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在鱼类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试验应用不同浓度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别对鲤鱼、草鱼、鲫鱼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分离.结果发现:浓度为1.085g/mL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可将鱼类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有效地分离出来,并且鲫鱼的淋巴细胞分离效果比鲤鱼好,草鱼次之;同时采用浓度为30,50,100 μg/mL的刀豆蛋白(Con... 相似文献
2.
鲤鱼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调整淋巴细胞分离液中泛影葡胺 (Urografin)的用量 ,发现采用比重为 1.0 85的分离液可将鲤鱼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有效地分离出来 ,每毫升外周血可分离到的白细胞的数量平均为 1.71× 10 6 个。经优化培养条件 ,分离得到的鲤外周血白细胞体外分别培养 4、12和 2 4 h,成活率分别为 92 .6 %、90 .2 %和 87.6 % ,加入终质量浓度 5 0 m g/ L的刀豆球蛋白 (Con A)同外周血白细胞共同孵育 4 h和 2 4 h,结果白细胞的成活率为 99.1%和 89.6 % ;将 5 0 mg/ L 脂多糖 (L PS)和 5 0 mg/ L 植物血凝素 (PHA)与白细胞共同孵育 4 h和 12 h,白细胞成活率为 98.1%和 97.7%。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鲤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技术和鲤白细胞体外短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组合酶分步消化法并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贴壁纯化的方法,从不同时期的鸡睾丸组织中分离精原细胞。结果发现:①Percoll分离后,出壳6d雏鸡获得的细胞总数、精原细胞总数、精原细胞纯度分别为282.1、174.6、61.9%,其中精原细胞纯度比孵化15d、19d鸡胚和出壳后13d雏鸡分别高10.2%、5.7%和2.5%;②贴壁纯化后精原细胞纯度达到82%,比未经贴壁纯化的精原细胞纯度高出15.6%;③在无饲养层培养条件下,比较Percoll梯度分离前、后鸡精原细胞体外培养的情况,Percoll梯度分离前精原细胞贴壁在时间上比分离后较快,且分离前精原细胞体外存活时间亦比分离后长。 相似文献
4.
5.
6.
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分别对消化酶、消化时间、取材部位和表面包被物等条件进行比较和优化,筛选出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和纯化的最佳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与传代。结果显示,取鸡输卵管漏斗部,0.25%胰酶+0.02%EDTA联合消化15min、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在20%FBS包被的细胞培养瓶中可获得满意的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性良好。培养的细胞在24h时成团贴壁,48~60h明显增殖,呈圆形或多角形"铺路石样"的单层细胞生长,72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可以维持至10d以上,且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良好,经姬姆萨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为鸡输卵管上皮细胞。本研究建立的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目的细胞,为研究鸭源鸡杆菌对鸡输卵管细胞的侵袭特性提供了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7.
将鸡胸腺和腔上囊淋巴组织剪碎后与PBS磷酸盐缓冲液混合,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尼龙棉柱过滤对T、B淋巴细胞进行了分离纯化。纯化的T、B淋巴细胞以FITC标记的鼠抗鸡CD4单抗,RPE标记的鼠抗鸡CD8单抗,FITC标记的鼠抗鸡Bu-1单抗染色,用流式细胞仪分类检测其纯度,用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T、B淋巴细胞的活力。结果表明,以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分离到的T、B淋巴细胞纯度较高(均达90%以上),细胞活力强,与流式细胞仪分选的效果相当,且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8.
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起殴丶缘淖饔?应用体外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广泛应用于微循环系统对不同生理或病理刺激的反应,也可阐明伴随微血管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的某些疾病的病理机制,所以分离培养动物及人各个器官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报道日渐增多.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方法主要有3种,包括酶消化法、机械分离法和磁珠分离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微血管内皮细胞一般通过其表面的血管紧张素酶、摄取乙酰基低密度脂蛋白和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目前从不同组织器官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9.
九种中药成分对体外培养小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探索黄芪多糖等9种中药成分免疫增强活性的作用机理并比较各成分之间免疫增强活性的强弱,在体内试验的基础上,用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它们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皂甙、蜂胶黄酮、黄芪多糖、淫羊藿黄酮、淫羊藿多糖都能显著地直接或协同ConA刺激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也能显著增加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显著升高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gG水平;当归多糖能协同ConA和LPS的诱导活性,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IgG水平;黄芪皂甙能直接和协同LP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板蓝根多糖则仅能促进LPS的诱导活性,蜂胶多糖的作用则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剂刀豆素A(ConA)和植物凝素(PHA)对鸡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首先,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健康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应用2种不同的刺激剂ConA和PHA刺激48 h后收集细胞,抽提刺激培养细胞RNA,反转录。其次,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刺激剂对鸡淋巴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最后,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分离到纯度和活细胞较高的鸡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因子表达量比PHA刺激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HA刺激的细胞因子除IL-4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外,其他细胞因子表达量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 ]ConA刺激淋巴细胞后,可以提高细胞因子的表达,刺激效果优于PHA。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体外研究鸡淋巴细胞及其功能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鸡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从鸡第X期胚胎中分离胚盘,以鸡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用添加了10%的胎牛血清、2%的鸡血清、2mmol/LL-谷氨酰胺、1mmol/L丙酮酸钠、5.5×10-5mol/Lβ-巯基乙醇、10μL/mL非必需氨基酸以及含1000IU/mL白血病抑制因子(LIF)、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5ng/mL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高糖DMEM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可以获得传至5~6代的鸡胚胎干细胞(ES)。通过对传代培养后的鸡ES细胞进行AKP染色鉴定和SSEA-1的鉴定,证实细胞未发生分化,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征。同时通过不同分离胚盘方法和不同消化时间的比较得出药勺法提取胚盘简单易行,原代消化5~8min的ES细胞适合于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糠皮质激素受体(GCR)作了测定,并对生理情况下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鸡和实验性马立克氏病(MD)鸡的外用血淋巴细胞GCR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含有GCR.对其测定的最佳条件为:~3H-Dex饱和浓度为3.6nmol/L;孵育最适pH为7.2;孵育最适温度及时间分别为21℃,3h;用两次分离法获取的淋巴细胞GCR测定值不受红细胞影响.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亦具有低容量、高亲合力及甾体特异性,其与~3H-Dex特异结合容量R_0=57.62±17.9fmol/10~7细胞,解离常数Kd=2.57±0.98nmoL/L.生理情况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含量,表现为产蛋率高的品种高于产蛋率低的品种、母鸡高于公鸡、成年鸡高于幼龄鸡,而且表现为早晨含量高于晚间含量.实验性MD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的浓度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黄芪多糖对血虚模型鸡外周血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复制鸡的血虚模型(以80 mg/kg剂量连续腹腔注射6 d),分别用高、中、低3个浓度的黄芪多糖给血虚模型鸡连续饮水7 d,然后分别测定各组鸡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与健康不用药对照组相比,在饮水中添加100 μg/mL黄芪多糖能极显著提高血虚模型鸡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P<0.01), 并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糖皮质激素抵抗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以禽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LLV)RAV-1株接种1日龄母鸡雏,定期检测其血浆皮质酮、淋巴细胞GRmRNA和GR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期,GRmRNA和GR相对含量分别下降21.7%和27.3%,而血浆皮质酮水平未发生改变。研究结果提示,LLV诱导鸡淋巴细胞发生糖皮质激素抵抗可能是禽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18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对照(每千克日粮含铜11.97mg)和铜中毒(每千克日粮舍铜650mg,铜中毒Ⅰ组;每千克日粮含铜850mg,铜中毒Ⅱ组)日粮6周,以流式细胞术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的方法观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2个铜中毒组1~6周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2个铜中毒组间比较也呈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2个铜中毒组2~6周龄CD4^+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5)。结果表明,铜中毒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生成,降低其在外周血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18.
鸭外周血液淋巴细胞转化MTT比色法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建立鸭淋巴细胞转化检测的MTT 比色法,对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检测的最佳条件为7.2 μg/mL的PHA、7.5 ×106 细胞/mL的细胞数、细胞培养液加入1 % 的SPF鸡血清、细胞培养的时间为72 h。在此条件下,对北京鸭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转化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为:2~6 周龄鸭淋巴细胞转化率从50.2 % 上升到212.3% ,8 ~16 周龄正常鸭在193.0% ~281.0% 之间变动。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鸭体外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