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变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蒋墅茭为试验材料,于采收盛期选择正常茭不同大小的肉质茎,以雄茭的短缩茎尖为对照,分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正常茭白的各种酶在肉质茎的膨大过程中,各种酶活性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POD活性在肉质茎膨大中期有一个上升阶段,PAL、SOD活性在膨大后期低于雄茭,说明POD既参与保护性反应,又参与细胞、组织的分化和细胞膨大。茭白肉质茎的膨大过程是一个感病过程,CAT可能是植物保护性反应的标志酶。  相似文献   

2.
不同抗性茭白感染纹枯病菌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个对纹枯病抗性不同的茭白品种,研究其生物酶活性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性强的品种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高于抗性弱的品种;人工接种以后,各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性强的品种峰值高,抗性弱的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3.
感染青枯病马铃薯中几种酶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感染青枯茵马铃薯抗病机制,推动和指导抗感染青枯茵马铃薯品种的选育.(方法)给同一品种的马铃薯接种青枯菌后测定其几种酶的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结果]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比对照高,其中第3天变化幅度较大,约比对照升高4.67倍.接种后PAL的活性变化分剐在3天、7天出现2次高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接种后第5天达高峰,约高于对照3.62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接种后第5天这高峰,第7天达最小值.马铃薯感染青枯病后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3种酶活性变化出现的峰值强弱可作为早期鉴定感染青枯茵马铃薯的一种有价值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烤烟醇化过程中酶的作用与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叶醇化是改善烟叶香味、提高烟叶可用性的重要环节,是卷烟工业中的补加工方法.酶参与烤烟醇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时烤烟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酶在烤烟醇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的变化密切相关.随醇化时间的延长,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而淀粉酶随醇化时间的延长活性先上升后下降.酶在烟草醇化上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探索阶段,充分利用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等特点,将为酶在烟叶醇化增香、缩短醇化时间等方面开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4个不同抗性的高代自交系品种003-R-5、Y3-R-2、109-S-8、003-S-13为试材,研究了不结球白菜对芜菁花叶病毒的抗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的关系,并通过苗期接种观测不同时期叶片中4种酶的活性,结合病情指数作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健康植株的SOD活性低于感病品种,CAT、PAL、PPO活性则高于感病品种.接种病毒后各品种的4种防御酶活性较对照明显升高,抗病品种对病毒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性与接种病毒后酶活性变化幅度关系密切,4种防御酶均与抗病性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6 0、0.959 1、0.977 4、0.999 1,其中PPO活性与抗病性达到极显著水平,接种后第8天PAL活性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r=0.937 5).  相似文献   

6.
葡萄抗感白腐病品种PAL酶、PPO酶和SOD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抗、感葡萄白腐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为抗、中抗品种的PAL酶活性,在病原菌侵染后呈上升趋势,而感病品种呈下降趋势;两个抗病品种的PPO酶活性迅速上升,并保持相当长时间的高活性值,而中抗、感病品种PPO酶活性几乎没有明显变化,或呈下降趋势,抗病品种的健康果粒中的SOD活性低于感病品种的SOD活性,但抗病品种在受病原菌侵染后SOD活性迅速上升,感病品种的SOD活性几乎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弱小种尤诱导接种后,PAL活性始终大于同期其他处理;先诱导接种尤再挑战接种条中29号处理的POD活性于72h和120h时产生两个高峰;用条中29号小种挑战接种后PPO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单独接种尤的处理相同,均高于单独接种条中29号小种和对照处理;挑战接种条中29处理的SOD活性远比同期其他处理的低。  相似文献   

8.
氮素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氮素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相关酶的影响.以"沈椒四号"为试材,在桶栽条件下,研究了5个水平氮素处理的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氮水平(96 kg·hm-2)下,胎座中辣椒素含量及PAL活性最高,而POD和PPO活性最低.氮素处于中等水平(288 kg·hm-2)时,果肉中辣椒素含量及PAL活性最高,而POD和PPO活性较低.表明胎座和果肉对氮素的需求不同,但基于辣椒果实中的辣椒素主要来源于胎座,而低氮处理下胎座中辣椒素含量最高,所以少施氮素有利于辣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对叶面喷施240mg·L-1硫酸镁溶液后,烟草幼苗感染烟草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otato Virus Y-vein necrosis.PVYN)的发病情况、病毒含量及防御酶系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草幼苗经240 mg·L-1MgSO4处理,再接种PVYN后其发病程度减轻,病情指数及幼苗叶片中病毒含量均低于未喷施MgSO4的对照.叶面单独喷施MgSO4处理和喷施后接种PVYN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烟草幼苗接种PVYN后,PAL在处理第6天时达到酶活高峰(2.63U·g-1FW),POD、PPO的活性在接种PVYN后第15天时产生高于对照处理的酶活高峰,峰值分别为55.76U·g-1FW和10.62U·g-1FW;但喷施MgSO4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较小.本研究证实,MgSO4具有较强的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毒的能力,可明显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马尾松枝条木质部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从生理生化学角度揭示马尾松抗性家系抗松材线虫病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松材线虫的侵染,抗病家系的4种防御酶活性变化表现不同。其中,不同家系间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马尾松枝条接种松材线虫6 h后,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达到最高值;过氧化物酶活性不同时间段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在相同的时间,各马尾松抗性家系枝条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CK,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家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因此,多酚氧化酶可作为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早期鉴定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茭白孕茭生理研究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生理研究从茭白孕茭发育特性、内部机理中的库源关系、内含物成分变化、内源激素变化、代谢酶活性变化、保护酶活性变化几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同时加入了作者的补充研究,最后提出茭白孕茭机理研究前沿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下黄瓜果实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黄瓜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生化指标的变化,选用瑞青黄瓜在1、8、10和12℃下贮藏12 d,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期间,较低的温度对黄瓜造成严重冷害,POD、CAT和SOD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导致MDA含量增大、膜透性迅速升高。10℃和12℃下贮藏的黄瓜受到低温胁迫的影响远低于1℃、也较低于8℃,8℃可以作为瑞青黄瓜的冷害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3.
以白色金针菇菌株为材料,研究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羧甲基纤维素酶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较低,现蕾后活性急剧增强,达到11.43U;半纤维素酶高峰出现于采收期,达到8.13U;漆酶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较高,原基形成后迅速下降到0.15U;中性蛋白酶菌丝营养生长阶段活性比较稳定,现蕾前相对较低,子实体生长阶段酶活性明显增强;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菌丝培养呈下降趋势,但生殖生长期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14.
以黄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果皮和果肉中苹果酸、柠檬酸含量及苹果酸脱氢酶(NAD-MDH)、苹果酸酶(NADP-M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柠檬酸合酶(CS)、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IDH)、线粒体乌头酸酶(Mit-ACO)、细胞质乌头酸酶(cyt-ACO)活性的变化,并分析梨果皮和果肉中苹果酸、柠檬酸积累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中苹果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盛花后80 d时达到最高值;果皮和果肉中柠檬酸在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盛花后20~120 d)中均不断积累。NAD-MDH、NADP-ME和PEPC活性与黄冠梨果皮和果肉中苹果酸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CS、NADP-IDH与黄冠梨果皮和果肉中柠檬酸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Mit-ACO与黄冠梨果皮和果肉中柠檬酸积累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PEPC酶与果皮中柠檬酸积累量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5.
选用7份陆地棉、4份海岛棉为试材,比较了陆地棉和海岛棉不同发育阶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差异性。结果表明,海岛棉和陆地棉的SOD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评价SOD关键时期是花铃期以后。陆地棉的CAT活性不同材料有不同规律,评价关键期和材料直接相关;4份海岛棉材料的CAT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均在7月20日出现高峰,建议评价关键期为始花期;海岛棉和陆地棉的POD活性表现略有差异,评价陆地棉和海岛棉关键期为吐絮期。通过对抗氧保护酶活性的研究从而为海岛棉改良陆地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牡丹试管苗生根过程中内源IAA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相关酶活性和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含量的变化,以及生根期间茎基部内源IAA的分布,为牡丹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牡丹试管苗‘凤丹白’为试验材料,以WPM+WPM(Ca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 g/L+糖30 g/L+植物凝胶2 g/L(pH=5.8)为生根培养基,研究外源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CK),1,2,3和4 mg/L)IAA对其生根的影响,并测定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茎基部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及内源IAA含量的变化,同时对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茎基部进行细胞学观察和IAA免疫荧光定位分析。【结果】牡丹试管苗在外源添加3 mg/L IAA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52.00%)、生根指数最大(12.47),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处理的生根率、平均最大根长和生根指数均低于其他处理。在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其茎基部的POD、PPO和IAAO活性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中;内源IAA含量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生根培养5 d时达到最大值62.80 ng/g。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牡丹试管苗根原基诱导期为接入生根培养基后的3~5 d,对于生根培养基中添加3 mg/L IAA的处理,其试管苗茎基部POD和PPO活性均在培养3 d时达到峰值,IAAO活性在培养3~4 d处于显著下降趋势,而内源IAA含量在培养3~5 d处于升高趋势。免疫荧光定位分析表明,在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内源IAA以茎基部维管束中分布最多,且一直作用于根原基形成和伸长的部位,荧光信号强弱与其含量相一致。【结论】在牡丹试管苗生根期间,外源添加IAA后,高活性的POD、PPO及低活性的IAAO有助于根原基的发生,内源IAA在根原基的积累与牡丹试管苗不定根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小麦生长发育情况,通过全生育期增温,研究温度升高对冬小麦叶片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2021年11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框栽试验,以常温为对照(CK),以开放式增温装置模拟大气增温1.5℃(eT)条件,以在南移的黑龙江黑土、北移的海南砖红壤和江苏南京黄棕壤上生长的冬小麦为研究材料,以成熟期小麦株高、单穗粒数、千粒质量等指标体现生长量的变化,以拔节期和开花期冬小麦叶片的叶绿素(SPAD)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表征保护酶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增温使生长在黄棕壤、黑土和砖红壤上的小麦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减少了9.51%、19.03%和4.60%,使开花期MD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0.59%、14.83%和13.72%,说明增温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膜脂过氧化衰减了叶片功能使开花期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这表明冬小麦叶片在增温条件下仍保持了较高的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开花期MDA含量、POD活性与产量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5)。此外,全生育期增温显著降低了生长在黄棕壤和黑土上冬小麦的株高、单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最终导致产量分别减少33.86%和16.53%,然而黑土上生长的冬小麦各参数对增温的响应程度低于黄棕壤。增温导致砖红壤上生长的冬小麦千粒质量有所降低,但是最终产量未达到5%的显著差异。综合而言,增温能通过降低光合作用、提升膜脂过氧化水平导致冬小麦生长减缓,且这种减缓作用在黑龙江黑土冬小麦上的效应较弱,但对黄棕壤上的冬小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细胞壁多糖物质降解特性,以及相关果胶降解酶对猕猴桃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测定25℃和4℃贮藏过程中徐香、金丽、晚绿猕猴桃果实的硬度、细胞壁多糖物质含量和果胶降解相关酶活性,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共价型果胶(covalent soluble pectin, CSP)含量不断降低,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 WSP)含量不断增加,而离子结合型果胶(ionic soluble pectin, ISP)含量相对稳定。晚绿猕猴桃各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变化速度最快,金丽次之,徐香最慢。4℃贮藏延缓了猕猴桃果实细胞壁多糖物质的降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猕猴桃果实硬度与WSP含量之间均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CSP、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果胶降解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5℃贮藏前期,晚绿猕猴桃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olygalacturonase, PG)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活性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烘烤过程中烟叶苹果酸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为进一步探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化及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云烟87和豫烟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烤烟烟叶在烘烤前、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38,42,48,54℃)及烘烤结束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及苹果酸脱氢酶(MDH)、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并对总有机酸、苹果酸含量与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的MDH、PEPC和SDH酶活性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烘烤过程中,M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在48℃达到最大值;PEPC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再上升的走势变化,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8℃之后SDH活性持续下降,54℃降至最低;烘烤过程中,丙二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在54℃时达到最大值。K326、云烟87和豫烟6号的苹果酸和总有机酸含量在烘烤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分别在54,48和42℃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烤烟M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K326和豫烟6号的PEPC活性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呈正相关,云烟87的PEPC活性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相关性均不显著;K326和豫烟6号的S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云烟87的S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烤烟间苹果酸含量差异较大。SDH对苹果酸积累的作用大于MDH和PEPC,相对较高的MDH和PEPC活性与相对较低的SDH活性均能够促进苹果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