用水;以及在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时应有相应的水保措施和投资。还提出了应注意防止灌区土壤盐渍化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
设的难点,且一直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
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及其有关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植被现状,阐述了其建设历程并系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准确地把握当前的植被建设。表明植被建设应当是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广义植被建设,不可"头疼治头,脚疼医脚"。需要加强对优良乡土植物种的繁育及试种,改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传统技术,充分考虑天然植被在立地类型划分上的意义,重视适地适树以及合理的群落结构。提出了一些值得阐明的问题,试图从作物栽培与林草植被建造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特点中,使植被建设思路更清晰、更完整。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7):1-4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其宗教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哲学思想。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从道教环境思想中汲取生态智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进而树立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达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生,这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恢复退耕坡面土壤磷素的分布及其迁移特征,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可持续性及其环境效应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黄土高原中部王东沟小流域退耕年限、土壤和地形条件较一致的柠条灌木地、苜蓿草地和荒地等3种典型植被恢复的长坡面为研究对象,以谷子农地为对照,通过采样测定分析不同植被恢复坡面的植物磷、土壤磷和土壤—植物系统磷库(植物磷库)的差异及其在不同坡位、土层间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不同植被恢复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植物磷含量和植物磷库均表现为灌木地>草地>农地>荒地,且从坡顶向坡底方向逐渐增加.对于土壤速效磷,灌木坡地在坡面和垂直方向分布较均匀,其他样地则总体表现为坡底速效磷含量较高;不同土层间相比,除草地坡底部位及农地0~20 cm土层外,其余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加.0~100 cm土层以上的植物磷库均表现出从坡顶向坡底逐渐增加.土壤全磷分布受退耕植被的影响不明显,主要受土壤母质的影响.[结论]退耕坡面植物磷、土壤磷和土壤—植物系统磷库及其分布受恢复植被措施及其不同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灌木地和草地对退耕坡地磷素具有一定保持作用,能够减少流失的磷素对下游水体的影响,而荒地和农地表现出明显的磷素侵蚀流失趋势.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植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应遵循自然规律,发掘生态功能强的植物种类,创建良好的混交植被结构,强化投入、管理和生态教育等相应对策.提出应变"以经济效益为主"为"突出生态效益,进行经济效益时空补偿"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