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产现状 红薯、大豆和玉米是零陵、郴州地区(下简称湘南)主要旱粮、饲料作物。据统计,“七·五”前期(1986年—1988年,下同)年平均种植面积140.6万亩,占本区同期旱粮种植面积的79.9%;总产1.55亿公斤,占同期旱粮总产的84.2%。“七·五”期间,三种作物种植面积均比“六·五”后期(1983年—1985年)有所扩大,其中红薯种植面积80.3万亩,大豆44.8万亩,玉米15.5万亩,分别比“六·五”后期扩大0.7%,  相似文献   

2.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199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95.5万亩,茶叶总产量12.2万吨,平均亩产62.4kg。茶叶生产之所以能得到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茶树良种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重视茶树良种优势的开发,名优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使生产者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到“品种、质量、效益”并重。目前,全省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91年全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3000余万株(其中本省出圃11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3600亩,占全省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45%;1992年种植茶苗6200万株(其中本省出圃43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89%;1993年冬至1994春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96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万亩,基本淘汰了茶籽直播建园,良种的优势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体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福建茶业生产稳步发展。解放初期的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仅27.7万亩,茶叶产量也只有0.3843万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茶园面积达53万亩,茶叶产量0.70万吨。1959~1961年连续三年遭自然灾害,1962年茶园面积降至46万亩,茶园产量下降至0.43万吨。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我省茶业生产生机勃勃,1979年全省茶叶产量突破2.2万吨大关,1989年全省茶叶总产又突破5.6万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翻一番多。199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87.83万亩,茶叶总产突破7.052万吨,比1991年增长7.99%,是1949年的18.35倍,是1979年的3.2倍。茶叶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广大茶农的努力,我省茶叶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在:选育无性系茶树良种,审定国家级的茶树良种全国有52个,其中我省占14个,1993年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70.41万亩,占全国良种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二,占我省茶园面积的85.2%,繁育无性系良种苗木6亿株。机械化采茶茶园面积达60000亩、乌龙茶产量达31585吨,92年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83.54%。全省茉莉花产量约2万吨。茶类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茉莉花茶五大类。 1993年,我省新发展茶园12万多亩,累计茶园总面积约200万  相似文献   

4.
一、两县旱粮生产概况 安乡县位于洞庭湖区,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而其中主要又是水稻,占粮食总产96%。旱粮作物以蚕豆为主,1984年全县旱粮面积18.34万亩,其中蚕豆18.08万亩。旱粮总产所占比重小。 慈利县地处湘西北部山区,武陵山脉东部边缘。全县耕地65万亩,常年种植旱粮面积20万亩,占耕地31%,占粮食作物面积的40%。旱粮以小麦、红薯、玉米、大豆为主。1984年  相似文献   

5.
搞好棉花良种繁育,保持品种种性的稳定,可以延长新品种的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我场培育的高产棉花品种泗棉2号,1984年通过审定后即在长江中下游棉区推广种植,1988年和1989年又分别通过湖南省及国家级品种审定。1990年种植面积还继续扩大,湖南省1990年由上年的十几万亩迅速发展到70多万亩。该品种之所以推广面积大,使用时间长,除了它有良好的丰产性能以外,主要得益于科学的良种繁育技  相似文献   

6.
景宁山地无性系良种茶园高效扦插与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林 《中国茶叶》2009,31(2):19-20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多年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山地无性系良种茶园高效扦插与种植技术,并推广应用于生产,从而使景宁惠明茶产业得以迅速发展。2001~2007年累计开发良种新茶园2.06万亩,从而使全县茶园面积达3.9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4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2%,名列全省前茅。产业效益大幅提升,2008年产茶1230t,产值1.1亿元。  相似文献   

7.
板茬油菜是免耕、省力、经济栽培的新途径,它是江苏省油菜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推广速度很快,1984年全省56.25万亩,1985年210万亩,1986年248万亩,1987年300万亩,1998年发展到315万亩。全省累计种植板茬油菜面积已达1222万亩,近三年来,全省平均每年种植板茬油菜的面积达288万亩,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56%。  相似文献   

8.
大麦是福建省主要冬种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左右,最大种植面积曾达116.8万亩,仅次于水稻、甘薯、小麦,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第四位。随着畜牧业、啤酒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大麦生产显得十分必要。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省大麦的亩产量,从四十年代末(1949年)的60.5公斤,发展到八十年代超过100公斤,高的年份曾达145公斤以上。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是与引进、选育和推广大麦良种分不开的,其中在六十年代主要推广了“六棱乌肚”和“六棱白肚”两个地方良种,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大面积推广引进“早熟三号”、“矮早三”和本省育成的“莆大麦4号”品种,使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拟利  相似文献   

9.
同安县年种植甘薯16万亩左右,其中晚薯面积11~11.5万亩。总产原粮达4万吨左右。占全年粮食总产27.5%。1989年承担厦门市科委下达的晚薯大面积高产攻关科研项目。进行了为期两年(1989~1990年)的研  相似文献   

10.
克东县宝泉镇是嫩江平原盛产大豆的地区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种植大豆越来越重视,全镇12.5万亩耕地,1988年大豆面积仅有3万亩,占总面积31%;到1991年大豆面积上升到5万亩,占总面积的42%,1992年大豆面积上升到6.5万亩,占总面积的50%;1993年预计大豆面积可上升到7.6万亩,占总面积60%。 1991年以前大豆种植轮作比较合理,大部分是麦—麦—豆—杂,或者是杂—麦—豆—麦。1992年重迎茬的大豆面积占大豆面积15%,平均亩产下降5市斤。1992年大豆重迎茬面积达3万亩,占大豆面积的50%,根线虫病面积较多。1993年大豆重迎茬面积预计可达4万亩。大豆面积的迅速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种植比例和轮作形式,大豆重迎茬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上犹县位于赣南的西部,是全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县之一,粮食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摆脱困境,该县在“七五”期间大力抓了杂交早稻的推广。由1984年试种35亩到1990年全县早杂面积达6.225万亩,占早稻播面的56%。早稻总产比1985年增加5803吨,年递增3.5%,亩产提高34公斤,年均递增2.1%。上犹县在发展杂交早稻的主要经验是: 一、抓示范样板田 该县种植杂交早稻七年来,试验示范的累计面积达4万余亩,都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经济效益。如1990年在全县示范推广的2.01万亩威优华联2号样板,平均亩产达501.5公斤;尤其在寺下乡抓的四千亩连片高产栽培示…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水田种植制度是以三熟制和连作稻为主体的多熟制地区,自80年代初开始,在连作晚稻上试种杂交粳稻成功,几年来,已筛选出可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粳稻组合七优2号,七优6号等,并逐步克服了杂交粳稻种子纯度不稳定,结实率不高,制种难度大等问题,初步积累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经验。“七五”期间,全省累计种植杂交粳稻32.47万亩,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的温州、台州地区。近两年来,杂交粳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其中1990年7.37万亩,比1986年3.l万亩扩大了一倍多,品种组合以七优2号为主,共6.7万亩,占90.1%,七优6号0.59万亩,占8.0%。为了进…  相似文献   

13.
老茶园换种改植,是新茶园建设的一部分,是一项科学实用的新技术.针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1年提出的用10年时间,实现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化60%的要求,各地积极响应,一方面进行无性系良种新茶园的建设,另一方面着重进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5年来,浙江省开展了良种化工程建设,至2005年春茶结束,全省茶园面积236.0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已达81.99万亩,而在去冬今春种植的无性系良种面积就达12.28万亩,包括换种改植面积2.25万亩.目前,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34.73%.但要再用5年时间达到无性系良种化60%的预期目标,还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4.
浅谈安溪乌龙茶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县是乌龙茶主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名茶铁观音闻名遐迩,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制定和实施茶叶“优质、精品、名牌”发展策略,落实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建设基地搞改造,抓质量、创名牌,茶叶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辉煌,2001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2.5万亩,比1990年茶园面积14.2万亩,增长一倍多,茶叶总产量达1.5万t,比1990年总产7000t,增长二倍多,茶叶总产值达四亿多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4,年创税利3000多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8%,农民人均收入仅茶叶收入占20%,所以说“茶叶生产是我县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学会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之乡”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七五” 期间全国玉米生产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好形势,主要表现为:一是面积迅速扩大。玉米由1985年的26543万亩,扩大到1989年的30530万亩,增加3987万亩,增长15.2%,占整个粮食增加面积的79%。二是单产显著提高。1989年与1985年相比,全国玉米单产由241公斤提高到263公斤。三是总产大幅度增加。全国玉米总产量由1985年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市,大豆多与玉米条带间作。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严重影响了玉米和大豆的平衡增产,使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急剧下降。1986年,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大豆、夏玉米同穴种植新技术。1987~1990年推广面积达72万亩,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四年累计增产大豆2836万公斤,增收3420万元。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全面推广。 大豆、玉米同穴种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肥水资源,减轻大豆病虫危害,避免大豆  相似文献   

17.
北京郊区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京郊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与现状1面积几起几落,目前趋于稳定京郊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大豆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种植面积很大。据统计,1949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678万亩,占当年粮食种植面积的104%,1952年发展到10397万亩,占1...  相似文献   

18.
序言     
《茶世界》2010,(4)
蒲江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6.5万亩,投产茶园12.8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GAP认证面积达10余万亩,良种优质率达96.8%。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全国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视,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990年又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据1989年12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年会统计,南方13个省区及辽宁省、北京市的计划种植面积即达2.2688亿亩,其中四川为4000万亩,湖南3700万亩,江西2500万亩,广东2000万亩,湖北1950万亩,广西1800万亩,江苏1650万亩,安徽1487.6万亩,福建1424.9万亩,浙江920万亩,贵州60.0万亩,云南350万亩,海南200万亩,辽宁100万亩,北京10.5万亩。 又l$同一次会议核实绕计/拍拍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撤积二’983俄忆商,”其中回地为朋80万亩,占水稻播种…  相似文献   

20.
临沭县地处鲁东南,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种植业中花生是一大优势,近几年种植面积达2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3.7%。春种花生是主要的种植方式,占花生总种植面积的90%,多数地块实行小麦—地瓜—花生两年三作,花生产量虽较高,但年均亩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