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小麦F1代优势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0年551个组合7个性状的调查资料估算了F1代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F1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有着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主穗粒重和千粒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较高。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来源的36个大豆育成品种为亲本,配制29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1代产量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亲本间各性状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来源地不同的亲本以及亲本间遗传距离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大豆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单株荚数和粒数的优势;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超亲优势显著高于百粒重和株高等性状;亲本间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组品质性状不同的12个亲本材料,通过6×6NC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36个组合,对小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平均杂种优势较大外,其它品质性状后代的平均杂种优势较小,但组合间杂种优势具有显著差异;大多数品质性状都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以加性效应为主。在亲本之间、性状之间以及组合之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的差异均较大。除干面筋含量以外,各品质性状的亲本间和组合间方差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4.
花生主要营养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6个花生品种双列杂交15个组合F_1为材料,利用Power的相对杂种优势,双亲平均值杂种优势和高值亲本杂种优势3种计算方法,分别对31个花生主要营养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相对杂种优势和实际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3种杂种优势测定结果大体一致,其中相对优势值表现最高,出现优势的组合次数也较多;其次是双亲平均值优势;高值亲本优势表现最低,且出现优势组合的次数也较少.各性状间优势差异较大,以荚果产量为主的农艺性状出现优势组合次数较多、品质性状出现优势的组合次数较少,且品质性状间优势差异较大.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优势的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大豆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国内与国外大豆杂交后杂种优势大小及规律,利用9个亲本做了20个杂交组合,并对其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部分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在单株粒重上被测组合多数超过双亲均值,主茎节数与株高优势表现相似,株高优势强的组合主茎节数的优势率也较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中亲和超亲优势表现相似,分别有6个和8个组合表现为负值,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的组合,超亲优势也为负值.茎粗具有较好的中亲优势.百粒重多表现为超高亲优势.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多数介于双亲之间,超亲优势多数组合为负向.  相似文献   

6.
大豆品种远缘杂交F1代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大豆品种远缘杂交F1代的杂种优势差异,采用地理纬度相近的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新育成亚有限型品种各4个和4个辽宁省20年代老品种为亲本,配置组成地理远缘和时代远缘杂交F1代,对F1代主要形态性状、产量性状、生理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部分形态性状、产量性状、生理性状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地理远缘的亲本间杂交会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并且地理远缘的亲本间杂交的杂种优势要高于时代远缘的亲本间杂交,但百粒重、粒茎比、光合速率这三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均以新老品种杂交的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研究了14个品系和用其做的15个杂交组合沉降值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小麦品质性状沉降值在杂交F1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15个组合F1代的沉降值平均为63.7ml,较其14个亲本的平均沉降值55.57ml高8.83ml.杂种优势率为17.74%,表现极显著.不同品系的沉降值配合力有差异。选择配合力高的品种做亲本,可以选出沉降值特殊配合力高的优势组合.杂种小麦品种优势的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辣椒亲本间SRAP遗传距离与配合力、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辣椒亲本为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30个杂交组合,利用SRAP标记分析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探究其与配合力、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辣椒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GCA)、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SCA)以及杂种优势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组合间SCA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只有果长的杂种优势与亲本间GCA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利用遗传距离难以预测配合力以及后代的杂种优势,GCA和SCA也不能完全预测杂种优势。因此,遗传距离和配合力、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赵菊  朱旭东  严钦泉  彭灵佳  肖敏  朱子亮  周洲 《作物研究》2011,25(5):425-430,435
选用6种细胞质类型的10个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10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00个组合,对不同细胞质类型杂交稻产量等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同一细胞质类型(恢复系)和不同恢复系(母细胞质类型)所配系列组合间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存在着较大差异;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穗长具有较强的正向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结实率具有较强的对照优势,产量性状也具有一定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其它性状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都比较弱;6种细胞质类型中以冈型和D型所配系列组合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最强;10个恢复系中以R 388所配系列组合的超亲优势最强,密阳46次之,明恢63所配系列组合的对照优势最强,R 478次之。在大多数性状上恢复系对组合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的影响大于细胞质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利用小麦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预测F1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以河南省8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8个组合,分析与产量相关的9个性状的F1杂种优势。分别选用均匀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287对SSR引物和33个二核苷酸重复ISSR引物,计算8个亲本间的分子遗传距离.进而分析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SR和ISSR两种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间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832),表明用两种分子标记对小麦品种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除株高外,利用两种分子标记计算的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在全部28个组合中相关不显著,而在12个极端组合中相关系数得到较大提高,并在株高、主茎千粒重和千粒重3个性状上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两年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与材料的选择有关。因此认为利用小麦亲本间的SSR和ISSR遗传距离预测F1的杂种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用Griffing(1956)等法对6个啤酒大麦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进行主要茎叶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初步研究表明:(1)叶节大小的遗传力中上部高于下部;(2)茎叶性状的配合力因亲本、组合及其着生部位而异,gca与sca间无直接联系,株形育种时二者要统筹考虑;(3)不同组合、不同着生部位茎叶性状的杂种优势差异较大,以国内外品种间杂交杂种优势较强,叶的基顶部优势强于中部,节则中上部优势强于下部。  相似文献   

12.
杂交油菜亲本遗传距离分析与杂种优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卫江  李莓 《作物研究》1997,11(3):21-24
选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亲本24份进行遗传距离的测定,并对亲本的遗传距离与之相对应的F1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且遗传距离大的类群间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其杂种优势大于遗传距离小的类群间和类群内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部冬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关系,选用14个普通小麦品种为亲本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49(7×7)份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并根据亲本的性状表现和一般配合力(GCA)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对照优势较强,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的主要因素。长6452、周麦30号、京生麦1号、中麦175的单株产量GCA较高,强优势组合有中麦175/周麦30号、中麦175/泰科麦33、京花12/周麦30号、农大5181/长6452、京生麦1号/长6452、京冬17/长6452、中麦175/石优20、京生麦1号/周麦30、中麦175/长6452、农大5181/中优206。依据双亲之一的GCA效应值或者双亲GCA效应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大。经聚类分析,依据8个性状的GCA和表现值将14个亲本分别划分为5个和4个类别。  相似文献   

14.
花生品种不同,种皮裂纹轻重不一,F1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2代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间差异极显著,种皮裂纹存在真实的差异。双亲中只要有一方裂纹严重的,则杂交后代亦重;双亲皆轻的,其后代裂纹也轻。裂纹存在一定杂种优势。裂纹的配合力和遗传力随亲本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此外,外界环境条件和株体自身营养状况对花生种皮裂纹表现也有相当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杂交早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4个不育系、7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28个杂交早稻组合为材料,根据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了杂交早稻亲本间的遗传差异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1个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9268,最大为19.2527,最小为0.3489;不育系内和恢复系内各亲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且保持系内的遗传差异显著大于恢复系内的遗传差异,但两者与保持系与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没有明显的不同。相关分析表明,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及杂种产量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6.
高赖氨酸玉米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黎明  石德权  白丽 《玉米科学》1994,2(3):001-004
本文以8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以及这8个亲本的56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考查产量、品质等14个性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赖氨酸产量、蛋白质产量、脂肪产量和籽粒产量这4种产量性状的遗传距离与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和特殊配合力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有一种趋势,即杂种优势较大的组合大多有较大的遗传距离.亲本的平均遗传距离与一般配合力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还属于参考性的,在实际育种工作中,进行配合力的测定依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环境下大麦株高类性状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稳定性,以113个(Naso Nijo×泰兴9425)DH系配制226个杂交种构建的永久F2群体及亲本为材料,调查4个环境下参试材料的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3个株高类性状,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稳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大麦株高类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永久F2群体株高类性状易产生中亲优势,中亲优势组合出现率在50%以上,而超亲优势组合出现率不足30%;大麦株高类性状的表现不仅受基因型的影响,还受试点生态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强中亲优势高稳定性的组合较多,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的强中亲优势高稳定性组合个数分别为27、10、14个,其中2个组合的3个性状同时表现强中亲优势高稳定性;而强超亲优势高稳定性的组合相对较少,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的强超亲优势高稳定性组合个数分别为9、8、11个,其中1个组合的3个性状同时表现强超亲优势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超甜玉米生长势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慕衡  王晓明 《玉米科学》2005,13(4):060-061
对6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的生长势指数进行了杂种优势表现、配合力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5个杂交组合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组合间优势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表现出明显差异,效应值较高的亲本是T-24、T-13、T-17。选择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好的自交系作为亲本是产生强优杂交组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用同核异质体不育系KV型福伊A和WA型福伊A配制12个组合,对构成产量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1超亲优势KV型组合大于WA型组合,由于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强,使每个组合的单株粒重的杂种优势正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早期世代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淑珍  杨庆凯 《大豆科学》2000,19(4):320-325
以三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对其自交及回交后代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析,为半矮秆大豆后代的选择和品种选育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品种间其性状特别是分枝性状的明显差异,加之地理远缘等原因,其F1代多数农艺性状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自交及回交后代分枝性状有着超常幅度的变异;除了与通常杂交组合中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等表现较大的遗传力相同外,此种组合后代的分枝性状也表现了较高的遗传力。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所有分枝性状变异广泛,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大,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决定了在此组合早代选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