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豆豆秆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是分布范围很广的蛀食害虫,从初孵幼虫经叶脉、叶柄的幼嫩部位蛀入主茎,蛀食髓部及木质部。若防治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减产。1发生时间大豆豆秆黑潜蝇一般一年发生4代,尤其是2~3代量  相似文献   

2.
<正> 豆秆黑潜蝇俗称豆杆蝇、豆杆钻心虫.属双翅目潜蝇科.国内分布较普遍,特别是黄淮海地区,历年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是大豆产区主要害虫之一.1980年我们在中牟、开封、沈丘、上蔡、平舆、汝南、封丘、延津、郑州郊区等14个县市调查,结果表明不论地势高低、苗情好坏,春大豆被害株率都在70%以上,夏大豆被害株率均为100%.单株虫量一般为3-5头,最多18头.一头幼虫蛀食豆杆主茎髓道最长可达17.5厘米,一般年分减产20%左右,严重年分,特别是大豆苗期出现旱情,可造成大面积死苗或瘦弱苗.查清豆秆黑潜蝇的活动规律,找出有效的防治办法是提高我省大豆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豆豆秆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是分布范围很广的蛀食害虫,从初孵幼虫经叶脉、叶柄的幼嫩部位蛀入主茎,蛀食髓部及木质部.若防治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4.
豆秆黑潜蝇 [Me L anagromyza Sojae( zehnt-ner) ]属双翅目、潜蝇科 ,是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 2 0 0 1~ 2 0 0 2年阜宁县累计发生面积 60 0 0hm2 ,占大豆种植面积的 75 %左右 ,一般危害损失1 5 %~ 30 % ,严重的田块死苗率 80 %以上 ,为了摸清其在本地大豆田的发生规律及  相似文献   

5.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属潜蝇科害虫,为害大豆、豇豆、豌豆、四季豆等豆科作物。在仙游县过去几乎没有发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荷兰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种植面积达667 hm2),豆秆黑潜蝇在荷兰豆田严重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1~2005年5年累计发生面  相似文献   

6.
豆秆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的害虫,主要为害豆科作物,大连地区20世纪70年代得到有效根治,30年未见发生。种子市场放开后,豆秆黑潜蝇死而复生,有迅速蔓延的势头。2005~2007年,在大连市金州区亮甲店镇、杏树屯镇局部大豆田发生黑潜蝇,使大豆减产30%~50%。1.形态特征豆秆黑潜蝇体形小、迁飞距离短。成虫为小型蝇,  相似文献   

7.
8.
总结了豆秆黑潜蝇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治豆秆黑潜蝇,提高出口豆品质量安全,于2003年8~12月,开展调查研究并布置田间药效试验,总结报道了豆秆黑潜蝇对荷兰豆、甜豌豆的危害特点与发生因子的关系,提出农业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豆秆黑潜蝇发生规律及发生的原因,针对大豆豆秆黑潜蝇的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豆秆黑潜蝇,别名豆秆蛇潜蝇、豆秆穿心虫、豆秆蝇、钻心虫等,属于双翅目潜蝇科。本文介绍了豆秆黑潜蝇分布与危害识别特征、发生规律、虫情调查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为害特点豆秆黑潜蝇主要为害豆科作物,如大豆、赤豆、绿豆、四季豆、豇豆、毛豆(青大豆)等。以幼虫蛀食叶柄和茎秆,造成茎秆中空,植株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而逐渐枯死。苗期受害,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有机养料累积,刺激细胞增生,根茎部肿大,大多造成叶  相似文献   

13.
豆秆黑潜蝇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秆黑潜蝇,别名:豆秆蝇、豆秆穿心虫,属双翅目、潜蝇科。  相似文献   

14.
<正> 大豆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在我区一年发生4-5代,成虫仅2-2.5毫米,黑色,有绿色光泽,于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初开始出现成虫.卵产在叶背主脉茎基部两侧叶肉内,幼虫在茎杆内蛀食危害、化蛹.据调查,夏大豆的被害株率高达100%,一般年份可减产3-4成,影响大豆增产.我所经过三年的经验示范,初步筛选出较理想的药剂及防治方法,现已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s ojae(Zehntner0)]属潜蝇科害虫。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荷兰豆订单农业不断进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种植面积达2000hm以上,豆秆黑潜蝇在荷兰豆田严重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占荷兰豆种植面积的30%左右,一般为害损失率为32.5%-59.3%,严重田块甚至绝收。已成为荷兰豆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一日一农户拿来几棵大豆病株询问发病情况,通过对比病株和健株发现,病株弱小、叶片黄化,特别是嫩叶黄化更为明显,新根少发且弱。把主茎纵向剖开发现,主茎内有一种很小的肉虫,茎秆维管束已被破坏并充满了小虫排泄物。通过以上诊断我们确定这是豆秆蝇危害所致。由于这一害虫体形较小,活动隐蔽,极易被忽视而错过最佳防治期导致减产,损失严重。1形态特征豆秆蝇体型小,成虫体长2.5 mm,幼虫体长3~4 mm,蛹长筒形,长2.5~2.8 mm。冬季以蛹在  相似文献   

17.
<正>一日一农户拿来几棵大豆病株询问发病情况,通过对比病株和健株发现,病株弱小、叶片黄化,特别是嫩叶黄化更为明显,新根少发且弱。把主茎纵向剖开发现,主茎内有一种很小的肉虫,茎秆维管束已被破坏并充满了小虫排泄物。通过以上诊断我们确定这是豆秆蝇危害所致。由于这一害虫体形较小,活动隐蔽,极易被忽视而错过最佳防治期导致减产,损失严重。1形态特征豆秆蝇体型小,成虫体长2.5 mm,幼虫体长3~4 mm,蛹长筒形,长2.5~2.8 mm。冬季以蛹在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豆秆黑潜蝇危害大豆后的外部特征,以及虫害的特征特性,以便豆农准确、及时进行防治,并介绍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指标和防治方法,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魏杰 《农技服务》2013,30(2):153
阐述了皖北地区豆秆黑潜蝇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系统普查资料表明 ,豆秆黑潜蝇在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田每年发生 4代 ;不同熟期大豆的受害程度依次为秋大豆 >夏大豆>春大豆 ;该虫在本地大豆上的为害大体可分为过渡、扩散和重发 3个阶段 ;大豆营养期 (播种后 30d左右、主茎出现 9节)和花期(播后 50d左右、花开至顶部第 2节 )是其成虫选择产卵的最佳生育期。从夏大豆不同播期的被害量来看 ,表现为播种越迟 ,受害越重。针对豆秆黑潜蝇的发生特点和灾变规律 ,提出“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控前压后”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