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潘英  郭殿荣  孙福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24-4224,4229
用“保蚕宁3号”喷洒不同龄期柞蚕,对柞蚕再感染的脓病、空胴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以在3龄期或4龄期喷洒,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治效果高达81.9%以上。  相似文献   

2.
室内药敏试验0.1%-0.5%保蚕宁2号对柞蚕链球菌有抑制作用,4龄盛食期添食0.13%。保蚕宁2号对柞蚕再感染空胴病有防治作用且效果显著,小区试验经添食药物的空胴病发病率下降69.5%。死笼茧率平均下降38.25%。结茧率平均提高50.25%。农村多点试验治愈率达63%,发病率下降67.3%,结茧率提高52.11%。保蚕宁2号药源充足,价格适,中在作蚕生产区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夏焱 《吉林农业》2011,(8):54-54
柞蚕脓病和空酮病(软化病)是影响柞蚕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脓病和空酮病在生产上发生非常普遍,在每年的开始见茧期均有发生,尤其是前一年发病较为严重的蚕场进行放蚕时,该病的发生率会更高,给柞蚕的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传统的防治方法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且费时费力、且投入成本比较高。为了将脓病和软化病的大发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黑龙江省佳未斯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引进了沈阳农业大学新药保蚕宁,在室内小区试验的基础上,在山上进行了蚕场试验示范,为进一步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全正 《吉林农业》2004,(10):22-23
柞蚕空胴病,俗称稀屎腚、皮条、倒流。柞蚕区发病普遍,东北蚕区发病较重。一般发病率20%-40%,危害蚕(幼虫)、蛹、蛾(成虫)。蚕4-5龄发病重。春蚕轻、秋蚕重。 柞蚕空胴病原为柞蚕链球菌。是一种慢性致病细菌。蚕被柞蚕链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柞蚕空胴病的病原、发病特征、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并对该病的防止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蚕保一号”防治蚕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柞蚕连年放养,蚕场内存在着大量脓病病毒和空洞病病菌。这些病毒病菌通过风雨、昆虫的传播和扩散,污染了大量柞叶,健康的蚕儿食下后4~5龄期发病死亡,一般年份发病30%左右,重时达60%以上。柞蚕发生脓病和空洞病一直是困扰柞蚕生产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蚕病灵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试验及中试表明 ,蚕病灵在 15 0mg·kg-1浓度下 ,可有效防治家蚕细菌性败血病 ,对家蚕安全、无副作用 ,并可促进蚕儿生长、提高叶丝转化效率。在春蚕期使用 ,可使蚕病发病率下降 1 9个百分点 ,死笼率下降 2 2个百分点 ,上茧率提高 2 7个百分点 ,茧层率提高 1 15个百分点 ;每张蚕种增产蚕茧 3 6kg。增产效果高于蚕用氯霉素  相似文献   

10.
脓病、软化病是柞蚕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在我省蚕区普遍发生,常年减产二、三成,重者达四、五成,严重威胁柞蚕生产的发展。我们在辽宁省蚕科所药剂卵而消毒研究和山东省蚕科所农吉利碱预防脓病研究成功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卵面消毒后,至出蚕前或稚蚕期再感染病菌、弱病毒,致使四、五龄蚕暴发脓病、软化病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卵面消毒后,将“保蚕宁一号”给柞蚕卵或各令期添食,防治脓病、软化病的试验。通过六年来小区和生产鉴定,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桑蚕血液型脓病是对桑蚕生产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此病的传染力、耐药性、致病力都特强。传染途径除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之外,也可与很多种类昆虫交叉感染发病。对该病要以防为主,做到养前、养中、养后彻底消毒,杜绝病原。在幼虫期可采用蚕用脓病灵预防,取药10 mL兑水1 000 mL稀释后,均匀喷洒在10 kg桑叶上,叶表稍干无水迹后喂蚕。4龄起蚕1次,5龄起蚕后隔日1次;采用含有效氯0.3%~0.5%的漂白粉澄清液、1%的新鲜石灰澄清液、消特灵1代主剂125 g,加水5 kg,浸渍桑叶或喷洒桑叶进行消毒,叶表稍干无水迹后喂蚕,可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温度(28±1)℃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化学农药毒死蜱和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合感染4龄期的斜纹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0%常用量的化学农药病毒悬液,7 d的毒力倍数为1 194.09和661.40;LT50缩短2.319~2.916 d;终浓度为5×106PIB/mL的SLNPV农药稀释液,5 d的毒力倍数为2.75和2,其理论值LT50分别缩短10.742 d和6.402 d。  相似文献   

13.
转Bt基因抗虫棉新品种金杂棉3号对枯萎病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金杂棉3号是一个对棉花枯萎病抗性优良的新品种,其蕾期病指为0~3.91,表现为抗至高抗;后期劈杆调查病指为1.44~1.57,表现为高抗;苗期病指为16.00~54.83,表现为感。在生产中需进行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天幕毛虫幼虫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us polyhedrosis virus,NPV)感染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testacea Motschulsky)幼虫,对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可以侵染和破坏天幕毛虫的中肠细胞,在中肠组织细胞中均能观察到形成的多角体。幼虫取食核型多角体病毒100 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内出现多角体形成,细胞核开始增大;取食130 h后,中肠组织细胞间出现缝隙,细胞核内多角体数量增多;取食160 h后,中肠细胞的细胞核进一步增大,个别细胞核增大至整个细胞的1/3以上,与正常天幕毛虫幼虫相比,整个虫体出现软化;取食190 h后,中肠细胞受到严重破坏,细胞结构模糊不清,中肠内食物极少并有许多游离的核型多角体存在;取食220 h后,天幕毛虫幼虫的中肠和其他组织完全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找出"两广2号"传染患病的规律性。[方法]以夏秋蚕品种两广2号为试验材料,在蚕座中混入血液型脓病病蚕后,调查混入的病蚕数量、蚕座密度与该病在蚕座内传染的相关关系。[结果]相同数量的健康蚕群体中,混入的病蚕数量越多,病死率越高;相同的病蚕混入率,蚕座越密,病死率也越高。[结论]养蚕生产中,除了做好消毒工作外,要及时淘汰病死蚕,保持适宜的蚕座密度,才能实现养蚕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的效果及持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园第1代茶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106、5×106、7×106和9×10"6PIB·mL-1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5.6%、92.3%、94.8%和97.0%.对第2代茶毛虫的持续防治效果分别达78.7%、83.6%、91.3%和94.9%;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浓度与茶毛虫发病死亡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茶毛虫发病死亡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抗病番茄新品种川科2号和川科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科2号、川科3号是在杂交后代中,经连续单株定向选育而成的抗病番茄新品种。川科2号属中熟,无限生长类型,其亲本之一是从美国品种Koatenae21-2的分离后代中选出。它高抗TMV、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果实圆形、红色,单果质量180 g,一般春季大棚每公顷产量在67 500~82 500 kg。川科3号属中晚熟,无限生长类型,其亲本之一是从日本商业品种Woloer的分离后代中选出。它高抗TMV、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果实圆形、粉红色,单果质量200 g,一般春季大棚每公顷产量在75 000~90 000 kg。  相似文献   

18.
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特征,从病原体的特异性等方面阐述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和新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9.
岩薯5号不同处理及其变异株系(龙薯3号)同工酶变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板电泳分析技术 ,对不同处理后的甘薯品种岩薯 5号及其变异株系 (现已命名为龙薯 3号 )的叶片中 3种同工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 ,经脱毒处理后的样品 ,其酯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变化与样品的抗病性具有一定的联系 ;岩薯 5号变异株系 (龙薯 3号 )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谱上均出现一条特征谱带 ,表现出较明显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