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佛州南部黄果西番莲商业性生产的日益发展,促进了对其授粉生态学的研究.为了探讨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对座果、果重、种子数、果汁含量和果汁含糖量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黄果西番莲的授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黄果西番莲自交亲和性甚低,但是异花授粉可增加座果率、果重、种子数、果汁含量,和果汁含糖量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黄果西番莲的授粉法.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黄果西番莲自交亲和性甚低,但是异花授粉可增加座果率、果重、种子数、果汁含量,且果汁含糖量也略有提高.同时,对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探明了开放花朵的花柱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每朵花的花柱从开放时的垂直方向转向傍晚的水平方向,夜间花闭前又恢复到直立状态.对花蜜的研究表明,整个下午都会分泌花蜜.每朵花分泌的花蜜,下午5时20分至6时之间最多,平均为40.2微升.花蜜含糖量平均为46.38%.虽然预计有巨蜂(如木蜂,Xylocopa Spp.)传粉,但本试验中却从来发现.本研究只发现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是传粉者.造成座果率比预期低的原因,可能是蜜蜂的寻食习性,而不是其蜂体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紫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和粉色西番莲(P.incarnataL.)的果实生长呈S生长曲线,紫果西番果实比种植在温室或野生粉色西番莲的大。野生粉色西番果实比种植在温室的粉色西番莲的大。黄果西番莲的果肉比例最小,可溶性固形态含量最高,在与试的4个组中,种植在温室的粉色西番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紫果西番莲和黄果西番莲果实汁PH值比粉色西番莲的低,野生粉色西番莲的蔗糖含量最高,而紫果西番莲果实的最低,黄果西番莲和紫果西番莲果实果汗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比粉色西番莲的高。 相似文献
3.
6.
对漳州西番莲茎基腐病、疫病、病毒病三种主要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对其发病症状、发生规律进行描述;并提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病是大豆上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大豆疫霉菌单孢后代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产孢量以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变异,以期为有效控制大豆疫病的发展和蔓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孢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在单孢后代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大豆疫霉的遗传特征、遗传多样性及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马铃薯晚疫病种薯带菌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马铃薯块茎上分离纯化得到晚疫病菌、银腐病菌、癌肿病菌、红腐病菌、黑点病菌和镰刀菌等并提取它们的全基因组DNA,用引物08-3和08-4对这些真菌的DNA进行PCR扩增,以检验该引物扩增晚疫病菌DNA的特异性。取马铃薯种薯的芽眼、芽及其他不同部位并用NaOH法提取晚疫病菌DNA,再用引物08-3和08-4进行特异性扩增以检验种薯是否带晚疫病菌。结果表明:(1)引物08-3和08-4有很强的特异性,只能扩增出大小为257bp的马铃薯晚疫病菌DNA片段;(2)用该引物能扩增出种薯芽眼组织中大小为257bp的晚疫病菌DNA,说明通过PCR特异扩增,能直接检测出马铃薯种薯中潜伏的晚疫病菌。(3)本次检测的本地感病品种米拉有10%的种薯带晚疫病菌。该研究为种薯传播晚疫病菌的分子检测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病菌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用混合菌种测定80份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病菌的抗病性;同时测定69份大豆种质对大豆疫霉病菌7个生理小种的抗性谱。在重复测定中表现抗病的材料有6份,占供试材料的7.5%;表现中抗的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15%;感病材料为62份,占供试材料的77.5%。对大豆疫霉病菌7个生理小种(1、3、9、11、17、21、24)全抗的材料有12份,占供试材料的17.4%;对七个生理小种(1、3、9、11、17、21、24)表现中等抗性的有4份,占供试材料的5.8%;1份材料对1号、9号、11号、24号表现中等抗性,占供试材料的1.5%;无论在混合菌种和分生理小种测定中,在相同的材料上抗性反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物拮抗大豆疫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测定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发酵液对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及萌发的影响,采用种子和土壤处理的方法研究了发酵液对幼苗发病率的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液对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ml/L发酵液能完全抑制菌丝的生长,6ml/L发酵液的抑制率仍达68.86%;发酵液能强烈抑制大豆疫霉的孢子囊形成,10ml/L-100ml/L的发酵液处理孢子囊8天后的抑制率分别达97.04%和99.19%,5ml/L发酵液仍达到82.74%的抑制率;发酵液对孢子囊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处理后48小时,6ml/L-100ml/L发酵液的抑制率达72.94%-88.56%;发酵液浸种结果表明,发酵液浓度为25ml/L-50ml/L对大豆种子萌发均没有显著影响。用浓度为50ml/L的发酵液处理种子,播种后9天,病株减退率可达79.8%,但12天调查,病株减退率仅达34.4%。发酵液处理带菌土壤能有效减轻大豆幼苗的发病率,50ml/L发酵液处理的病株减退率为76.3%,化学农药甲霜灵处理的病株减退率为84.0%。 相似文献
17.
18.
重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 festans)对甲霜灵抗性及抗性水平测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20 0 1年从北碚、云阳、开县、万州、巫溪和忠县等地采集马铃薯晚疫病病叶 ,共分离得 94株致病疫霉。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抗性和抗性水平 ,结果表明 :2 0 2 %的菌株表现为抗性 ,11 7%的菌株表现为中抗 ,6 8 1%的菌株表现为敏感 ;以菌株PBB 110 2为敏感对照 ,所测定的 2株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达 10 6倍以上 ,各地菌株抗性表现与菌株来源地的施药水平密切相关 ,并对抗药性不同的地区提出了不同的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河北、陕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36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280份、其它大豆品种256份)进行抗性鉴定,抗病的152份,占28.39,6,中间类型的135份,占25.29,6,感病的249份,占46.59/6。280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89份,占农家品种的32%,这说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种皮色或种脐色为黄色或褐色的材料中抗性种质较多。 相似文献
20.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初报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本研究采用胚轴伤口接种方法用标准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采自三江平原大豆田的10凤霉病进行测定,其中有7个菌株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是一致的,都对Harosoy表现感病,对其它寄主表现抗病,重复鉴定结果一致,与标准生理一种鉴定结果对照,认定是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