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城市森林文化建设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森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主张发掘与提高中国森林文化的优秀传统,选择性吸收国外森林文化优秀成果,城市森林文化与钢筋水泥文化交融并加强城市森林文化的建设与普及。    相似文献   

2.
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演变为线索,从陵墓文化、生态文化、农业文化、休闲文化及城市文化等诸种文化的矛盾与冲突的角度,分析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并制定具体经营对策,以期探索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3.
以无锡市城市森林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因地制宜的特色城市森林规划建设战略;以创建特色森林城市为目标,以无锡市自然、文化和城市发展3方面为重要内容,提出依水建林、森林生态建设、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和森林生态文化景观区建设4大规划战略。    相似文献   

4.
技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建立海岸城市生态安全,提高人居舒适度的最佳森林结构为基础;以森林文化与海洋文化、雕塑艺术、服饰文化、园林文化等多种资源整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性森林文化为其文化内涵;以循环经济为环境支撑。本文将从技术、文化、经济三方面来探讨海湾型森林城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宝鸡历史文化发展为脉络,展现了森林文化的初创、传承和发展,并提出创建森林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森林为骨架建立起来的城市绿化空间,与城市建筑、文化相互补充和制约,是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分析了城市绿化空间的外貌特征及其文化承载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扬州城市森林建设中实现文化表达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为建设扬州城市森林、实现生态城市目标、再现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趋势是建设生态城市,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旅游城市,更应该注意城市的旅游生态性和城市生态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乐山市中区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云龙湖风景区的文化景观资源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实施积极的保护和利用战略,以及提升风景区文化内涵的对策与建议,尤其是通过对苏轼文化在云龙湖风景区内的遗存和利用情况调查,提出了延续历史文脉、凸显苏轼文化的设想,为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了新径。    相似文献   

9.
延安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安城市森林建设的目标是把延安建成生态环境优良、城市景观多变、文化内涵丰富的生态园林城市,城市森林建设从市中心到郊区建立三个绿化生态圈,第一圈是城市防污调气美化生态圈,第二圈是近郊美化、防护、农林果生产带生态圈,第三圈是远郊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风沙防护、林果生产林生态圈。近郊美化、防护、农林果生产带生态圈是近期建设中心。    相似文献   

10.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体现城市文化方面具有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城市林业已成为新世纪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介绍文化、旅游文化及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定义,认为在当今全球化的潮流下,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对石林县生态文化中的森林生态文化、花文化、虎文化、石文化、火文化、祖灵文化、酒文化作了论述,认为其综合特性是:多元与融合、封闭与开放、自然与粗犷.对弘扬和传承石林生态文化的路径和方式也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广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文化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总结了广州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生态文化建设的成就,分析了其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精神文化、生态体制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广州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不但俺现了“岭南文化”的内涵,同时具有的“广州城市性格与特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广州城市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州市龙洞公园的悠久历史和区位优势,其设计理念强调挖掘本土文化风韵、开发文化景观、延续生态脉络,在公园设计中包括用地布局、功能结构、景观特色、道路设计、绿地种植、生态工程等方面,均展示了地域文化、生态及艺术的大地景观。  相似文献   

14.
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生态景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建设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是未来我国城乡生态建设中追求的理想目标。文中分析我国美丽城镇建设中地带性生态景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乡愁生态景观的概念;认为乡愁生态景观是指与人文景观相融共存,体现地域特色,富含文化,能使人产生归属感的生态景观;在此基础上,阐述乡愁生态景观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期为我国乡愁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生态家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多样性及其分布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丰富多彩的竹类多样性孕育了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竹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生态文化资源。民族竹文化多样性是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系统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竹文化的分区区划以及少数民族竹文化的特色评价,以期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本地的地域特色,提出了建设生态文化的思路,并从林业生态、林业产业、科技支撑、太行和黄河、海河文化以及宣传五个方面阐述了创造优良环境条件,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7.
珠海市传统乡村生态景观及其乡愁文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乡愁生态景观是区别于城市景观、突显乡村特色、彰显乡愁文化的重要景观实体。文中研究了2004-2014年珠海2个传统乡村生态景观风貌特征及其乡愁文化的演变,结果表明:1)乡村水体空间占比呈缩减势态,其中接霞庄由30%下降至23%,排山村由5.1%下降至4.3%。与此同时,接霞庄出现了占比为11.7%的旅游设施用地,排山村出现了占比为2.7%的工厂用地,主要占用的是林地和水体空间。2)乡村植物种类逐渐丰富化,接霞庄由24种增至44种,排山村则由32种增至40种,新增植物功能更加注重经济性、观赏性和芳香性。3)乡村新增居住空间平均林木覆盖面积极低,接霞庄为0.12 m2,排山村仅为0.02 m2。4)乡村生态景观风貌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乡镇企业入侵严重、旅游开发定位模糊、注重林业经济价值、城市风吹入乡村、生活需求发生转变和缺少科学规划指导等6个方面。5)珠海传统乡村生态景观的特色表现为:村头宗祠,古树参天;村前水池,岸绿水清;村边小溪,浣衣车水;村后茂林修竹;村内绿树成荫,庭院花果飘香。最后,分析了导致珠海乡村生态空间减少、地域乡愁文化减弱的原因,并针对珠海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玉宁 《绿色科技》2013,(10):250-253
指出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农民这一巨大消费主体的参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难点在农村。发展农村生态消费是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对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我国农村的消费模式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迫切需要从经济、制度、文化等不同层面做出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竹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丰富多彩的竹类多样性孕育了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竹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生态文化资源。民族竹文化多样性是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开发作为案例,根据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和开发潜力,提出了以少数民族竹文化为背景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构建方案:"建立2种体系、实施1个工程",即建立生态竹林景观体系和民族文化景观体系,实施"12345工程"。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个人、政府、企业通过对森林物质文化的生态认知、生态情感、生态响应而产生的生态法律法规、生态行为守则、生态机构组织和管理机制等组成了森林生态制度文化;森林制度文化是森林管理文化的核心,是国家管理森林的主要工具;研究森林制度文化,分析其薄弱环节、落后因素,并加以改进,有助于建设先进、和谐、科学的森林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